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爱大北京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北京城事、娱乐休闲、实用信息、杂谈趣闻,带您体会不一样的北京城。终身免费收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大年初六迎立春 北风吹 寒意浓(2025-2-3)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3 天前  
气象北京  ·  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  3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春节来这条胡同,吃到爽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爱大北京

清华老教授去世 超千万财产爆出,震惊了世人!

最爱大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1-11 07:55

正文



去世四年后,

他的故事才被我们知道。

···


2204名学生


很长时间,

他的代称是“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

在他待了大半辈子的清华园,

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秘密。




他叫赵家和,

是清华第一届优良毕业生得主,

无线电系毕业的他因为各方面比较优异

而留校从事本科的教学工作。




“我爱教书,

最高兴的时候,

就是讲一个问题,

别人听懂了。”


本以为就可以这样安静地在清华园中,教书育人做一辈子,谁知这个被称为“清华园里顶级聪明的人”却迎来三次调动,每次都因为学校新建了专业或机构,需要人带头“拓荒”。




1977年负责筹建电化教育中心,

1979年被调到科研处干管理,

1985年51岁的他又再次“转行”,

负责清华第一个非理工科学院,经管学院的筹建。




“以他的聪明,

留在无线电系,

奔个院士很有可能,

可让他转,他就转,

一点折扣都不打。”


“他就像炭火一样,

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燃烧,

恪尽职守,无声无息。”




除了无怨无悔,兢兢业业,

这位教授最大的特点

却是众人嘴里的:“抠门”

一美元买的化纤毛衣他穿了10多年。


家里十几年从来没变样,

房间里最值钱的物件,

还是几年前学生送来的液晶电视,

在现今社会中已显得脱节。



退休后他被深圳一知名企业聘为顾问,

待遇优厚,可他还自带铺盖、炊具,

租住在普通的民房里。



人人知道这位老教授很节俭,

但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甚至他的“抠门”还带到了国外。


1998年退休的赵家和应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薪水相当优厚。人们也纷纷欣慰道:赵老师颐养天年的好日子到来了。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即便在美国,

他们吃的也是最便宜的食物,从不浪费。


在美国讲学,一切都算顺利,

但过了短短三年,

他却不顾美方和好友的一再挽留,

执意回国,好友追问他为什么,

他答道: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




说是这样说,

但赵家和的心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无人可知。


从美国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攒下的20多万美金,交给从事金融投资的学生刘迅打理,自己则继续继续讲学,做顾问,近70岁的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对投资的收益也从来不过问,

这反而让学生特别有压力,

“难道老师是要做个大项目?

牺牲当前的消费品质,

获取长足的利益?”




直到2005年,

学生刘迅才有了一点答案,

他告诉赵老师

“账户里已经有500万了”

赵家和沉寂片刻,重重地说:

嗯,可以做点事了···


72岁的他决定做一件思虑已久的事情:

捐资助学。


不像一些捐资助学者只是出钱,为了做好这件事,70多岁的他跑去搞实地调研,亲自了解贫寒学生的生活状况,每次搭公共汽车出去考察,回来都累得不行。




老伴看在眼中,疼在心里。

每次都劝他“包个车吧,”

这个倔强的老头却不舍得。


“我也没多大的本事,

锦上添花的事就不做了,

做点雪中送炭的事情吧。”


2006年第一笔助学款寄出,江西、吉林、湖北、甘肃···各地的贫寒学子陆续收到“陌生”的捐助。


2009年,赵家和决定改变捐助方式,由多地捐助转向优先西部的原则。




助学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老人却在体检中查出肺癌晚期,

癌细胞已经向脊髓和脑部转移。


“老天太不公平了!

怎么能让这么好的人得绝症?”

学生刘迅听到这个消息愤怒了,

但同时他也欣慰赵老的账户已过千万,

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

赵家人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保守治疗,并捐出全部积蓄,

而且谋划成立基金会,

让助学更规范长久。




整整6年,

几名知情人一直替赵老保守秘密:

捐资助学却从不留名。

衣服永远是破罩衣,小皮帽,

全身的行头不超过100块。


谁也没想到这样的赵老师,

1000多万全捐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