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哥聊求职系列课第九讲:顺利度
过试用期的三个关键时间点,今晚18点扫
码免费在线听课:
针对试用期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分别给出建议,并介绍
如何写转正申请,帮你顺利度过试用期。
你面霸附体拿到多个offer,如何选择成了一个问题。问问公司好不好:“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你们公司怎么样?”HR说公司都快黄了,自己都想闪人了,他这是早上出门忘吃药了……
一准儿说的花团锦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别太天真了。尤其在物质文明跟不上的时候,当然要从精神文明上做文章,否则,你让HR怎么办?
小心职场黑话:“发展空间足够大”,
目前公司足够
小;“奖金拿到手软”,看到工资你会脚软;“扁平化管理”,说穿了就是公司人少;“团队有活力”,员工平均入职时间不到一年;“美女如云”,公司没福利员工互相给福利吧;“弹性工作时间”,上班不弹下班弹,还总往后半夜弹……
你走过最远的路,可能就是HR的套路。他是不是画大饼不重要,这是他的职责所在,问题是你会不会吃了饼就像吃了迷魂药。
本文内容提要:
-
选择offer的三个关键考量点
-
幸福的烦恼:如何优雅地拒绝offer
-
入职前不可大意的确认事项:
试用期、五险一金、竞业禁止等
选择一份工作,除了薪酬待遇,菜鸟应该关心成长,老鸟应该关注空间,什么工作才是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份工作能显著提高你的个人价值,你的关键考量点有三个:工作内容、部门情况、公司发展。
刚出来混的时候,难免打打杂,但不该只是打杂或者一直打杂。入职前要问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能不能发挥你的所学及所长,有没有施展的空间和晋升的渠道,可不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在职场打怪升级的阶段,走进了一间屋子,如果你是最牛的人,那么你就选错了地方。团队中最好有高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能给你指点一二,你更容易打通任督二脉。
非万不得已,不要在新手阶段选择做光杆司令,就你一人扛活,成长慢,离职难。多了解一下部门情况:是否为新部门,有多少位同事,在公司什么定位,被不被重视……
大海养鲸鱼,小河多虾米,公司有发展,个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HR的话虽然十之八九有粉饰的成分,但比冠冕堂皇的官网内容参考价值大,问问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再通过网络和人脉打探一下,补全信息,综合考量。舞台更大了,你的收获才能更大。
如果面试可以见到未来的直属主管,重点问下工作内容和部门情况,他的回答比HR更具参考价值;关于公司发展,若是小公司或应聘高管,面试时可以见到老板,他的回答比HR要靠谱的多。
为什么不去大公司?
如果大公司要我,你以为我不去啊……
去不了大公司,就退而求其次先去小公司,公司大小不是最关键的。
好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利于你的成长。
从事能升值的工作,尤其在你职业生涯的前五年。
优美的办公环境、便利的工作地点、工资多一千、年假多三天……并不能提升你的价值,你应该关注的是:能不能接触最先进的技术、公司是否具备业界领先的产品和管理、带你的主管牛不牛、是不是可以学到最专业的工作方法等。
大公司的优势在于:管理制度规范,镀金效果明显,福利待遇慷慨……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小公司更容易有鸟人,有烂事,有各种幺蛾子,可能会让你涨见识,但不一定能让你涨本事。一般而言,能去大公司就尽量不去小公司。
但千万不要错把平台当本事!
