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尔本微生活  ·  本周末澳洲提前入夏,超高温!专家警告!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钱少不敢买保险?晓保有良策!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7-09-01 07:10

正文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
让所有期待未来的呼唤
趁青春做个伴


只要心中有爱,能够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温暖。

本期主题

晓保妈妈

老公,昨儿中午和我们前台小姑娘聊天,她说自己收入太低,根本不敢想还能买保险保障的事儿。

很多人都有种误解,认为保费贵、门槛高,买商业保险是有闲钱的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有些收入不高的上班族总想着,自己本来收入不高,日子就过得紧巴巴,存钱都难,要去买什么保险,更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负担。其实,这想法可真就错了。今天我来帮他们规划下。

晓保爸爸

风险不挑人,而收入低意味着风险承受能力更弱。低收入家庭本来维系生活就已不易,要拿出一笔钱来买保险,就必须做好规划。低收入家庭更需要保险的保障,因为一旦遇上意外抑或家庭成员的大病事件,他们更容易陷入困境,甚至会出现因为医疗费用不足而延误治疗的问题,而保险能在这时候雪中送炭。

那么问题来了,收入不高,可以选择哪些商业险种呢?

01

低收入家庭投保的原则

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来源少,常常是一个人挣钱,全家人靠这份收入生活,相比双职工家庭,收入渠道单一,风险抵御能力也低,做好风险保障规划更为重要一些。低收入家庭在投保要优先考虑一家之主的保障,即家里的经济支柱,而不是未成年的孩子;在保障主次方面的安排,应当以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为主,以养老保险为次。在有余力的条件下,再考虑购买投资型保险。

02

低收入家庭应该怎么买保险

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不妨多关注低保费高保额的险种。

意外险

意外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说,意外险就是意外伤害保险的简称,从广义上来说,意外险是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意外住院津贴保险,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包括驾乘,公共交通,轨道,轮船,航空等),电梯意外伤害保险,旅意险等等一系列意外保险的统称。考虑到意外风险无处不在,又难以防范,所以建议消费者考虑意外险,其可对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风险予以赔偿。特别是常年需要奔波或者从事较危险行业的,更应该准备足额的人身意外险保障。


一般的情况下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这二者是必备的,其他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有很多的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消费者在投保时需要了解清楚。

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具有低保费、高保障的特点,对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来说是种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类险种从经济层面转移了自己的身故风险,为父母和家人增添了一道有力的经济保障。应根据自身实际收入情况决定自己的保额。


由于定期寿险和意外险需要起到子女长期赡养费的作用,因此建议保额至少设置在年收入的5倍,一般来说不低于50万元,以定期寿险为主,辅以意外险。这样一旦子女收入中断后,父母的生活质量不会受到较大冲击。

定期重大疾病保险

定期重大疾病保险,简单来说就是用户跟保险公司约定一个年龄,如果在约定年龄内罹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则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市场上的定期重大疾病产品,多保障到60岁或70岁。年龄越高,或保障年龄越大,则保费更贵。


为了节省保费,中低收入家庭应适当缩短保险期限,在风险最高的阶段,最需要保障的时候,能有保险保障即可。

医疗费用险

医疗费用险多数情况下被作为重疾的附加险,当然它也有单独出现的时候,以一年期产品的形态。这类保险很好理解,生了合同范围内的指定病症,凭此申请治疗费用。医疗费用险还可突破社保或其他一些限制报销像是化疗进口药品、重症监护床位费等费用。


在确定投保对象的时候,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选择。低收入家庭最大的医疗负担往往来自于老人和孩子,所以不能忽视他们的保障。

特别提醒

有不少低收入家庭是不重视任何保障的,甚至需要缴纳很少费用的社保也没有加入。社保是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或者社区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所组成的保障,它能帮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中断或减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社保具有强制性,保费低廉,可成为单薪家庭夫妻双方首要投保的险种,有工作的一方,单位会代缴;没有工作的一方可以通过所在的社区街道缴纳。

版权声明

本文系【保监微课堂】独家整理编写,版权所有,如需定期或不定期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在对话框里直接输入“转载”二字,即会出现“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转载注意事项,出具加盖单位公章的书面函扫描件发送至:[email protected]电子邮箱,获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文字和图片,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