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艳秋
编|牛慧
“2025年,Salesforce不再招聘软件工程师。”Salesforce的CEO Marc Benioff在去年底透露,原因是依靠自家智能体Agentforce和其他AI技术,工程团队生产力提升了30%以上,“工程速度快得惊人”。
不过,有细心的人士也发现,Salesforce招聘页上仍有600多个软件工程师的职位空缺。同时,Salesforce在印度等地仍在增加程序员。
在同年底,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称,在谷歌的代码中,有1/4由AI生成。由于AI的应用,硅谷一众高科技公司减少了初级程序员岗位。“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编程这个职业可能会消失。”英伟达CEO黄仁勋说。
对于上述全球大公司的举动和言论,中国大厂的情况如何?程序员的饭碗真的会保不住了吗?
01
中国大厂,30%的代码由AI生成?
对中国大厂来说,这件事并不意外,但他们的态度和举动不一。
“
AI目前给华为工程师带来的综合效率提升在34%左右
。”在2024年底,华为流程IT人士在被问及大模型对大学生选择专业和择业的影响时说。“我们很少说‘减了多少人’。
理论上,如果活儿不变的情况下,其实就是减少了34%写代码的人
。但我们的逻辑是能多做34%的需求,或者缩短34%的时长。”
“未来,大模型有可能替代整个
软件开发流程里的角色
。比如软件测试,以后就没这个人了,大模型直接帮你测了。”他预计,
5到10年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留给人类的,可能只有监督岗
。
“如果大模型写的代码里含有暴力,人作为软件开发全流程的监督者,会来监
控这些问题。剩下的所有的活儿,基本上都是大模型来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
是你核心吃饭的家伙?”该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现在写代码的人最多,但有一个趋势,我们的软件人员正在往两端走
,如前端的架构设计、后端的运维、SRE(站点可靠性工程)等,这些还离不开人。”
数智前线获悉,
华为内部最大的变革项目叫AI辅助作业
,就是所有角色用AI和大模型加持后,到底能提升多少效率。而
以华为招聘来看,
算法岗位、与AI相关的岗位非常多
。
“因此,
你的专业和实践,可能要和AI产生一些关联,才能方便就业
。
”上述人士说。
华为人士的判断得到了长亮科技资深人士的认同。这是一家金融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在长亮科技,
目前大模型生成代码的采纳率超过了28%
。除了代码助手,长亮科技也已完成需求助手、设计助手及测试助手的开发。AI助手几乎覆盖了整个软件工程的全部环节。
不过,
相对编程助手,需求分析等显然门槛更高
。“正常人谈需求都很难,何况是AI。一段文字,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差异。”因此,其他环节的替代
,并不容易,这些助手将持续迭代改进。
“
未来就是一个人,带着一堆助手去呈现你的生产力
。”上述人士说,执行类的工作就交给人工智能了,人们要将精力更多放在定义问题和检查问题上,这属于中
高级工程师能做到的。“从这种分工上看,初级程序员最容易被替代,
他们的比例也是目前最高的。”
“
在阿里云,目前每天AI生成的代码,占工程师提交总代码量的30%以上
。因为程序员并不是每天100%的时间都在写代码,而且还要花很多时间跟AI互动确认,
综合测算下来,可提效10%到15%
。”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通义灵码负责人丁宇说。
“在我们看来,人类程序员的工作方式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丁宇说,AI擅长的,就是找到一个切面,批量化去做一些任务。“而且它可以不眠不休,我觉得在这方面,人类就不要去跟它抢了。
“人类程序员应该去做AI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创意、需求场景、智能体
编写
、架构设计、领域建模,或者指挥调度——安排一堆AI程序员,然后做最后的确认、纠偏
。
丁宇分析,
这都属于程序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界的部分
,肯定也是大模型不好搞定的事情。而重要的是,人类要去改变自己,
学会面向AI的编程
——以AI作为主力来编程。“在阿里云,通义灵码月活占比已超过82%。这也意味着,每100个工程师中,有82个都在使用通义灵码。”
02
初级程序员,不会被替代?
不过,也有软件大厂提出不同看法。软通动力自身也开发了代码助手,以插件方式为程序员服务,
在一些产品线,自动生成的代码采纳率已达70%。
即便这样,公司资深人士称,
不招程序员,或者减少初级程序员的招聘,“不现实”
。
“好多企业的生产事故,都是因为这个导致的。”他说,“即便是Salesforce,也不是真正停止招聘程序员。”
在一些项目报价中,
Salesforce印度工程师的报价只有三四千元,比国内工程师少一个数量级
,这比大众认知中低多了,
Salesforce
的宣传有点夸大了。
而
上述人士强调,
初级工程师不能被替代的根本原因是“要考虑
人性”
。在软件开发中,他们要与架构师或设计师沟通,把握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如果让代码助手做,它不会考虑你的整体架构或经济效益,那它怎么可能做好?”