明哥认识的一位小伙子,进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岗位使用的技术陈旧,终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几年以后跳槽时傻眼了,市面上根本没多少这种技术人员的招聘需求,哭都找不到地方,千万别做了米缸里的老鼠。
选offer不能只看公司大小,还要重点看工作内容。大公司需要螺丝钉,小公司需要发动机。螺丝钉能扭的地方有限,人在职场要U盘式生存,不管哪台电脑即插即用,完美融合,你才有广袤的生存空间。
小公司未必不好。人少事多空间大,新人更容易得到机会,老板恨不得你三头六臂,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上山打白骨精,下海擒小白龙,虽说可能成天吃糠咽菜,爬雪山,过草地,但不失为一种历练,扛住了,捱下去,兴许能猥琐发育倍速成长。
对于职场新人,成长才是硬道理。
至于“谁给的钱多我就给谁干”这种选择标准……如果没到养老的年纪,还是眼光放长远一点吧。
大学毕业时,明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一片迷茫,大学老师和我讲了这样一段话:
先做一条小河沟的小鱼,再做一条大河沟的小鱼,然后做一条小河沟的大鱼,最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自己挖个池塘养点鱼。
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只有三十多人,试用期薪资1200元,转正之后1500元。公司小,工资少,老板苛刻,我一个人身兼多职,胜在是个长本事的好地方。两年多的时间,我像海绵吸水一样成长,初步完成了专业技能的原始积累。
第一份工作重要的是成长,从长远来看,成长才能带来更大的附加值,让你赚到更多的钱。
千万不要因为差了几百块钱,选择一份学不到东西的工作。
从第一家公司辞职后,我走过一小段弯路,做了八个多月的自由职业者,后来“浪子回头”重回正轨,带着对大公司的向往,应聘到了一家美国上市的香港公司。办公地点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东方广场,有很多港台的同事。
第二份工作,我认识了更牛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经理升职成了总监,我就变成了经理,最多的时候手下有四十多名员工,这份工作我做了三年,完成了从小职员到管理者的转变。
经历了小公司的成长、大公司的成材,第三份工作我期待有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经前同事介绍到了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担任一个独立项目的负责人。从产品规划到团队组建,从运营到管理,有较大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项目从无到有,我亲历了整个过程,于我而言,是一段无比珍贵的成长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大公司出来,反而会选择去小公司的原因。鸡头凤尾,都是磨练,不同时期,不同选择。
简单地说一家公司好或不好太笼统了,首先你要明确好的标准,很多时候,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当下的职业发展阶段。有的公司很好,但未必适合你,好比你是五岁的小男孩,我给你介绍一个美艳动人婀娜多姿的大美女,你也用不上啊。
当你积累了足够的能力、资源、人脉、阅历等,找到合适的创业时机,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又有一笔即便损失了也不影响生活的钱,可以自己创业做点事……
这个职业发展的路径,只是一个参考,并非标准做法。正如前面所说,若是你一份工作即可进入大公司,当然更好。最重要的是
:
你的每一次职业选择,都应该是一次阶梯型的成长,是斜上角四十五度的提升。
找工作时,需要头脑清楚的两件事:
一、没有完美的工作,当下没有,未来也不会有;二、当你没有更好的选择,眼前就是最好的选择。
女朋友,长得美的不会做饭,会做饭的不够漂亮,又美又会做饭,那是美的电饭煲,你不能什么都想要,很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选择offer,抓大放小,十全七美、十全八美就已经很好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工作,有的只是适不适合你的offer!
一个不那么满意的offer或者同时面对多个offer,最糟糕的状况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着。人的天性都会高估自己,就是学会客观
的看待现实。真正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不是没有本事的人,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不要着急拒绝offer,如果你喜欢这份工作,只是福利待遇不给力,那么,你要做的是继续谈判,而不是立马回绝。再抢救一下,表达你的认可和你的期望,如果招聘公司意向强烈,加薪未必不可谈。别HR一上套路你就想跑路,机会不要轻易放弃。
此外,面临多个offer时,可以施展拖延大法。“拿到一个offer,下周一入职,但我还有一家更想去的公司,下周三才能有消息,怎么办?”已经上钩的找理由拖延,心存爱慕的抓紧去催促,一旦确定了马上给答复。实在不可斡旋,先入职走着瞧是下下策。
求
职和招聘,是更多选择更多欢笑的事,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拒绝的理由是真是假不重
要,拒绝的姿势很重要。
礼貌地拒绝,是一个人成熟和智慧的表现。
提供了offer是对你的认可,无论这家公司哪里不随心意,都应该真诚地表达感谢。
不要贬低对方公司,即便就是因为钱没谈妥,表达切忌生硬,带着一丝丝遗憾,不出恶声,买卖不成也没必要撕破脸。或是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HR都是老狐狸,话不用说得太明,他自然懂。当然了,理由别含糊大劲了显得敷衍,毕竟,这是一种形式上的体面。
最后,表达一下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就行了。圈子就那么大,为未来的合作留下点空间没坏处,别把路走窄了。最傻的举动就是交恶,因一时的痛快嘴而树敌,今天“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日后江湖再见多尴尬。
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
求职七字诀:胆大、心细、脸皮厚,你现在需要的是最后三个字。你试试,也许有戏;你不试,一定没戏,
就当锻炼一下内心强大的自己了!
