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突发!Amazon Appstore宣布停止运营 ·  7 小时前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12 小时前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12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LLM 联网搜索,到底是咋回事? ·  21 小时前  
百度智能云  ·  百度智能云xDeepSeek:单机可部署满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荐书︱王铭铭《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20-01-10 09:55

正文

超社会体系

文明与中国

王铭铭 著

478页,定价:59元

ISBN:978710805349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



作者简介

王铭铭 ,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物论、民族学、中国西方论、比较神话学、社会理论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玛》(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帝国与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2012)、《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英文版,2014)、《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6)、《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2019)等。


内容简介

所谓“超社会体系”,对应的是我们现在以“民族国家”和“世界”为两极的固化时空观和世界观,它介于社会共同体与世界之间,是一种被冠以“文明”称号的地区性体系和人文空间,这一空间凌驾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之上,但也以社会性为内涵,共同具有历史地形成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知识、制度与风俗习惯。

作者探讨了文明体系内在的文化复合性和文明的“杂糅现象”,并试着将之与清末民初以来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联系起来,将文明社会的人类学与比较文明研究相结合,围绕中国的历史经验,展望欧亚大陆文明动态,重新思考“夷夏之辨”,重新比较罗马王权神话与“夷夏”差序格局。


目录

前言
致谢


上篇
一 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
二 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社会学观点
三 莫斯民族学的“社会论”
四 再谈“超社会体系”
五 三圈说——另一种世界观,另一种社会科学

下篇
六 与两位英国人类学家谈“作为世界的华夏”
七 文明的宇宙观形态:方位、季节与他性
八 士、文章与大一统
九 宗教抑或文明:对一场概念剧场的“注疏”
十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
十一 “中间圈”与罗马神话之外的社会科学
十二 《西方作为他者》书后·对中国之山的几个印象
十三 所谓“海外民族志”
十四 文明、“超社会体系”与中国
十五 师从先辈与借力外人——中国现代文明认同中的自我与他者

参考文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