即便OpenAI推出o1,对代码助手的提升也有限。“
你的高度不够,一直都在代码层,不能往上与业务层和架构层沟通清楚,
就不可能实现‘良性替代’
。”
“我在一个大会上看到演示,把需求书传进去,10分钟后代码就生成了,其实可能是提前设计好的脚本。”该人士补充说。
“人性”确实是不少软件大厂考虑的因素
。“我们去一家公司做项目,干的第一件事叫业务调研,而业务调研目前没有人不行。”金蝶中国苍穹平台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徐昊分析。
“我们所了解的transformer,只是按照一个套路去猜。
它的内心深处不是一个人,不理解你的真实用意,也不会有任何感情
,因此,它也没办法做产品设
计,包括架构设计和业务设计。”
“坦率来说,现代化编程就是面向对象的、模型化的,
已经很自动化了
。这些理论,
至少有20年了
,没那么神秘,也不是靠大模型去做的。”徐昊说。
这次大模型,能让交互体验变得更好,让程序员的学习过程变得更简单。有些初级程序员,可以通过代码助手,更快地理解别人写的代码、自动生成注释、快速查阅一些网站、做语法检查,也能生成一些文档图片。
“代码助手目前还是一个
辅助作用
,这轮裁员
本身是软件公司的结构化调整,
跟AI工具的变化有关,但关系没有那么大
。”徐昊告诉数智前线,
与软件行业前几年大规模扩张、形成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局面有关
。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轮AI对程序员的影响,
就是他们要从以前单一的编程,向架构设计
,包含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转变。”徐昊说。
“这轮AI反而也会让高级程序员从一些繁重的工作抽身出来,去做高阶的工作。”徐昊举例,他们遇到一家全国连锁企业,有十万+门店,出现了系统卡顿。这个事怎么解决?肯定是高级架构师去分析。这个分析完全没有套路,意味着AI无法胜任。
针对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代码助手采购项目,徐昊称,
10年前叫开发平台采购,5年前叫低代码采购,现在叫AI开发采购
。但这些AI助手做的事情,“最终还是由人去决定它是对还是错”。
经历2024年,业界对大模型正在祛魅。徐昊认为,AI短期可能被高估,
但长期看,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有很大潜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至少是IT技术革命
。当下大模型技术需要场景积累和抽象,与人们的实际工作与商业行为融合,这也是包括金蝶在内的企业在做的。
“其实在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很认真地思考过是否替代人的问题。”百度智能云技术委员会主席孙珂说,“如果你看过电影《雨果》,可能会发现,在上世纪有段时间,人们认为机械传导式齿轮式机器人,可以彻底替代人类,大家也很担忧。计算机出来之后,这种担忧也是一代一代不停出现。”
“但我们知道有这样的曲线,
每一次大家认知狂欢之后,真正落实到现实中去会发现,AI也好、机器也好,更多对人还是一个辅助。”孙珂说,“
最重要的一个point是,人类的多样性和判断力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判断力,它让人一直都会有存在的价值
。”
03
蚕食与轮回
对于工程师来说,他们要了解AI编程的演进情况。“我们认为它有三个阶段,从辅助编程到协同编程。
我们现在处在协同编程阶段
。”
阿里云丁宇说,“
下一阶段我也可以剧透,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自主编程。
它从接需求开始,这样受众一下就打开了。”
2024年底,通义灵码中增加了”AI程序员“。
“有数据说中国有940万开发者,全球有三四千万,但从网民角度,其实是十倍以上。
”丁宇解释,未来AI编程
应该可以泛化到每一个网民,会有很多“一人公司”,一个人带领一些AI程序员,就能做产品
。
“我认为
一些
普适型的需求,可能三年就能看到一个大成
。” 丁宇进一步说,
对于企业级复杂工程,当下AI编程的进展还比较慢
。不过,他预测,后者一个可行路径是,人类程序员,带着AI程序员,分模块、分领域、分步骤来实现。这既满足人对整个系统的可控性,包括架构设计、领域设计,同时又保证重复性、确定性的的东西,由AI
高效
生成。
目前还有一些动向是,由于有多模态大模型的支持,视觉设计可以直接“丢给”大模型,然后通过代码生成、代码测试助手,实现端到端的结果。对于程序员来说,以前他们有一个分工。大模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个边界。不会前端,就交给大模型来做。
程序员就变成一个全栈工程师了
。
“我们看到过去大半年时间招采成交记录,代码类的模型应用成交,无论金额还是数量都是很靠前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可能程序员是一个很喜欢尝新的团体
。”百度云孙珂观察,在百度内部,
文心快码的代码采纳率达到46%。
目前有四个行业的工程师先动起来了
。一个是
金融
行业,特别是银行、证券对代码类的工具需求非常多;第二个是
泛科技或者互联网行业
,因为码农多;另外两个一个是
传统软件开发企业
,也有大量的程序员;还有一个
是制造业,
尤其是汽车和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