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八大胡同一带
八大胡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备受京城胡同爱好者欢迎。呵呵。
以下的照片,是2007年秋至年底拍摄。
窗台上的小猫咪。
这是个老磨坊的门脸。
这个嘛,就是一栋小楼里面了。是什么楼呢?
我记得第一次去是跟着老北京网拍记队,那次活动网站上提前通知大家去八大胡同,好家伙,平时一般二三十人的活动,来了五六十人呢。
简单说说八大胡同的历史吧。八条胡同,包括韩家潭、百顺、陕西巷、石头、朱家、朱茅等等,说法不一,但基本上都涵盖这几条胡同。
八大胡同的兴起,一般认为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也就是乾隆年间,皇上调戏班子来到北京,就落脚在这里。按理说,这与后来兴起的青楼文化并无直接联系,然而在中国古代,性文化发达远远超乎现在我们想象,唱戏的虽大都是男子,却年轻貌美。然后嘛,你懂的。
临街小平房门口。
庆园春,曾经的“酒楼
”
。现在已经民居。
庆园春对面的一栋二层小楼。这是进门处的楼梯。
楼里面是一个回字形结构,中间类似大天井,但最上方是有个木头房顶的。这个场面像不像《大宅门》里,白景琦遇见杨九红的那个地方?
如今得有差不多20户居民住在这里。
楼梯上的油漆已经这个样子。
一只小花猫躺在楼梯上。
小家伙,表情忧郁啊。
这张图就能看到房顶了。
韩家胡同与陕西巷的交汇口,也就是八大胡同的核心地带了。
从地理位置上说,过去前门是内外城最重要通道,出了前门,便是繁华的前门大街,是商业区;旁边的打磨厂是皮货集散地,廊房头条等胡同是银号集散地,也就是奢侈品街和金融区。
从前门大街往西不远,便是八大胡同,也就到了娱乐区。这种选择虽然没有什么刻意的规划,但确实符合人们的出行习惯。就好像现在,西单有大商场,商场里先得卖高档化妆品,然后商场楼上还得有餐饮店甚至电影院。出来休闲消费,省得多跑路。
路边配钥匙的小店。
一个小白猫。
陕西巷路边的小楼。
小楼。
那么多楼,都是青楼吗?其实具体的是有资料记载的,咱们简单说,大部分应该都是有类似功能的。但首先得明白,过去的青楼和现在咱们说的妓院,并不完全一样。
八大胡同的青楼分成几个档次,头一档叫“清吟小班”,然后是茶室。从名字可以看出,人家的买卖明面上,要么是演出小剧场,要么是茶馆儿。
古人很风雅的,儒家文化引领的国度,怎么会一进屋就脱裤子呢?
这高档的娱乐场所,比如说您现在去什么知名的俱乐部、ktv,找个小妹,人家未必出台,更多时候陪您唱唱歌,喝喝酒,聊聊天。
但没有钱办不成的事儿,人之常情。能不能带走?看您给什么价钱呗。但表面上,出台也就是“出条子”,得说是参加个聚会。比如说您有钱,给家里人办生日,热热闹闹请来明星助阵,比如请个冰冰、子怡,多有面子。
院子门口纳凉的老人们。
路边的简易小楼。
西杨茅胡同口,这位先生在房顶上种了花草,很漂亮的。
衣服辣椒一起晒。
朱茅胡同。
聚贤茶室,保存不错。
里面仍然是回字形结构。
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杂院啦。
都那么风雅吗?也不是。比如说有些暗娼,人们称之为“下处”,基本上就是小发廊了。具体的数字在清末至民国都有统计,并不少。
