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发了一些能在我睡觉或随便干点啥时赚钱的应用。”——相信这是无数开发者心之所向的理想状态。近日,Hacker News 上有一篇热度颇高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作者在最近一次演讲中详述了自己的开发历程和心得,讲述了他如何从程序员 / 技术管理者转型为一名“独立开发者”,并逐步摸索并打造出可持续运营、可观盈利的软件产品组合。
更关键的是,作者 Cory Zue 说他现在赚得比当年当 CTO 还多。并拥有了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随时陪孩子,随时度假,没有人指手画脚,想开会就开会,不想开就不开。
他强调,不必从一开始就瞄准所谓的“独角兽”项目,而是鼓励开发者从小而精、易于验证的产品切入,快速迭代、迅速上线,哪怕最终只收获 1 美元,也能为后续的思维拓展与技能积累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他也提到除了编程之外,营销、用户反馈搜集、产品定位 等“非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在尽早获得真实用户的评价和市场反馈后,才能不断修正产品并提高成功概率。
Cory 原先在一家创业公司里做 CTO,管理着几十人的技术团队。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他深陷繁杂的管理和会议中,几乎无法再写一行代码,最终身心俱疲。他选择请无薪假半年,期间接触到 Indie Hackers 社区,受那些“一个人也能做出赚钱产品”的故事启发,他立下了一个目标——“哪怕用这种方式只赚到 1 美元,也要试试看。”
作者踏上独立开发旅程的前 7 年实际收入占比情况
他真正的起步项目,听起来令人啼笑皆非:一个帮人制作婚礼桌牌的小工具。用户只需上传来宾名单的表格,就能生成对应的 PDF,付费大约 5 美元后下载。让他自己都惊讶的是,这样看似“小得不能再小”的应用,居然顺利收到了第一笔来自陌生用户的付款。从此,他对“独立开发 + 网络变现”的模式彻底上了瘾,一再尝试类似的“小而快”项目。慢慢地,他又衍生出了针对开发者的 Django SaaS 代码模板,这个产品后来演变为他目前的核心收入来源。
Cory 认为,哪怕你只是想赚点外快、或想慢慢过渡到全职独立开发,这条路都有迹可循,只是对难度和耐心要求都不低。具体怎么做?他分享了一些要点:
下班和周末去做“副业项目”,可能比较稳健,但需要自律和体力。
有人喜欢“裸辞”式——一次性把工作扔了,痛痛快快冲一年。可这样压力会很大,未必撑得住。
他本人最推崇“耐心之路”:先兼职或者减少工作时间,同时接一些高时薪的外包或咨询,保证收入基本稳定,再把多出来的精力放在开发自己的小产品上。这样财务压力小,就不会因为担心收支而半途而废。
“如果你对第一版不感到尴尬,说明你推出得太晚了。” 这是作者反复引用的来自 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与其纠结把界面做得完美再发,不如早点把核心功能摆出来,让潜在用户试试。
他还建议学会“偷懒”——别从零写所有功能,网上有一堆开源模板、SaaS boilerplate、UI 组件,能直接用就别客气,因为省下来的都是宝贵的时间。
如果做完了发现没人用,别灰心,这证明你又多学了一课——“一人风投基金”的思路就是要多投几个项目,才可能碰到那个真的赚钱的。
“当然,并不建议你写出一堆没人能维护的糟糕代码,而是说要有取舍。例如写测试,完全没必要追求 100% 覆盖率,而是想想‘我写了这些测试,能不能大幅提高后续修改代码的速度和信心?’ 如果能,就写;如果不能,就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那技术栈该怎么选?其实是有标准答案的:用你最熟悉的技术栈。如果你只是想学门新技术当做兴趣,那另当别论。但如果你是想快速做出一个能赚钱的产品,用你最熟悉的会让你速度最快。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怎么办?那就选一个热门的技术栈。热门意味着社区活跃、文档丰富、还能更好地用各种 AI 辅助写代码。作者个人使用 Django + HTMX + Tailwind 做大部分项目,但建议大家可以用自己熟悉或喜欢的。
作者坦言,很多程序员都有“技术至上”的倾向,觉得只要产品做得好就一定会成功,但现实中,“如果你把它做出来,他们未必会来”。
他推荐大家把一半的时间用在营销和推广上,如通过社区发帖、写博客内容、搜索引擎优化、投放小额广告等,获取早期种子用户的反馈。
他还特别强调,“在产品还没完全就绪时,就要尝试卖”。哪怕只是先收集邮件列表或登记预约,也能验证需求,并为之后的正式上线准备首批目标用户。
那么,如何获得初步用户 / 流量,下面是一些作者自己用过的方法。