当然了,前提是你没把门堵死,当时谈薪未遂,你小暴脾气上来了,“这点钱都给不起,不是瞎耽误工夫吗”,把嗑唠了个稀碎,后悔药算是没得吃了。
和HR话聊时,带着诚意扑面而来,表达下之前没想明白,请原谅我年轻不懂事,现在琢磨清楚了迷途知返,“世间始终是你最好”,能否再给个机会……
谦逊有礼,言辞恳切。其实大可不必顾虑太多,如果对方虚位以待求贤若渴,HR高兴还来不及,没准儿满脸洋溢着“自己家孩子丢了又找回来”的惊喜。
骑着驴找到马了,你要闪人,老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他又是个小心眼爱记仇,建议你最好慎重坦白,说了不一定从宽。
明哥的建议是:不问不说,问了也别说。
不论离职原因如何,你离开了组织,对于老东家来说多多少少带着点负面,你兴致勃勃和老相好聊新欢有点傻。明明可以用性格不合搪塞过去的事,你非傻乎乎承认自己劈腿了小三,老板不干点不咬人膈应人的事,都对不起你这么实诚……
想一想:你跳槽还能往哪儿跳?
还不是大概率去了竞争对手公司,既然是“投敌”,当然要低调。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老板都有大格局,分手了还是好朋友。人在职场别太耿直,你是把人往好处想了,他却可能把你往坏处琢磨:“你会不会把客户带走啊?”“你会不会把公司的资料献宝了啊?”“你会不会从老东家挖人啊?”
你好我好大家好,握握手送送祝福,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如果不想折了对方面子,不妨说想先休息一段时间,或是有意向的公司但还没定,想再看看找找机会,就行了。往往对方不会深究,如此回答,你即没驳了他的面,又没交了自己的底,世界和平相安无事。
至少没必要在分手现场让对方知道:你的新东家是他的死对头。至于以后他知道了,是以后的事,木已成舟,天各一方,也没那么大所谓了。不必把尴尬留在现场,你一说,他一听,脸绿了,犯不上……他拿竞业禁止吓唬吓唬你,你生气骂他几句万恶的资本家,临走大吵一架,之后老死不相往来,图什么啊?
即便是同事,也尽量别讲,以免有显摆甚至策反之嫌。悄悄地离开,开枪的不要,避嫌是一种职业素养。
一碗毒鸡汤:
你离职时,老板为什么极力挽留?
不是因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女朋友和你分手了,你哭得死去活来,如果现在古力娜扎和迪丽热巴吵着嚷着要嫁给你,你是不是马上又会眉开眼笑?
人悲伤的从来不是失去,而是没有更好的替代。
职场似情场,与此同理。
因为不懂,没谈具体的福利待遇细节,或者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谈,入职后发现和预想的大相径庭,这种心理落差造成的员工离职,无论对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是一种糟糕的损失。
就像男女谈恋爱,刚开始看对方眼睛里都带着小星星,等结婚了,慢慢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毛病。谈恋爱是和一个人的优点谈恋爱,结婚是和他的缺点一起生活。
丑话不说在前面,丑事就会发生在后面。
薪资的构成要确认清楚,包括底薪、绩效、奖金等,比如你期望底薪是10000元,可能中间会有很多理解的偏差:
-
10000元,是税前还是税后?
去掉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你拿到手的钱肯定不是10000元。注意,不会有HR和你谈税后工资,默认都是谈税前;
-
10000元,是底薪还是底薪+绩效?
HR往往会把薪资往高了、往模糊了说,如果包含了绩效,绩效是需要考核的,考核是否达标是绩效发放的依据,这就存在着变数和差异;
-
10000元,试用期是否全额发放?
刚出道的年轻人,试用期薪资大多八折促销,需要问清楚。
薪资务必确认具体,不要想当然,“应该是这样吧”。你关注的点问仔细,如试用期多久?是否需要长期出差?有没有年假?上下班的时间?不是什么都要问,显得过于锱铢必较,挑你最关心的问,然后来一句“公司还有什么其他的福利待遇吗?”面试官自然会讲给你听。
老鸟跳槽时,可能会关注的更加具体,比如公司缴纳五险一金的基数等。你做销售,提成如何计算都没弄明白;工作经常加班,是否有加班费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入职了,工作中再矫情这些事,于公司来讲,郁闷;于你而言,活该,谁让你入职前不问清楚。
切记,只有白纸黑字签名盖章的合同才有效,不要轻信口头上的承诺,空口无凭,如果承诺你的人离职了呢?或者他说不记得了呢?
人是容易遗忘或者说容易选择性遗忘的动物。
曾经有个求职的小伙问我,应聘的公司试用期长达半年之久,合法吗?
试用期半年合不合法?