而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用这种回字形楼,楼上楼下四周是一个个小房间,也许,就是客人们与姑娘们独处的地方。
想想看,一个漂亮姑娘,坐在桌前低频,抱着个琵琶唱一曲,咱坐在桌前跟她聊聊人生理想啥的,很美的一件事情咧。何况也许姑娘专门等着你呢。
胡同里的孩子们。
邻春楼。
这张图片及以下,是来自八大胡同最北边地块,临近和平门的“北平证券交易所”。虽然并非风月地,地点相近,放在一起了。
楼梯。
也已是居民楼。
这位街坊可能要熬粥。
木楼板。
全景。
全景。
很有气氛吧。
路边下棋的人们。
推牌九,老人们喜欢玩。
换灶台喽。
话说过去的妓女,命运各有不同。好的如同小凤仙,傍上名人名垂青史,甚至为国家命运都做出了贡献,后世还能传为佳话。
而更多的,则是像杨九红,被有钱人选中,回家肯定不是正房,也能混个姨太太。
也有很多妓女,也许青春时叱咤一番,却因对方负心、年老色衰等等因素,没能走出这片苦海。有书上写过,在如今太平街北口东南角曾有一座庙,便是超度那些贫苦妓女亡魂的地方。
死了埋在哪?南城有很多“义地”也就是坟地,而妓女的坟地,据说就是陶然亭公园的山北。陶然亭公园本是琉璃厂烧窑留下的取土坑。至解放后修建公园,还挖出过累累白骨。
居民院子里,绿色装点。
石榴树,京城常见。辟邪、多子。
磨砖对缝的老墙。
猫猫。
煤球。
往北的大耳胡同口。
花街柳巷集散地,带来的衍生现象也很多。比如说吧,我听老街坊聊到过“拉猴的”,即男女在屋子里表演给大家看。说白了呢?毛片。
妓女避孕据说使用柿子蒂。这东西好像是大凉,吃三次保一年,吃十次保一辈子。估计这话夸张了,但过去没有现代化避孕手段,恐怕很多妓女都要靠牺牲健康,来保证自己不生孩子。
古代并非没有避孕套,常用的是肠衣扎口。不过妓女的地位,恐怕没法跟对方主动提这样的要求吧。
除非,真的风雅。
延寿街上的粮店。
公用电话的老牌子。
老楼里,生活味道很浓。
玩耍的孩子。
北边的三井胡同,一口三眼井盖,这是古迹啦。
纳凉的人们。
养花,美化胡同。
曲折幽深,早已是生活味道。
除了妓女,“相公堂子”也曾经流行一时,不用解释,《霸王别姬》咱都看过。而八大胡同在日本占领年代,还曾出现过一批日本妓院,这也是听老人们说的了。
至北平解放,这里仍然存在,1949年底那一夜,政府整顿,将所有的妓院查封,所有妓女整编,先思想改造、治病。
然后,能嫁人的嫁人,能工作的工作。嫁人嘛,过去穷苦人多,讨不到老婆的并不会太挑剔,何况姿色尚好。
而工作则是去往纺织厂等常规女工岗位。
从此,八大胡同变回普通居民区,很多人的历史,也就这样消失了。
但我有次来八大胡同采访,当时是这里和平解放60周年,也就是2009年,一位老居民说到了某个院子里的一个老太太,曾经是妓女。我特地去看了看,咱们不必歧视,都是过去的事情,身不由起,当个妓女比现在当个贪官污吏值得尊敬。
那个老人看上去已是70多岁高龄,算起来她当年沦落,也不过是十几岁。老人颇有精神,但我当然不能问人家是不是,只是当她是个普通老居民,聊了聊解放那段历史。
胡同里。
小院子里的荷花。
茄子干。
贯通巷胡同口。
矮屋顶上的小猫。
老电线杆和老路灯。
百合园胡同。
冬天的树影。
送煤。
老墙。
胡同里。
门道里楣子影。
打球的孩子们。
胡同里不缺笑声,虽然条件挺差。
院门口的藤蔓。
废品塑料瓶子,堆在规矩的院子门口。
配钥匙招牌。
安静的胡同。
傍晚的树影。
忙碌的人们。
下洼的院子。
聊天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