眼下快节奏的时代里,剥除旅行的商品化和场景化包装的外衣后,“生活在别处”显得落寞和空虚。当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已使木心所谓的“从前慢”遥不可及,渐似神话。在跨越疆界如此简易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在移动穿行中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以细观慢思烹制一股念想呢?5 月 28 日,“卡罗拉双擎享·生活文化沙龙”在古都西安开启了“牡丹与樱花——穿越之旅的文学碰撞”,与刘柠、晏礼中和小鹏一起为大家带来一场始于足下,凝于笔尖的对话,探讨旅行、城市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沙龙片段
单向空间副总经理,本场沙龙活动的主持人杨芷茜首先向三位嘉宾提出了“什么是让你们不断行走在路上的动力”这一问题。
刘柠: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常年关在自己的书斋里,过着非常自闭的生活,所以总是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好奇心和期待。生活常常有很多的不尽人意之处,这种不满使我到处寻找,想看看别处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人都需要偶尔去一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作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调整或者补充。
晏礼中: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出去玩,上大学报新闻专业也是因为记者的职业可以让我到处跑。我在《生活》杂志工作的时候,就是专门写每一个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借助这个机会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省份,采访了乡村医生、快递员、牧民等等普通人的生活。后来我又有了一个新计划——以工作换假期,自费出国旅行,回来再发篇稿子。我喜欢和国外当地的华人聊,他们会给我讲一些旅行手册上看不到的故事,这让我对国外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在再回头看那些我当时发在杂志上的稿子,很多记忆都还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小鹏:旅行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第一次背包旅行去了阳朔,发现自己对那种状态特别向往——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束阳光,过一个下午。毕业后我先后做过八份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辞职去旅行。可最痛苦的并不是经济上的拮据,而是方向感不明确。幸运的是我坚持下来了,写了几本书,卖的还不错,一下子真正成了职业旅行者。再往后我有了各种各样的赞助,旅行就不用自己花钱了。但这种赞助的旅行有一个弊端,它屏蔽了我的主观性并限制了我的自由,以前我想去哪就去哪,有了赞助就有了各种限制,于是我又停下来去做青年旅社。其实旅行这个事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珍视的元素,或者说梦想。旅行首先改变了我的人生,然后我的写作又改变了我身后的年轻人的人生——这是我所珍视的,也是旅行的意义之所在。
说起旅行筹备,在互联网海量碎片化资讯的冲击下,各大旅行网站横飞,文体随意的旅行攻略和旅行文学相互碰撞,那么在当代,旅行文学具备什么样的社会价值?三位嘉宾又是为何种情怀坚定不移地进行旅行文学创作的呢?
刘柠:严格意义上的旅行文学是非常个人化的文字,趣味性是第一位的。虽然现在有很多旅行产品在提供不错的服务,但是我认为再小众的旅行攻略都是在提供标准化的定制产品。在旅行之前,我会做很多功课,这是一种知识的准备,而不是统一生产的路线产品。中国的旅行文学表现的多是人跟自然对抗的关系,而日本的旅行文学所表现的往往是个人与世界、自然的融入的关系。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相比,更侧重的是文以载道,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宏远志向,而日本则更倾向于随笔式的表达,田野式的文字,是广泛意义上的“散步文学”。
晏礼中:其实旅行文学给大家带来的不是信息,而是看世界的角度。比如作家描写这个广场上的乌鸦是怎么飞起来,怎么穿过阳光,怎么吃东西……这些是我们平常很难注意到的。在这种观察方式的影响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再落入笔端——这是旅行文学对我的意义。我去国外旅行会安排去哪些城市,会去买我喜欢的作家的书,但住哪里,吃哪里,玩哪里,我从来不去安排。如果攻略做的太好,你就是去实践,而不会去和其他旅人交流,旅行就会变成一个孤独的过程。如果宅在家里读旅行文学,那你就是“身未动,心已远”;当你真的到达那个地方,旅行文学就不再是知识,而是一种感受。
小鹏:我是一个靠旅行为生的人,我写的书也全部是跟我的旅行相关的。写书不是为了畅销,而是把我的故事,我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不在乎它给我带来的回报。旅行文学重塑了我的人生,是我信仰的表达方式。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和文字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心怀梦想,愿意为梦想而付出,你也会有所收获。生活没有好坏之分,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的选择,无论在哪里,都会是很愉快的。心安之处即为家。
旅行是一条勇士选择的路,途中的困难,无奈,甚至危险,都是或多或少无法避免的。小鹏的新书中提到了旅途种遭遇的危险时刻,晏礼中在出国采访时也曾经发生过一些比较惊险的状况,这些特殊事件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晏礼中:我在吉尔吉斯斯坦写亚洲第一大铁矿的时候遇到一件事,导致我现在都对过年的鞭炮声有阴影。我们和摄影师到湖边溜达的时候,遇到两个当地人上来抢相机,我们把他们放倒之后就呈 S 型地跑,他们从后面开枪,结果我胳膊中了一枪,摄影师屁股中了一枪,连夜开车去首都取子弹。在路上我们的翻译给律师打电话说记者中枪了,律师就问人还活着吗?翻译说还活着。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死了也就死了。去那些落后的地方我就觉得做个中国人真幸福。
小鹏:2008 年的时候,为了想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去了老挝湄公河河畔一个没有电没有信号的村子。我每天和孩子一起游泳捕鱼,过的非常舒适。直到有一天我钱包里丢了钱,当地的朋友们告诉我,是客栈老板偷的,我非常愤怒地去找老板理论,结果老板和老板娘不仅对我破口大骂,还拿出镰刀威胁要伤害我。那个夜晚是我人生中经历的最黑暗的夜晚,暴雨如注砸到房顶上,我不敢睡,心想如果他们把我打晕扔到湄公河里,我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佛经上有一句忽然在我眼前发光“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静,就一定要穿越茫茫黑暗。”我突然意识到,那个夜晚就是我人生中最真实的黑暗,如果我顺利度过的话,人生也就慢慢有了答案。
三位嘉宾在各自的时空里行走穿梭,身体力行着“在路上”的原则,那对于当代年轻的朋友们,他们有着怎样的建议呢?
刘柠坦言道自己不是一个对旅行充满激情的人,他建议大家遵从自己的心境,想上路就出发,不想上路就回家休整。如果上路的话,抛弃所有精致的旅行攻略,靠自己的知识储备计划和安排,这样才能体会到旅行的乐趣。晏礼中给大家提了两点非常中肯的建议,一是想走就赶紧走,有想法就行动,所有的经历都会变成你的财富;二是去旅行,而非旅游。旅游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而旅行则有更深的意义。小鹏通过《旅行的艺术》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旅行的意义——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无论是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高晓松说的“诗和远方”,都在说明一点:阅读和旅行一样,都是人生不懈的追求。三位嘉宾把这二者融合在一起,不仅在古都西安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见解,也通过自己的文字,鼓励更多的人“在路上”探索世界,认识自我。
书店联盟和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携手集结当代各领域的前行者,一路将思想的力量传递至全国,共赴十四个城市书店。在西安之后,我们将在 6 月 11 日前往湖北武汉的物外书店,邀请马世芳、周云蓬和小飞与当地读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讲述【歌中的诗意阅读】,敬请期待!
【活动鸣谢】
【扫描关注下方二维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