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八卦女频道
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给你更多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  昨天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5 ... ·  昨天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八卦女频道

减速时期的房企:告别财务杠杆后,如何用好能力杠杆?

金融八卦女频道  · 公众号  ·  · 2021-04-03 12:00

正文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铁马


因为公众号平台 更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 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 记得读完点一下“ 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 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 不要忘记点 “在看”!!!

· · ·
房企们迎来了“三道红线”后的首个年报季。
有人在业绩会上保证一定按时达标;有人表示马上就能达标让投资者安心;还有人微微一笑,从来就没超标过;今年的房企年报表现似乎格外受重视。
"三道红线"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却意味着房企的融资环境 彻底 改变。对于房企们的发展来说,资金链条发生了改变, 下一个考验“自我造血”的阶段开始了。

1.

/ 找到撬动下一阶段的“能力杠杆”/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将房地产行业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1、2002年前的土地红利阶段,谁能拿到地,谁就能赚钱;
2、2002年后的金融红利阶段,从资本、金融市场获得越多的支持,这些金融手段用得越充分,就能买越多土地扩张;
3、“三道红线”开始,金融红利时代结束,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管理红利时代的开启,对房企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年万科的业绩会上,郁亮同样表示“得能力者得未来”。
其实不只是万科,房企们明里暗里都在“调试”自己的能力值,例如碧桂园重视科技能力;融创看重财务能力与发展能力;世茂看重抗风险能力等等。
作为行业内的稳健派,龙湖集团CEO邵明晓也表示,过去多年,龙湖一直在“强化能力杠杆、降低财务杠杆”。
因为面向未来,很难再依靠高的财务杠杆,要靠能力杠杆。龙湖打造宽业务围栏能力,也是“换挡至能力杠杆”的一个缩影。
龙湖可谓房企换挡的先驱者,面对行业崭新的发展阶段,龙湖集团在三年前就提出了“空间即服务”的战略,2020年,为适应多变的市场形势和全新的市场需求,龙湖集团在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四大主航道业务之外,于年初正式官宣了集团的全新品牌“塘鹅”,覆盖“房屋租售”、“房屋装修”两大新航道,围绕居住需求的衍生正在激发新的增长动能。
去年,龙湖年实现营业额1845.5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之归母核心净利润186.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毛利540.3亿元,毛利率为29.3%。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而据南方产业智库统计,在已经陆续公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的房企当中,过半规模房企出现了利润下滑的情况,所以依然能录得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实属不易。
综合来看,“三道红线”对房企融资规模的直接限制,对于一些扩张型房企来说,“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可持续性确实不强,盈利性也是后“三道红线”时期房企经营表现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
在下一轮成长窗口期,以龙湖为代表的企业,用“空间即服务”的战略不断强化着宽业务围栏能力,也借此获得了拓展业务版图的契机。

2.

/ 管理红利下,房企比拼什么?/


在管理红利时代大家聚焦的方向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顺应着国家发展的趋势,用能力杠杆撬动市场。
例如目前国内持有型物业在市场内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在成熟的欧美房地产市场,持有型物业一般占物业总数的50%左右。
所以在“三道红线”的大背景下,持有型物业普遍被业界看好,传统地产相当于“快消”,持有型商业地产则具有效益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
在国内持有型物业的范畴里,龙湖是较早布局的企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龙湖一直通过精确计算,把每年回款的10%作为上限,投入到持有型物业部分。
龙湖经过长达十年的“定投”,在2020年,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商业租金同比增长23%,继续发挥着其在任何波动周期里的“压舱石”作用。
在持有型物业中还有一个分支,就是租赁市场。据沙利文数据,2022年中国租赁人口将达2.45亿,未来将有更多人口涌向大中城市,将给一二线城市提供租赁人口增量。
目前,国家对租赁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租赁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也有不少房企开始探索长租公寓板块。
去年,华发股份发行的公司债中,有7.7亿元拟用于公司住房租赁项目建设及租赁支出;
万科的租赁住宅业务以青年长租公寓“泊寓”为主要产品线,表示要同时探索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长期租住解决方案;
龙湖的长租公寓品牌冠寓全年实现租金收入18.1亿元,成为经营性收入的稳定贡献源。冠寓作为公司发展的主航道之一,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开业运营;
旭辉地产的旭辉瓴寓也已布局18座城市,表示2021年其长租公寓业务能够实现不亏损,2022年开始盈利。
从售到租、从“一锤子买卖”到长期服务都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考验的是房企的运营能力。 在新进程中,房企要在定位规划、产品升级、项目运营等多个领域推进,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长效增长。

3.

