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打开某乎的页面,检索“实习医生、医学研究生”等关键词,跳出来的是一个个年轻医生的困惑。
那么,成为一名好医生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大部分的医生会首先想到专业技能,例如,如何做好一场漂亮的手术,如何解决病人血氧一直上不去的问题,如何一眼看出病灶……包括近年来参加各大学术会议或是研讨会,各领域专家往往讨论的是某某研究在某领域的进展,或是某领域在某年度做了哪些工作,分享相关的学术成果……
医学固然是专业的,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正如《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教授在《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
[1]
一文中所言:
“技术对于现今的医学愈来愈重要,甚至可以认为当代医学已经技术化了,生命、患者被淹没在技术的海洋中,医学的人性淡漠了,但技术并不能为生命与健康提供全面支持,医学需要回归人文。”
早前,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在采访中表示,“人文本身就是医学的本源或者就是医学的核心。”
图片来源:郎景和院士采访截图
医学人文实际包括了医学与宗教、法律、历史、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学科群。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文素质的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对患者实施更好的人文关怀。
[2]
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专业的技能培养外,医学人文培养不可或缺,然而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不管是实习阶段、规范化培训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均没有充分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就拿开篇的问题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医学院校的老师很难告诉你答案,导师、科室的主任或许没有时间给你解答。就这样,我们带着类似的困惑踏上了医学之路。
面对这样的形势,医学界和张强医生共同发起医生成长学院,致力打造中国医生的成长学院,这里或许没有你想要的专业技能提升,或许没有你想要的手把手教学视频,但在这里,我们尽可能向你解答从医之路所面临的困惑,你也可以在这里获得些许慰藉,与千万医生共同成长。
美国执业医生的培训需要至少花费 11 年-13 年的时间,即为 4 年本科 + 4 年医学院 + 3 年住院医生。而医学人文教育贯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甚至继续教育。
以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为例,大学第一、二学年,主要通过讲授、研讨会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医学实践相关的伦理学、法律和政策解决方面的内容。另外,还提供一些为解决专业问题而设计的工作坊。第三学年,学校提供一个为期两周的专门关于医生病人关系的课程。当医学生进入临床成为临床见习医生时,还要求必须接受一系列医学人文课程学习经历。
相比之下,我国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开设不足且不均衡、缺少连续性,而且没有贯穿到每个学年,教育对象以医学生和医生为主,涉及毕业后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的医学人文课程或培训项目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