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结婚要找那个可以给自己兜底的人 ·  11 小时前  
槽值  ·  全体广东人的噩梦,快要吃吐了 ·  昨天  
于小戈  ·  全裸被保安驱赶,她彻底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分红,分红,还是XX的分红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5-01-06 16:27

正文

之前在日本股市低迷的时候,我们也研究过日股涨不好的原因。

企业的ROE整体不算高,日企整体的文化,也没有美股那样看重股东回报等等。

芒格曾经说过,假如你持有某一资产的时间足够长(是几十年的那种长),那么你的长期回报应该约等于资产的ROE。

当然前提是企业的竞争力没被破坏,能像可口可乐这样百来年的赚钱,维持住自己的ROE。

我们先不考虑这么远,就看指数的ROE,近十年来A股主要指数,沪深300还好,小盘确实比较一般。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A股除少数优质个股外,长期收益率一般的现实。

如果遇上情绪和流动性的脉冲,那就很容易造成低收益、高波动的情况。

就像截至2024/9/30,摩根资管所做的统计——

中国股票的长期回报跟债券差不多,但波动性确实高。

A股特有的生态决定了,跌下去买,总是没错的。

重要的是买什么。

这些年在A股,当然也包括港股赚钱的人,主要就两类——

第一类是交易能力很强的,就追涨停板,我看有朋友这两年就打板赚了11倍,这是高手。

第二类是利用这种A股的高波动率,跌下去的时候买赚真钱的大票,A股、港股的核心资产。

但对前者 ,小微盘涨的好,是无视基本面和估值的炒作,纯粹的击鼓传花,这会推动A股市场整体的暴涨暴跌。

2025年是新国九条正式执行的年份,我相信监管的初心是希望绩劣股“应退进退”的,而我也觉得,针对垃圾股的退市,永远是长痛不如短痛,晚退不如早退。

因为既然总会导致市场波动,那痛一次,痛到位就好。

但监管忌惮的是市场波动太大,可能会招致舆论的反弹。

很多朋友谈到退市会纠结散户保护不到位,我也跟朋友谈过,如果是业绩变脸、欺诈发行的股票导致的退市,那不管是公司管理层还是中介机构,赔偿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明知股票已经ST,有退市风险,那还愿意炒,亏了也是活该。

监管提醒风险,怪他耽误你赚钱;

微盘股踩踏了,怪量化噶你韭菜;

市场均值回归了,又怪机构砸你盘。

有时我们的市场被保护得太好,所以永远长不大,错的不是我,永远是全世界。

没用。

对后者 ,从机构到散户,越来越多长线投资人的投资风格会向着自由现金流转向,这是必然的。

换句话说,谁给我分红,我就跟谁好。

今年,所以能给大家带来现金流的东西都会继续受到重视,可能过段时间, 多资产配置样本列表里也会出现REITs的身影。

其实严格来说,2020年牛市,明星基金经理为代表的ROE派,就是这么思考的,只是那波估值被炒得太过,这杀的太惨。

严格来说现在的红利指数以及自由现金流指数,其实是在2020年追逐的ROE和现金流上兼顾了估值和分红罢了。

整体与2020年的思路不矛盾。

毕竟论分红,不管是茅台还是腾讯,在中国资产里都是独一档的存在,而看分红+回购总额港股明显比A股更丰厚。

大家知道,相比于牌照+资源带来的分红,市场竞争带来的分红更可持续,所以显然腾讯这样的公司,对中国资产来说是异常宝贵且稀缺的,就是20%分红税确实肉疼,再加上汇率的波动比较难把握,有时赚了股价赔了汇率。

而A股因为制造业为主,从商业模式出发,具备高分红、自由现金流能力的企业本就不是特别多,股东回报能力比港股也会逊色一些。

诚然单纯的分红并不创造价值,但在未来国债收益率越来越低(关键还看不到反转)的背景下,低波+分红,就是一种广义居民理财的补充。

分红弥补个人的现金流,低波降低个人的投资难度。

一个比较积极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尤其是红利指数也越来越注意分红了。

上周五,摩根的会分红的A系列ETF,也就是A50和A500宣布分红,本次分红后,摩根中证A50ETF(560350)、摩根中证A500ETF(560530)的总分红额或超过1亿元。

全收益指数总是比价格指数好,里面就是考虑了分红再投的影响,现在基金权衡AUM和分红的影响,把分红分出来,对投资者就是好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