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
和平
与
说话不算数
的象征。不过,有位科学家却想让它们拥有更多技能,比如教它们打乒乓球,甚至让它们在战争中操纵导弹。
肉鸽、信鸽、观赏鸽,它们都由原鸽(Columba livia)驯化而来 | Diego Delso / wikipedia
二战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向美国军方提议,
用鸽子来操纵导弹。
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 | Silly rabbit / wikipedia
鸽子开导弹,说来其实也容易:
根据斯金纳的设计,导弹中安置空舱,鸽子被放在空舱里,前面有一个小显示屏,轰炸目标会显示在屏幕上,呈现为一个小点;
经过训练的鸽子,会不停地啄这个小点,它嘴上装着的金属传导器,会根据鸽子啄屏幕传达的信息,不断修正导弹的飞行方向,直达目标,轰!
当然,轰炸成功之后,
鸽子也就壮烈牺牲了
。
“还想投产是怎地?” | Eatcha / wikimedia
经过训练,鸽子在啄屏幕上表现优秀。
不过“鸽子导弹”从来都没有投产过。
随着无线电操纵技术的进步,这个怪想法就被人们抛在脑后了。
斯金纳失望地说,根本没有人想认真对待这项发明。不过,
他的鸽子仍然名垂心理学史
。
斯金纳是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由于技术局限,当时人们还无法研究大脑的活动,所以这个学派关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斯金纳对行为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研究出了一套
操纵动物行为的“驭鸽道”,
不管是鸽子、小白鼠还是人,他都能操纵。
斯金纳的方法说来也简单,不过是
“胡萝卜”与“大棒”兼用
,来控制动物一步一步学习,完成他给的任务。他把“胡萝卜”称为“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免于“大棒”殴打则称为“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这两件东西如何给予,决定了动物会做出怎样的事情。
斯金纳在用斯金纳箱训练老鼠的行为 | U3144362 / wikipedia
他造了一个教动物完成任务的机器:斯金纳箱(Skinner box)。箱子里有一个杠杆,按下杠杆,就会有一粒饲料掉出来。
斯金纳把鸽子放进箱子里,鸽子偶然啄到杠杆,就能吃到饲料,这是一种正强化。
时间一长,鸽子就会主动去啄杠杆。
训练鸽子的斯金纳箱 | Mark E. Bouton from University of Vermont / Wikipedia
斯金纳箱本身很简单,但运用这个原理,可以训练动物完成相当复杂的任务。斯金纳最有名的“绝技”
是教鸽子打乒乓球。
他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
给鸽子一个固定住的乒乓球,如果它啄球,就给它食物奖励。鸽子养成习惯后,把球换成活动的,在一个小平台(鸽子的“球桌”)上安置机械;如果鸽子啄球,球往上滚一段,触发开关,就会有食物掉出来,这样鸽子就学会了把球往上推。斯金纳一点点把机械拿远,让鸽子一点点把球推出更长的距离,最后鸽子只有把球推到桌子另一头,才能得到奖励。
最后,把两只学会了推球的鸽子放到同一个平台的两边,再给它们乒乓球,无论球滚向哪一方,鸽子都会把球推回去,你来我往,打得相当热闹。
鸽子打乒乓球 | Bfskinnerfoundation / youtube
为了心中的奖励,两只鸽子都全神贯注盯着球,时刻准备调整位置,有时要打上五六个来回,才有一方把球推出桌子“得分”。
打乒乓球打赢的一方会从机器里得到奖励 | Bfskinnerfoundation / youtube
斯金纳显然不满足教鸽子“打乒乓球”,他想把这种训练方法运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斯金纳设计了给学生用的教学机器,甚至还写了一部小说《第二个瓦尔登》(Walden Two)宣传他的教育理念,
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把孩子随意“捏圆搓扁”,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斯金纳的著作《第二个瓦尔登湖》 | B. F. Skinner / Macmillan / wikipedia
考满分奖励好吃的是“正强化”,考满分不会被笤帚伺候就是“负强化”。
斯金纳的想法不免存在
局限性
,但他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不仅是教学,
其他领域也在运用斯金纳的原理,
设计“人类的斯金纳箱”。通过循序渐进地设立任务,安排适当的正强化(奖励)和负强化(免于惩罚)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我们熟悉的东西里,
最符合这个理念的莫过于游戏了。
在训练动物时,斯金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动物并不是奖励越多就干活越多。如果斯金纳箱设计成鸽子一啄杠杆,就给食物,鸽子很快就会厌倦;
如果啄很多次才偶然给予食物,鸽子反而乐此不疲,啄个不停,绝不“放鸽子”。
同理,游戏设计会故意提高一些东西的稀有度,让我们不惜熬夜爆肝,氪金抽卡的稀有装备、SSR卡、闪光精灵等,不外如是。
哇~!金色……普通 | Zaid Sparrow / 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