/ “三道红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及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五道红线”,收缩流向房地产的资金;今年2月以来,多地试点“两集中”,要求土地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而且要求全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土地供给侧的这些政策的影响绝不亚于去年的“三道红线”,所以“三道红线”并不是房企的终点,而是下一步的起点。
已经没有“三道红线”压力的绿档房企正迎来提升市占率的时机。据平安证券统计显示,2020年50强房企拿地-销售金额比约为33%,红橙黄绿档分别为26%、37%、32%、46%,可见绿档房企的购地积极性最高。
2020年,绿档的保利发展新获取146个项目,对应总地价2353亿元,新增总货值为行业第一;绿档房企招商蛇口的购地金额同比增长52.4%;世茂集团的土地储备货值增至1.38万亿元;龙湖集团购地金额增幅也超过三成。
而在绿档房企拿地中,TOD项目又颇受房企青睐,在国家城镇化加快的路上,多数房企对高能级城市及发展较好的城市圈关注度较高,尤其是在“十四五”布局中“五大都市圈”的热点城市毕竟TOD项目可是5万亿的大市场。
目前已经有龙湖、世茂、保利、万科、龙光等20多家房企在布局TOD项目,其中以绿档房企最为积极。
例如龙湖从2003年TOD模式的初探,到去年底中国首个高铁TOD站城一体项目面世,截至2020年末,龙湖已经在手七十余个TOD项目。
邵明晓表示,中国45个有地铁的城市大概有七八千个站点,还有很多机会都与龙湖的能力圈高度匹配。
有人质疑,TOD项目催生大手笔涌入高能级城市,会不会带来土地成本的提升?
一方面,TOD项目模式因为关联基建,且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能够使房企在拿地端具有一定优势,在热点城市竞争激烈下以较低价格获取土地;另一方面,TOD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大,轨道交通节点也处于城市热点区域,在拿地的同时也有助于未来房企商业运营收入的增长。
先做长,再做强,而做大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是龙湖不断发展的重要逻辑,或也是房企们在新阶段下进一步成长的逻辑。

4.

/ 财务稳健,终将撬动能力杠杆 /


在2020年业绩会上,部分房企给未来的发展定了目标:
华润、招商蛇口及中海等公布了未来5年的运营收入目标,2021年至202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基本都要达到20%以上;
宝龙则提出,未来三年内发展至长三角规模行业前三;
龙湖则计划2021年实现投资型物业租金收入110亿,目标增速达40%以上。
增速的前提,永远都是底盘稳健。
其中龙湖已经连续五年踩稳绿档,截至2020年末,龙湖的净负债率下降至46.5%,达到近5年来最低水平;现金短债比达到4.24倍,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67%。
龙湖历年“三道红线”数据变化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用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的话来说,这是多年坚持财务自律的回馈,作为一家民营房企,龙湖超低的融资成本可与央企房企比肩,远低于TOP5和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龙湖平均借贷成本进一步降低到4.39%,平均账期已经拉长到6.59年。
龙湖历年融资成本变化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龙湖集团首席财务官赵轶表示:“现在龙湖在很多银行的授信不降反升,也是机构们基于三道红线下的评估。”
此外,在国际评级中也给予了稳定的龙湖“投资级”评级。国内房地产行业仅有中海、万科、华润、保利、龙湖这5家房企能够同时达到3家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的“投资级”评级,龙湖是这其中唯一一家民企。
对于房企们来说,“稳健策略”正在逐渐释放出未来的管理红利和发展潜能。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管理红利时期房企前景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当房企们在这些赛道中找到撬动自己的能力杠杆,未来才有实力回馈股东。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