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年,跳出过去“红利时代”的舒适区,挣脱走老路的惯性,是摆在环保企业面前的紧要任务。重新审视战略,找准定位,摸索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有希望在意争激烈的市场中稳住阵脚,迎接行业的全新时代。
新一年度的工作全面开启,2025 年该往何处去, 这是很多环保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
据青山研究院调研和观察,过去一年行业普遍艰难,甚至有不少企业摘掉了名字中的“环保”、“环境”,这与十多年前形成鲜明反差。
过去十多年,依靠政策补贴与政府投资驱动,环保产业快速扩张。尤其是“十三五”至“十四五”初期,水、固、气、废等领域实现了一段飞速发展,政策的推动力达到了顶点。
然而,环保基建潮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政府支付滞后、营商环境不利,国内环保行业迎来大发展之后的深刻变革。
时间进入 2025 年,这又是一个节点年,十四五收官,十五五新启。那么,从行业发展的脉络看,2025 年处在怎样的节点,将会面临怎样的趋势?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五年规划”的节点之年
环保行业将进入新“节令”
时下春节刚过,中国农历的时令进入春天。一个行业也有自己的时令,作为一个受政策主导的行业,“五年规划”是决定环保行业节令的核心因素。
2025 年,环保行业处于多重转折的节点,其中之一是“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接,环保行业的下一个阶段将会是怎样的?
进入十四五后期,环保行业增速显著放缓,财政收紧和专项债务约束的加强促使政府开始调整投资节奏。环保行业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环保处理处置设施已经基本饱和,预计到“十五五”期间,工程建设类投资占比将大幅下降。
对于行业供给端而言,过去依赖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模式将逐渐被以运营为主的盈利模式所取代,行业的结构也将随之变化,具体将表现为企业的淘汰、整合、转型、升级。
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政府“高投入”和“慢支付”的矛盾显现。
财政紧迫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支付周期已经明显拉长,部分环保项目的回款周期已经超过两年。
未来三到五年,这一因素的杀伤力会很高。对于很多环保企业来说,账款回收的延迟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此外,经济环境变化对环保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阶段,宏观经济压力逐渐加大,这直接影响到了环保行业的投资环境,政府投资趋向审慎,这导致许多过去依赖政府采购的环保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融资难度加大的困境。
十五五将是环保行业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在下一轮规划开启之前,环保企业首先需要确保还能继续留在场上。
环保运营时代全面开启
环保企业的战略重置
环保行业的主要场景,由建设为主转变为运营为主。面对行业的时令性变革,产业链结构和服务模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
环保行业工程建设的红利正在逐渐消退,尤其是一些已经饱和的市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开始减少,市场增量逐渐趋于平稳。
当前整个行业的艰难,本质上是行业在从环保基建的红利中走出,对于这个转变,产业端需要时间适应。
环保企业如果仅仅停留在原有的工程建设模式下,而缺乏对后期运营场景的布局,就会面临“结构性出局”的风险。
大部分环保公司生存和发迹于红利时代,在运营服务、技术创新和长期维护的能力上存在短板。
这种短板在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环保产业面临经济下行和政策逐步收紧的双重压力下,短期内无法快速适应这种转型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逐步淘汰。
在过去的基建时代,环保企业往往采取“大而全”的业务模式,业务范围广泛,但在具体的运营服务环节上往往缺乏深度,导致了很多环保企业只能依赖短期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来实现利润。进入运营阶段后,环保企业需要重新定义自身的产业链价值。
当前行业内卷是表象,行业走向成熟才是本质,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多地依赖于后期运营和长期服务的质量。企业如果能够在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上走在前沿,就能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智慧化、产品化、精细化等话题的讨论愈加深入,说明行业本身已经开始重视和布局运营,这些方向都是服务于运营增效,将逐渐成为行业重要产业链构成。
有业内人士认为,进入运营阶段才是环保真正的开始。如果行业从“十五五”开始全面进入运营阶段,对此转变,环保企业需要完成战略调整和定位,尤其是对于大量服务于工程时代的企业。
未来三年,战略更新窗口期
顺势而为:环保企业布局“三势”
基于当前的形势,环保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战略布局窗口期。在这一关键时刻,如何在经济、行业和自身优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企业能否突围的关键。
环保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企业的战略规划须有足够的深度和前瞻性。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环保企业须精准把握三大核心要素:经济“走势”、行业“趋势”和自身“优势”。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环保行业的命运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整体市场需求疲软,这直接影响了环保行业的扩张速度和盈利模式。
环保行业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它的角色并不单纯是“被动服务”,而是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当下的困境并非环保行业独有,而是普遍的经济调整现象。换句话说,环保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无法脱离经济这个大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环保企业不能继续依赖政策的刺激,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环保行业的真正机会往往蕴藏在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深层次变革中。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紧密跟随经济发展,抓住绿色发展的风口。
环保行业的“趋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低需求、低利润、慢变革等现象,似乎已成为当前环保行业的常态。
我们可以把环保行业当前的状态看作是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并不意味着行业将会走向衰退,而是意味着行业正处于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之中。
当前,企业普遍面临“高成本、低回报”的困境,这种困境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尤其是在低需求、低利润的市场环境中,环保企业的整体表现处于低谷。
与此同时,行业的淘汰潮也正在悄然来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只有在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以及战略调整方面具备足够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存活下来。
这种淘汰和竞争的加剧,并不会短时间内爆发,而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对于环保企业来说,面对低迷的市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是下一阶段的重要挑战。
尤其是在当前行业的“低谷”阶段,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果能在此时进行战略上的深度调整,便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企业自身方面来看,战略规划的核心应当是深刻理解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环保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但机遇同样存在。能否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围绕这些优势开展深度布局,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