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14 小时前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14 小时前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3 天前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3D打印】3D打印:产业链全景概览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08-13 04:49

正文


3D打印产业链全景概览


(平安证券:胡小禹)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该技术尤其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的、定制化的、追求轻量化的零部件,将持续促进并受益于定制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3D打印的优势


(1)制造复杂的物品而不增加成本

(2)产品多样化而不增加成本

(3)无需组装

(4)零时间交付

(5)拓展了设计的空间

(6)零技能制造

(7)减少废弃的副产品


3D打印的缺点


(1)得到的零部件力学性能不稳定

(2)标准产品的3D打印的规模效益不如传统的加工方式

(3)当前可用的原材料种类仍然有限

(4)3D打印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效率等方面与传统的精密加工技术相比,还存在差距


3D打印的分类


按照应用领域: 可分为消费级3D打印和工业级3D打印。 按照所使用的原材料: 可分为金属材料的3D打印和非 金属材料的3D打印。 按照打印技术的特点: 可分为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 (SLM)、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激光直接烧结 技术(DMLS)、电子束熔化技术(EBM)、熔融沉积式成型 (FDM)、选择性热烧结(SHS)、立体平板印刷(SLA)、数 字光处理(DLP)、三维打印技术(3DP)、及细胞绘图打 印(CBP)等。


3D打印正在从导入期步入成长期


经过30多年的发展,3D打印已有较完整的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及零件: 主要包括制造3D打印设备所需的零部件、打印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原材料、设计和逆向工程所需要的软硬件;中游: 3D打印设备及服务;下游: 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教育等下游应用领域。


正在由导入期步入成长期


首先,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我国市场内,3D打印的行业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其次,大多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逐渐有企业开始盈利;最后,高额的研发投入也符合成长期行业的特征。



全球和国内市场规模均高速增长


2013年全球3D打印行业总产值为30.3亿美元,2018年达到了96.8亿美元,5年间的复合增速达26.1%.到2020年、2022年、2024年,全球3D打印行业总产值将分别有望达到158亿美元、239亿美元、356亿美元。


国内3D打印规模增速更高


2013年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仅3.2亿美元,2018年规模达23.6亿美元,5年的复合增速达49.1%; 预计2023年,我国3D打印行业总收入将超过100亿美元。


国内产值规模占全球比例持续提高


我国的3D打印产业规模占全球的比例持续提升,2012年该比例仅为7.08%,到2018年提升到了24.3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大国,未来仍有巨大潜力。


大多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逐渐有企业开始盈利


从2018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已经有一些海外3D打印企业的收入达到了较大规模,其中STRATASYS和3DSYSTEM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6.63亿美元和6.88亿美元;2018年,海外的大多数3D打印企业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国内3D打印公司体量较小


国内的3D打印公司中,收入体量最大的是先临三维,达到4.01亿元,其次是铂力特,达到2.91亿元; 铂力特是国内盈利体量最大的公司,2018年其净利润达到5718万元。 国内营业收入体量最大的先临三维,2018年归母净利润仅941万元。





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为3D打印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


行业标准逐渐完善


目前全球增材制造协会主要有两个标准,ASTM F42和ISO/TC 261,ASTM F42目前已发布29项标准,19项正在制定中; ISO/TC 261已发布9项,25项正在制定中; 我国已有5个相关现行标准,另有3个即将发布,12个在研,覆盖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应用的众多环节; 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有利于3D打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3D打印原材料: 低端产能充足,高端产能受限


2017年,我国3D打印原材料环节的市场规模占整个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27.6%; 3D打印原材料种类的丰富程度,决定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2017年我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达到29.92亿元,同比增长了约40%; 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64亿元; 2017年在我国整个3D打印市场中,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分别占10.1%、9.1%、20.2%,合计占39.4%,其余60.6%均为非金属材料,包括尼龙、PLA、ABS塑料、树脂等。




