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红红印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新春走基层】重大项目开春“火力全开” ·  3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江苏一台风机倒塌! ·  3 天前  
中国电建  ·  贯彻2025年工作会精神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孙楠送孩子去“女德学校”:害怕失控的家长有多可怕?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19-02-27 09:00

正文



作者:青音约主创团

主播:江川

音乐: 《一夜长大》- 梁静茹

责任编辑:王智峰


最近,孙楠一家到徐州租房一个月700元,上了热搜。


事情的起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孙楠夫妇在远离徐州市区租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房租每月是700元,孩子们住在一间房间,上下铺。



据某媒体采访孙楠的妻子潘 蔚,她 多次强调:


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才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女儿包瑶她经历过国际学校,体制内学校,慢慢地开始变得厌学,就是喜欢玩游戏,我们的儿子虽然年龄小,那时候也容易抱怨,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来到徐州。

三年前,潘 与孙楠反思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后从北京搬往徐州,并将孩子送进一个“有28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学校”。



但是很多网友对此保持质疑。


孙楠夫妇送孩子上学的学校是一个叫华夏学宫的民间学校,而非正规国家教育机构。


华夏学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学校?能够让孙楠一家放弃北京的一切,来到三线城市徐州。我们找到了华夏学宫的官网,看到了这样的介绍。


华夏学宫始创于一九九二年,是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


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栋梁人才、淳善社会风气为己任,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出发,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传统性命学为框架,积极探索顺应人性完满、顺应社会发展、顺应自然规律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科学构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教学模式。主要课程包括《孝经》《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心经》《药师经》《六祖坛经》等。


该机构针对3-6岁幼儿,7-18岁青少年、18岁以上“国学”爱好者、孩子家长等群体设置了不同的课程,长度从暑期时间到几年不等。


从简介中不难看出华夏学宫是一所全日制非学历教育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官方正式的学历认可,教授的课文有四书五经,男生学武术女生学女红。


华夏学宫校长易菁,自称张之洞后人,曾在2015年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称号,范冰冰亦曾获得过该称号。


同时,华夏学宫还开设了女德班,以培养孝顺、贤惠的女性为目标,要“以女德教育为社会良药,为涵养女性品德、树立家规家风、纯化社会风气”。授课周期为七天,费用16800元,包括女德教育与女红学习等。

目前,不仅孙楠和潘 的孩子在该机构上学,潘蔚也在该机构任女红教师,认同机构对于女性“坤德”的宣传。



孙楠的子女最初在国际学校上学,遵从西方教育提倡的“自由”。但同时孙楠却“ 敏锐 ”地发现孩子身上缺失了一种“规矩”意识。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机缘巧合下,孙楠的女儿参加了一所传统文化学校为期40天的夏令营。


他惊喜地发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的女儿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孙楠说:


“在女儿的成人礼上,女儿给我奉茶,令我触动很深。”


正是因为这一杯热茶,打动了孙楠的心。孙楠与妻子潘蔚沟通良久,最终说动妻子放弃北京优良的教育资源,来到了三线城市徐州。


其实孩子身上有问题是正常的,但是孙楠夫妇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有病乱投医。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能够独立思考,而更像是为了挽回作为父母的权威,希望通过国学,能让孩子乖乖的听话。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最亲近也是最复杂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往往意味着“权威”。


在前不久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狗十三》里面就揭露出中国父母存在的问题。

李玩喜欢物理,小小年纪,最喜欢看的书是《时间简史》,别的孩子想的是放学后怎么偷着玩儿,她思考的是“世界上有没有平行宇宙”。

但她的爸爸不理解,她爸看到的是她严重偏科,所以当着老师的面骂她,让他们把兴趣小组从物理改成英语。


李玩一喝牛奶就吐,但她爷爷奶奶只要有机会就劝她喝,毕竟牛奶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有小孩喝不下。

然后看她接着吐。

13岁的女生,没人在乎她的爱好,没人在乎她的世界,没人在乎她在乎的东西。

但每个长辈却都希望,她能“听话懂事”。

她爷爷弄丢了小狗,她爸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爷爷也不是故意的”。


被强行改了兴趣小组,她爸和她说的话是“这也是为你好,你怎么还不高兴了呢”。

李玩自暴自弃地去喝酒,挨了顿打,但跟着她爸参加生意上的酒局,她爸却主动让她喝酒,讨生意伙伴的开心。



成人的世界明明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却说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中国父母很多他们都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而行控制之实。


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意识上觉得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乖乖受控的状态。



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起北大高材生控诉父母的新闻。他是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入读北大,毕业之后又进入美国一所高校读研。


这位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研究生期间留美的高材生,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


并且写下了一封万字书信,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种种经历。


罗列父母的“罪状”,声称自己今天的一些个性缺陷,全都是父母当年的不当管教所致。


幼儿园要求穿短裤,妈妈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他穿长裤;

高中毕业前,社交圈子几乎都在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过的;

想到外地上学,父母拒绝了,考上北大,让在北京的大姨“照顾”他;

就算到了美国留学,也少不了父母老朋友的“关照”……

整篇文章围绕着两个字展开,那就是“控制”,以爱之名的控制。


很多网友看完以后,纷纷表示理解,都说被唤起了多年的心理阴影。


这些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对孩子的那份沉甸甸的爱,更是一种无声的掌控和束缚。


妈宝男朱雨辰也是在母亲的控制下成长。年近四十却仍单身,都是拜母亲无孔不入的呵护所赐。


朱雨辰也曾经不止一次表示“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每天凌晨4点起来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多年;

儿子在北京工作,她搬到北京陪着儿子;

每天把食物塞满了儿子的冰箱,就连儿子工作都要时时刻刻陪在身边......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妈妈的控制欲,让他几近窒息。


这揭示了中国父母的通病。有网友更是精辟的总结了中国式的父母。


中国式父母:


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

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

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

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孙楠和潘蔚一定是真心爱孩子的,但是像孙楠夫妇这样,放弃正规教育,更多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


中国父母口中所谓的爱,最可笑的是无形中成了孩子们的枷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独立。


想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最需要父母降低自己的控制欲。收一收父辈的控制欲,是时候需要放手了。



互动话题


从小到大,父母都替你决定了什么?


来聊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