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立足武汉,面向初中,只谈语文,专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建  ·  再添“新绿”,国家级荣誉+1! ·  昨天  
中国电信  ·  【中奖通知】送1000元话费,来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阅读问答题与数学证明题无异:以一道新题答疑为例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 公众号  ·  · 2024-12-19 08:15

正文


以下,是一位初三学员请我为她分析的阅读题(出自《2025年中考语文新视野模拟卷(一)》的大阅读《憧憬的丧失》)。

笔者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写出来,以便广大学生及家长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阅读题答案的形成,有复杂而严密的思维过程,其推理步骤与数理化一致,有条件依据、有逻辑支撑,且环环相扣,方能正确解答。



憧憬也不是什么计划,不必对下一个人生阶段,做出过于完备必达的规划,我们太习惯于起承转合的叙事,我们期待一个最终结论,或是对各种人生选择做出解释或回答。而真实的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什么答案,生命本是不能被规定的,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呢!


结合以上文字,简要概括“憧憬”的特点。


前提条件是: 文段主要围绕“计划”的特征展开 ,而“憧憬”在此与“计划”是对立概念。

第一步推论: 概括出“计划”的特点,就能反向推出“憧憬”的特点。

第二步推论: 文段对“计划”的特征表述是,“完备必达的规划” (安排上的确定性) 、“起承转合的叙事” (呈现上的确定性) 、“最终结论的必然” (结果上的确定性) ,由此可知, “计划”的特征是:确定性。

步推论: 基于前两步推论,可反向推出“憧憬”的特点是:不确定性。 但这个初步答案不太理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