劳动合同法规定:“
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含三年)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也就是说,试用期六个月并不违法。但有对应的劳动合同签署时间要求,试用期是六个月,转正后用人单位必须签署至少三年的劳动合同。如果不足三年,就不合法。像类似“试用期三个月之后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也不合法。
另外,劳动合同法规定:“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不需要提前通知,也不给经济补偿。转正以后就是正式员工,不仅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还涉及补偿金的问题。
以下为叙述方便,“劳动合同法”简称为“劳动法”。
工作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生活中不大一样,生活中我们往往是:情理法,但工作中我们应该是:法理情。
举个例子,生活中可能有不栓链子遛狗的人和你说:“我家狗不咬人”,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做法符不符合养犬管理规定,
先谈合法再谈情理
。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要“我以为是这样”,不要“我认为不合理”,有法可依,就要先搞清楚条条框框,和老板或
HR
去讲情理,非常愚蠢且毫无意义。
不同公司不同职位,对试用期的规定会有所不同,具体要与面试官询问确认。
曾有刚毕业的学生问我,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是不是必须工作满三年后才能离开?这不是卖身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法明确赋予了劳动者辞职的权利,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劳动法明确指出:“
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最迟应该在劳动者开始为其工作时签订,而不是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
”
没签订劳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用人单位就需要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倘若倒霉有一天走到了劳动仲裁的局面,这相当于HR给你留了个小辫子……
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八折确实合乎法规,但只是通用做法,并非死规矩,职场新人基本都会打折。但若是老油条,有议价能力完全可以谈,“老子就是不打折,HR老妹你看着办”。其实,试用期是可以美丽不打折的。
这是小公司为了省钱的说辞,纯属瞎扯淡。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既然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范围,员工就有权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混迹职场,明哥比较建议你了解下劳动法,或者,至少遇到事的时候,知道去网上查一查劳动法,你不知道自己的谈判筹码,怎么进行下一步的沟通?法盲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同时明哥也多啰嗦一句,别太愤青了,这个社会上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事多着呢,实力不足够强时也别成天把劳动法挂在嘴边……
所谓“五险一金”,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
保险就是保障,年轻人往往觉得自己不需要而忽视,明哥简单科普下: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顾名思义,不多做解释了。
保险并非公司全部承担,个人也需要交纳部分。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出大头个人出小头,以北京为例,养老保险,公司承担19%,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与大额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9%,个人为2%,大额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个人每月缴费3元;而像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个人无需缴纳;失业保险分城镇或农村户口不同,缴纳比例略有差异。
如果你应聘的公司不给缴纳保险,谨慎慎重考虑。没有保障不说,还以北京为例,你没连续缴纳社保五年以上,你不能买车,也不能买房,还不能办理北京工作居住证等……不能说举步维艰,至少没有保险也是问题多多。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暂时不考虑买房,不需要住房公积金,大错特错!即便你没买房,很多种情况也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如户口迁出本市、出国定居等,最不济,你到了退休年纪可以一次性取出来……
知识点:住房公积金是不计税的,而且个人扣多少公司缴多少。发工资是先扣掉住房公积金和保险等之后,超出缴纳基数的才扣税。比如,个人公积金扣800元,公司也要给你缴800元,加起来1600元,相当于,你多收入了800元,而且工资扣的那800元还不用缴税!
曾经有人问我——
这位职场新人只看到了:扣了五险一金,到手的工资少了。而五险一金缴不缴纳,貌似也看不出来有多大益处,知道了自己缴的还是小头,公司缴纳的比例更大,就动了小心思:能不能不要五险一金。公司不用缴我的份,多少补给我点,算上我自己没扣的部分,到手的钱就多了,完美!公司支出降低了,我的收入增加了,这明明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为什么老板不同意呢?
举个例子:小头爸爸有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想把大头儿子卖给隔壁老王,隔壁老王也想买,大头儿子也同意了,可是——
这事不成!
为什么?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不允许买卖人口!
不是说你情我愿就成了!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和你想不想、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没关系。即便你对灯发誓,手写手写保证书自愿放弃缴纳五险一金,也——没——用!
如果老板不懂法,稀里糊涂同意了。没出状况万事大吉,可如果你反水了呢?
言而无信,翻脸无情,要为公司没给你缴纳五险一金讨个说法呢?之前写的保证书根本不受法律保护!
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
只要你提起诉讼、仲裁,你老板必败无疑!不仅要补缴,还有滞纳金、罚款,甚至给你的经济补偿……所以,稍微懂点劳动法的老板,就不会同意。
关于保险和公积金,明哥不多赘述,建议你更多了解一下劳动法。
办理入职,HR拿出了保密协议,内容写的吓死人,能不能签?
明哥的建议是:签。
可是其中有的条款非常不公平不合理。
明哥的建议还是:签。
为什么?因为其中不合法的要求不会得到国家的法律支持和保护。
公司的合同、制度、管理规定等,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否则就算你签字同意,一样无效。再者,作为职业人,遵守保密协议也是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无论在职或离职,不应该把一些公司的机密,如客户信息、项目报价、产品源码等泄露给公司的竞争对手,不应该干带枪投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