社区
各种论坛、Reddit、Facebook 群组都有非常细分的主题。如果你目标用户是“爱打《龙与地下城》的水管工”,那很可能也有相应的社区。
但社区对“营销”有很强的免疫力,毕竟很多人都会去社区发广告。所以要礼貌低调地融入,真心分享价值,偶尔提到自己的产品,才能得到有效关注。
广告
Google 的付费广告很普遍,其他平台也可以试试。
广告是测试早期产品的一种好办法,比如花点小钱让一百个人点进来试试,看他们是否感兴趣。刚开始,你不指望靠投广告赚钱,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付费做用户调研的方式(因为实际往往是亏钱的)。
冷邮件 / 私信
也会让人觉得挺尴尬,但有时确实有效。当初做 Place Card Me 的时候,作者每天花一个小时去读婚礼博客,然后给博主发个人化的邮件。大多数人不回,但有一个人回复了,而且给了他很大帮助,不仅帮他了解行业,还给他网站做了外链,提供了一些桌牌设计。
只是现在 AI 横行,“群发滥邮件”更泛滥,所以要尽量写真诚、有针对性的邮件 / 私信,数量不必多,但要质量高。
内容 /SEO
作者现在主要靠这种方式推广自己的东西。你如果专注于一个行业,就写这个行业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教程、指南等。
比如作者现在服务的对象是 Django 开发者,于是他写了很多 Django 相关的技术文章。别人搜索“Django 如何部署”、“Django 如何集成 Stripe”就能找到他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再了解到他的产品。
也可以做视频。不过作者本身没有多少 YouTube 粉丝,但即使是少量视频,也能为他带来不错的流量。这些都是个人开发者能做的事情。
公开分享
作者之前一直在这么做:在博客上、Twitter 上公开分享项目的进展。这种方式现在很火,但也有点泛滥,需要坚持下去。
好处是“顺手”。工作两小时之后,发个截图写几句心得,就能让一些对你项目感兴趣的人持续关注。他们慢慢会成为你的“粉丝”和“顾问”,甚至帮你宣传。
作者引用了 Indie Hackers 创始人的一段话:“所有成功的案例,唯一的共性就是他们没有放弃。”
他说自己经历过一次“晴天霹雳”:做桌牌网站时,一周赚四五百美元,结果疫情来了,婚礼都办不了,收入瞬间清零。幸好他还有其他项目在撑。这些例子说明,独立开发者的收入确实不稳定,有时候开心得像中彩票,有时候也会心累得想躺平。所以,最好保留点“经济缓冲”,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
为了避免中途心灰意冷,作者建议 尽量让自己的经济压力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通过兼职或其他收入做“无限跑道”),同时也要对结果保持合理预期——“很多人高估了一年能做成的事情,却低估了十年可能达到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原文的标题——“如何利用编程技能来获得被动收入”——听起来确实很像近年来常见的“营销号”风格,一些读者看完后也调侃道“宇宙的尽头是带货”。
有人质疑说,这位作者的主要收入其实是来自说服其他人步他后尘,开启所谓“被动收入”之路,而他恰巧又提供了一套付费“入门包”,从而在教别人做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盈利。这难免让人联想到知识付费或“割韭菜”模式。
不过,也有很多人持中立或正面态度。有读者指出,“作者提供的方法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道路,适合那些不那么幸运和 / 或年轻,但会编码、有一些生活经验、而且不想去找其他工作的人。”
无论如何,对于想要尝试独立产品开发的人来说,或许最关键的还是把这套思路内化到自身的行动中,并耐心打磨和验证。正如作者所言,“哪怕只赚到 1 美元,至少你已经迈出了与众不同的一步。”
原文链接:
https://www.coryzue.com/writing/solopreneur/
声明:本文为 InfoQ 翻译整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 AI 大模型技术如汹涌浪潮席卷软件开发领域的当下,变革与机遇交织,挑战与突破共生。2025 年 4 月 10 - 12 日,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以 “智能融合,引领未来” 为年度主题,汇聚各领域的技术先行者以及创新实践者,为行业发展拨云见日。现在报名可以享受 8 折优惠,单张门票立省 1360 元,详情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