国内高端金属粉材供应能力尚显不足


2009年全球金属原材料销售量仅1200万美元,到2017年达到1.8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40.6%。 金属原材料由于比较昂贵,多用于工业领域。 通常用于3D打印的金属原材料为金属粉末纯净度、颗粒度、均匀度、球化度、含氧量等指标都对最终的打印产品性能影响极大。 德国的EOS、TLS,及瑞典的Arcam、Hoganas、Sandvik,比利时的Solvay等都能提供比较高端的3D打印粉末原材料。 国内能提供高质量金属粉末的公司包括中航迈特、飞而康、塞隆金属、西安欧中、铂力特等。



材料价格逐年下降,未来有望完全进口替代


原材料的种类是决定零部件质量和价格的基础因素


“3D造”中可给出不同材料工艺的同一个工艺品的报价,使用FDM(PLA塑料)和SLA(光敏树脂)等工艺打印,价格仅百元左右; 但若使用PloyJet(各种高精树脂)或SLM(不锈钢和Ti64合金等),则价格可高至3000元; 目前很多粉末价格相比于两年前,已经降低50%左右。 国内粉末厂商近几年也逐渐增多,目前国内粉末价格只有大概进口粉末的60%左右。 国产粉末的质量也逐渐和进口粉末缩小距离。



3D打印设备: 目前产业链中产值最大的环节


设备环节产值占整个产业链产值的40%-50%之间。 估计2017年、2018年国内的3D打印装备市场规模分别为7.5亿美元、10.6亿美元;Lux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3D打印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占到整个市场58%左右,而材料和装备则分别占17%和25%。


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占据主流位置


国内44.1%的企业采购并使用单价在10万美元以上的3D打印设备,采购使用单价在2500美元以下的3D打印设备的企业仅占16.9%; 国内39.8%的企业拥有光固化3D打印设备,在所有类型中占比最高; SLM-3D打印设备占19.9%,居第二位; 其次为FDM,占19.3%。



3D打印设备: 美国是最大设备存量市场


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为39.6万台,同比增长30.1%; 2017年度全球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的销售量约为1768台,同比增长了近80%; 销售额达7.21亿美元,均价40.79万美元;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这三个地区的3D设备累计装机量占到了全球的 95%,其中美国占35.9%,中国占10.6%。




3D打印设备: 进口替代大幕已开启


STRATSYS、3Dsystem是全球龙头2017年,Stratasys在全球3D打印设备领域的市场份为27.2%,连续16年保持第一3D Systems的市场份额为9.8%,位居第二;中国企业联泰科技(UnionTech)2017年其在全球的市占率达到3.3%;纯粹的金属3D打印设备商市占率往往较小。 虽然单台价值较高,但数量上远低于非金属3D打印机。


联泰科技在国内市占率最高


在国内3D打印设备的存量市场中,有16.4%的企业拥有联泰科技的3D打印设备,14.8% 的 企 业 拥 有 STRATSYS 的设备 ,13.1%的企业拥有EOS的设备,他们是国内3D打印设备品牌保有量中的前三名。



3D打印设备: 设备价格逐年下降,性价比逐步提升


2018年先临三维金属3D打印机、非金属3D打印机、桌面打印机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07.5万元/台、27.4万元/台、0.33万元/台; 销量上看,2018年,先临三维桌面打印机销量高于非金属3D打印机一个数量级,高于金属3D打印机两个数量级。 从技术实现的难度来说,金属3D打印机>非金属3D打印机>桌面打印机,这也与各类打印机的毛利率水平相对应; 工业级3D打印机的价格正在快速下降,尤其是非金属3D打印机更加明显,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性价比的逐步提高有利于下游应用的拓展。




3D打印下游应用: 医疗、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多点开花


2017年国内3D打印下游行业中,工业产品占比55%,军用产品占比16%,民用产品29%; 从更加细分的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机械是国内3D打印最大的应用领域,2017年占20%左右,其次分别是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 全球范围内下游应用占比与国内情况相近,2017年3D打印在工业机械中的应用也占20%左右; 我们认为,目前3D打印技术成本虽然在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判断未来一个时期内,3D打印仍将在高附加值的行业内首先得到发展。



3D打印下游应用: 医疗



3D打印在医疗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个性化”为3D打印技术与医疗行业搭建了深度结合的桥梁; 老龄化持续严重的进程中,这更为医疗产业的发展、及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3D打印技术可应用与医学研究、医疗器械制造、医疗用品、专业医疗辅助器械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