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街侦探
不爱八卦不足以语人生,以专业水准分享金融圈内八卦,有料、有趣、有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汽车  ·  离乡返工,把家的味道带回家 ·  5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6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街侦探

福布斯富豪开飞机返乡发1200万红包,全家都是商界枭雄

金融街侦探  · 公众号  ·  · 2019-02-11 19:37

正文

有情有义真土豪



想要开开心心过大年,自然少不了红包了。 今年过年,四川仪陇县丁字桥镇的村民就体验了一把 收钱收到手抽筋 的赶脚,这都托了同乡富豪郑大清的福。


1

富豪回乡狂撒1200万,直升机专供,红包陪衬


2019年正月初五,新疆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在自己的老家 开了100多桌坝坝宴 (就是四川流水席的别称) ,全镇1000多名老人齐聚一堂。 十多辆装满冰箱、洗衣机、彩电的大卡车 停在路两旁,专属文艺演出也妥妥安排上了。


图片前方右侧为郑大清


对了, 还有成捆的现金红包 ,把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郑大清亲自给老人们派发红包,最多的一位老人拿了六万元, 当天发放的慰问现金就近900万元。



直接发钱,土豪的感情果然简单粗暴的讨人喜欢啊!


除了当天郑大清亲手发出的近900万元现金,还发放了空调500台、冰箱100台、电视机100台,这些爱心物资总价值300万元, 这么一算,郑大清这次回乡已经花了约1200万元。


除此之外, 郑大清还专门租了一家大型直升机,从初三到初六,只为家乡的老人们服务 ,带他们在家乡上空转一圈,过把飞行瘾,还能看看家乡的变化。



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在坝坝宴现场,当地县委书记陈科也表示,郑大清是仪陇外出务工人员的杰出代表,闯出一片天地后, 为家乡累计捐款5000万元,是成功的爱心企业家。


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当初起步, 数次陷入绝境,初到内蒙身边只有1毛2分钱 ,可谓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


数十年间,他是怎么从穷小子变成如今的“财神爷”的呢?


2

从1块2毛钱到亿万身家,郑大清的悲喜创业路



郑大清是客家人,出生在一户穷乡僻壤的农家。 他少时当兵,后来又闯荡乌鲁木齐 ,在挣下偌大的家业前,跌过两次不小的跟头。


1985年,当时26岁的郑大清独身前往乌鲁木齐找活计, 走出火车站时,身上不过1块2毛钱和一床旧被子 。不过幸好他懂一些跟建筑有关的知识,在同乡帮助下当上了小工头,一年下来挣了近2000元。


第二年,觉得“此路可行”的郑大清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开始做工程。 没想到交工后老板跑了,一分钱没拿到手 ,他只好跟工人们一一打下欠条。自己身无分文,最后春节期间只靠朋友借的5元钱过了数天。


客家人身上的勤勉,坚韧,不服输的特性显然镌刻在郑大清的骨子里。 他虽然背井离乡,身无分文,却没有停止在劳务市场和建筑工地寻找生意,一个冬天生生走路磨穿了两双鞋。


后来,郑大清终于依靠和新疆制胶厂的一笔13万元的合同翻身,又陆陆续续接了一些小工程。 到来新疆的第五年,他开起了商场和煤矿,当时个人资产超过70万元。



不过,第二个坎也如期而至,因为摊子铺的太多,经验不足,煤矿和商场都相继倒闭, 郑大清也从原来的百万富翁转头变成了个倒欠他人几十万债务的穷光蛋。


创业路上的两次失败并没有消磨郑大清的壮志。他既没有被现实打倒,也不是小富即安的性子。1995年, 郑大清到新疆的第十个年头 ,他用借来的100多万元又开了一家公司——新疆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


吸取前两次失败经验的郑大清不仅大力招揽人才,还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这次,成了!


1998年,郑大清投资2亿元建起了3万多平方米的“东方100商厦”。两年后,东方大厦的营业额达2亿。 2001年他又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2004年,郑大清位列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61位 ,2006年,他更进一步,位列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6位



这位从仪陇县走出去的富豪并没有忘记他的家乡。


他的母亲曾因贫穷无力医治,因病离世。从2003年起,郑大清为家乡修建了 69座“慈母桥” ,联通各个乡镇,他还修建了 5所希望小学 ,成立了“ 新疆天地集团爱心委员会 ”,专门从事救助突发贫困人员和家乡老人。


十几年来,郑大清为家乡200多位高龄老人每月按时发放慰问金 ,支出总额达千万元,从未中断过。

3

旗鼓相当的夫妻俩


不是同路人肯定走不到一起去,郑大清的妻子赵小红也颇有商业头脑。


赵小红出生于甘肃农村,曾改制新疆的老牌企业“七一酱园”。


“七一酱园”是新疆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历史悠久。


遥想当年,左宗棠入疆平叛,建立了源“吉美丰”酱油坊和“义兴泰”醋作坊。1952年,公私合营,两处并一处,成立了“七一酱园”。 “七一”这个名字也颇具深意,来源于党的生日。


后来,“七一酱园”逐渐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9年,“七一酱园”的百年市场被上百家竞争者蚕食。为了改变现状,赵小红通过重新调配中层人员、开发新产品等一些列手法,着手改制七一酱园。


2000年,“七一酱园”由国有企业转变成民营企业 ,成为后来的“新疆七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一投资”)。


目前,“七一酱园”的产品已经囊括了酱油、料酒、鸡精等60多种, 市场扩展到东南亚。



除了“七一酱园”,赵小红的资产版图还涉足了商业地产。


七一投资旗下的新疆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七一酱园综合购物中心、七一新民小区、阳光100运动休闲广场、七一酱园酿造有限公司开发区新厂区等地产项目。


五星级酒店、娱乐场所、风情街等产业,赵小红也有涉猎。



据七一投资官网显示, 其集团规模已近60亿元。


可以说,在商业上,这夫妻俩旗鼓相当。


两人还有个女儿名叫郑珺月, 从小打理家庭开支、跟着老爸开会,接管了家族在成都的生意


郑珺月曾说,“父亲早年也曾遭受重大失败,几乎破产。记得那是一年冬天的晚上,他甚至在铁轨边坐了整整一夜,顶着大雪, 上半夜还想寻死,但下半夜又开始重新计划人生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考虑,但我认为人生难免会遇到低谷, 你能承受多少挫折,决定你能走多远 。”


成大事者,哪个没点经历。有人说, 所有的背井离乡,都是为了荣归故里 。想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宁死不肯过江东,以悲壮自刎做结局,可惜可叹。


老话说的好,“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


中国资本市场枭雄X老板发达 后和老家几乎没联系,就被自己的乡亲“吐槽”,“他离开之后,就从来没回来过,对村里对镇里对父老乡亲们都没有什么贡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