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霞,最近在时尚圈火了,
作为
一个完完全全的时尚圈外人,她成为了 Gucci 2018 早春度假系列形象大片的广告女郎。
周芬霞演绎 Gucci 2018 早春度假系列
(c) Mick Rock / Gucci
周芬霞既不是时装模特,也不是电影明星,她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芳山村。旅居意大利 20 多年的她,在罗马经营一家深受各路食客称赞的“杭州饭店”(Hang Zhou da Sonia),Gucci 现任创意总监亚力山卓·米开理(Alessandro Michele)因为光顾过那家店,被她的魅力深深吸引,于是邀请她出演 Gucci 2018 早春系列“罗马狂想曲”主题形象大片。
Gucci 2018 早春度假系列形象短片截图
(c) Gucci
周芬霞的杭州饭店位于罗马市华人最密集的 Esquilino 街区 Via Principe Eugenio 82号,店里售卖的中国菜式五花八门,杭帮菜之外,还有北京烤鸭、川菜、粤菜等等。虽然饭店面积不大,但是内部装修很有情调,墙面上挂满了毛泽东画像和毛时代招贴海报,以及周女士与前来用餐的各路名人合影照片。
热情好客的周芬霞,让每一个食客都感觉进了她家里,所以很多外国人去那里用餐都是冲着她去的。 翻看杭州饭店在 Google 商户的评价,虽然菜品和用餐环境得到的评价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的评价最后都会加一句“Sonia 棒棒哒!(Brava Sonia!)”
因为英文名叫 Sonia Zhou,有人就索性把
周芬霞叫做
Sonia Hang Zhou,Gucci 发布的 2018 早春系列形象广告大片参演人员名单还将她的名字错写成了 Sonia Hang。
或许你也发现了,
周芬霞的
长相有点像香港影星吴君如,翻看她在 Instagram 发布的照片,甚至可以脑补很多早年香港电影的剧情画面。
Gucci 2018 春夏系列秀后派对
周芬霞、米开理、李宇春合影
(c) via instagram @soniahangzhou
说到这里,你一定好奇,为什么 Gucci 选了素人周芬霞,而不是大使李宇春。
简单来说,Gucci 2018 早春系列的主题是“罗马狂想曲”,周芬霞除了是罗马当地多样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满足了西方人对于神秘东方的猎奇心理,她的出现合情合理。这就像如今越来越多大品牌乐意签独家模特新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讲究新鲜感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诠释品牌文化价值。
李宇春作为 Gucci 品牌大使,即便双方都有在广告大片方面的合作意愿,首先还是得考虑自身形象的长远利益,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冒险。
正因为时尚品牌选择形象代言人非常谨慎,一旦合体之后,双方都是长期且各个产品线的深度合作,比如 Dior 之于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Chanel 之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这两位美国当红女星被选中,除了形象气质吻合,还反应了美国文化输出的强势江湖地位,她们的形象出现在美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有人认识,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特供大使军团中的明星还有很长的路要做。
就目前而言,中国明星能得到大使身份,已经非常了不得了,至少可以在长城之内哄哄粉丝也蛮好。如果稍加留意,欧美时尚品牌虽然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叫大使叫得非常亲热,但在品牌官网和西方社交媒体上,却鲜有品牌给明星们冠上大使的头衔。
天朝特供大使的实际用途,就像是品牌们可以随时对外派发的活体传单,派发地点仅限于微信、微博、机场、红毯、舞台等各种中国人出现的公共场合
。
出现这样的事实,并非中国本土明星们掌握了话语权,而是欧美时尚品牌们不断失去话语权之后的不得已选择,而这得从 1980 年代说起。
二战之后的好莱坞名人文化发展到 1980 年代,催生出以商业电影和流行音乐为根基的流行文化,加上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盛,让美式流行文化传遍全球全球各地。流行文化的产物就是各路大小明星,他们需要看上去很美的形象,让时尚品牌看到了展示服饰的好机会,于是流行文化催熟了千禧年前后的全球化时尚风潮。
时尚全球化的过程中,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欧美时尚最好的宣传方式有两个,一个是红毯,一个是杂志大片。杂志大片因为时装编辑相当长时间占主导地位,品牌一直没有多少话语权,这种局面直到近些年时尚杂志停刊得所剩无几才有所改观,尤其到了今年,品牌已经可以要求编辑按照全套造型拍摄。
冷战之后,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全球文化输出,政治明星引领的政治时尚缺少了传播语境,红毯时尚慢慢取而代之,MTV、奥斯卡、公告牌、金球奖,以及后来的各种欧洲电影节,伴随着电视转播或直播,明星红毯亮相需要礼服,这给了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机会。
妮可·基德曼亮相
1997 年奥斯卡红毯
她身穿约翰·加利亚诺设计的 Dior 中式旗袍礼服
(c) Dior
按理说,随着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各种电影节、颁奖礼层出不穷,红毯时尚完全可以在中国发展起来,但是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大量垃圾电影出现,很多本土明星的公共形象已经到了负分滚粗的边缘,即便社交媒体兴起,网上直播各种红毯,吸引到的关注者始终寥寥。红毯曝光的机会不大,时尚品牌只得另想办法,于是机场街拍补档。
机场街拍千篇一律的情况之下,加上传统时尚杂志纷纷停刊,时尚品牌签下明星大使,就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于明星来说,或许合约费用不多,但是自身的气质、品位、形象可以提升不少,没有任何坏处。
对于品牌而言,因为大部分大使自身本行根基不稳,品牌的收获有限,只能单靠粉丝艹流量、艹销量。假如大使形象明显与品牌不符,或者中途出现某些状况,品牌还得花更多时间帮自己洗白,正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品牌们就同时签下多位大使,不仅可以联手对抗友牌,粉丝基数更大,目标客户也更多。
不过,特供大使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没人知道越来越走高的话题量参杂了多少水分,即便没有水分,如果话题量不能转化为实际销量,那无疑就是一场假嗨。同时,还必须看到,对于大部分欧美品牌来说,中国相当长时间内都只是他们眼中的二级市场,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卖货。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电商这几年发展迅猛,她们闭着眼睛闷声发大财的美梦根本就不用醒。
14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欧美时尚品牌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今年的特供大使风潮,其实是社交媒体和电商紧逼之后的保守攻势。实际上,品牌们真正要做的事,其实是如何有效地本土化,但是很显然,进展非常缓慢,尤其电商环节。
眼下,留给欧美时尚品牌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一方面是中国本土设计师和本土时尚集团各个来势汹汹;一方面还有阿里巴巴、京东等地头蛇霸占着大部分的消费市场份额;另外,在他们的老家,无数老店因为门可罗雀不得不关门。
所以,各路欧美时尚品牌是时候重新评估中国市场了,虽然全球化依旧高歌猛进,但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还需要认真参透。至少就目前来说,或许可以考虑招募更懂本土市场的奢侈品运营人才,而不是外包出去拿到一些参水的漂亮数据。
-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杂志」出品人,微博
@PiPiJuiCe
📖
香奈儿还能香多久?
时尚或许与你无关
中国版 VOGUE 会停刊吗?
时尚主编的下半场
下一个中国时尚女魔头,非章泽天莫属?
Dior 们的中国梦
中国时尚有好戏
时尚很民主,但是人心更现实
时尚的时尚不是你的时尚
麦昆离开的日子,想他
中国时尚江湖,谁主沉浮
仙风道骨与明日黄花,高级定制时装的边界论调
时尚世界在分裂,有人高喊民主,有人把自己埋进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