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介入在线

径技-弓上病例大赏 | 第244期 ·双侧颈动脉闭塞、狭窄病变同期介入治疗病例分享

神经介入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8-14 18:0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位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通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案例。患者患有鼻咽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经过手术开通闭塞的颈动脉并置入支架,术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患者情况

患者为62岁男性,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痛1个月。有鼻咽癌放疗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彩超和头颅MRA检查显示双侧颈动脉病变。

关键观点2: 手术团队与简介

指导医师为范红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刀医师包括李振辉、毛振林、钟泽龙等,均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具有神经介入诊疗经验。团队擅长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关键观点3: 手术过程与难点

手术包括右侧颈总动脉闭塞开通术和脑保护伞下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难点在于导丝能否通过闭塞段,闭塞段血栓清理,以及支架的准确定位及释放。

关键观点4: 手术结果与预后

手术后患者眼痛症状缓解,术后CT未见脑出血及明显肿胀。头颈部CTA血管通畅,表明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关键观点5: 总结与观点

文章指出鼻咽癌放疗后合并多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双侧颈动脉狭窄发病率高。对于颅内外动脉慢闭开通存在争议,需衡量风险及获益。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同期处理可能有助于降低高灌注出血风险。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语

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死因,约 1 5% 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根据目前的指南,颈 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 )是一种有效替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方法,可由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 ,不但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率极低

专家简介


指导医师: 范红星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神经医学部副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16 年,擅长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癫痫、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罕见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 曾先后主持广东省卫健委、广州市科技局课题,发表文章1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实用型专利1项。

  •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术者(主刀):李振辉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 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智能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10余年,在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独立完成颈动脉支架、颅内支架、急性脑梗塞取栓、脑动脉瘤栓塞等手术3000余台。

术者:毛振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神经内科  范红星教授团队
  • 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术者:钟泽龙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神经介入5年余。


=

本期病例


简要病史

患者: 男,62岁

主诉: 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痛1个月

既往史: 鼻咽癌放疗史、糖尿病。

查体: 未见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

辅助检查:

  • 生化: TG:2.13mmol/L↑,TC:5.91mmol/L↑、LDL:4.45mmol/L↑,糖化7.7%。

  • 颈动脉彩超示右侧颈总动脉近段至中段血栓形成并完全性闭塞,左侧颈总动脉狭窄(70%~99%),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50%~69%)。

  • 头颅MRA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交通段信号减弱、狭窄。

  • 头颅PWI示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大脑半球灌注减低。

  • DSA: 1.右侧颈总动脉闭塞 2.左侧颈总动脉近段重度狭窄 3.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4.左侧椎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V2段通过吻合支向右侧颈内动脉远端供血,后循环通过右侧后交通动脉向前循环供血。

术前影像

头颅PWI

TTP、MTT:双侧延长,右侧明显。

脑血管造影

手术预案

  • 病例特点: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症状轻,以眼痛为主要症状,双侧颈动脉病变。

  • 主要诊断:1.右侧颈总动脉闭塞 2.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3.2型糖尿病 4.高脂血症

  • 拟行:右侧颈总动脉闭塞开通术+脑保护伞下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 难点预案:导丝能否通过闭塞段,闭塞段血栓清理,支架准确定位及释放。

手术器械

  • 6F长鞘
  • 5F多功能管
  • 0.035in软黑泥鳅导丝
  • 5mm 保护伞
  • 6F中间管
  • 4.0×30mm 、 5.0×30mm、 6.0×30mm快交球囊
  • Wall ste n t支架 9×40mm、7×40mm、7×50mm

手术过程

右侧颈总动脉慢闭开通

黑泥鳅顺利通过闭塞段

多功能管顺利通过闭塞段

“冒烟”证实在血管真腔

血栓清理

经多功能管释放保护伞,交换6F中间管抽吸清理血栓,抽吸过程患者诉眼痛加重,取出数块暗红色血栓

造影见保护伞有血栓脱落

中间管维持负压并回收保护伞

造影未见颅内血管栓塞

球囊扩张

4.0球囊扩张从上到下扩张

扩张效果满意

释放自膨胀支架- Wallstent 7*50mm

支架贴壁欠佳,仍有中度狭窄,拟5.0球囊后扩张

后扩张支架

5.0球囊扩张从上到下扩张

扩张效果满意

释放自膨胀支架: Wallstent 9*40mm

支架释放及贴壁良好

右侧颈总动脉顺利开通,支架形态良好

恢复前向血流,未见远端血栓逃逸,患者眼痛症状缓解

左侧颈内动脉球扩(4.0*30mm)及支架置入 (Wa llstent 7*40mm)

左侧颈总动脉球扩(4.0*30mm)及支架置入 (Wallstent 9*40mm)

预后及转归

  • 术后患者眼痛较前缓解;

  • 术后CT未见脑出血及明显肿胀;

  • 术后2周复诊头颈部CTA血管通畅。

总结

  • 鼻咽癌放疗后合并多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双侧颈动脉狭窄发病率高;

  • 颅内外动脉慢闭开通仍存在争议,尤其是症状较轻患者,需衡量风险及获益,同时考虑手术难度大小及材料是否齐全;

  •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分期处理可能不利于术后血压管理,容易导致高灌注综合征,同期处理者高灌注出血风险可能更低;

  • Wallstent自膨胀支架 对病变颈动脉修复能力良好。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与公司的立场无关。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评估本页面提供的所有信息。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内容,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email protected]




进入 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