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的到来
,使养猪业发生从里到外的变革。
对于种猪场,
万其见认为在引种时要考虑对来源场、隔离场以及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挑选、把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不要引种。
万其见介绍了分布式自繁育体系构建,双核心场可以实现分散保种,分布式繁育体系基因流和数据流整合。
分布式自繁育体系非常合理,每个商品场配置十分之一的纯正母猪进行种群更新,公猪站负责优质基因输送与遗传改良。
天心种业万其见:防非复产要保持心态,种猪场升级势在必行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李峙贤
大家都说“非洲猪瘟可防可控”,但具体怎么做,还要数扎根在一线的行业人士最有切身体会。
2019年15-16日,2019中国猪业复产大会暨中国农牧业风云会在广州隆重开幕,专家、企业家、规模猪场负责人共计600余人相聚一堂,共商猪业复产大计。
大会邀请到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其见介绍非瘟防控技术。
恐惧源于未知,只有深入了解非洲猪瘟才能拥有更多的把握来防控。
万其见认为,非洲猪瘟虽然说致病性很强,但是传播速度确实算不上快,用“轮椅上的杀手”来形容非常形象。
会上,万其见金句频出:
以前发病是死猪,非瘟是死猪场;
非瘟创造富翁和“负”翁;
有的猪场是挖金矿,有的猪场是烧人民币。
说到非瘟防控,万其见首先提到的是心态,他强调的是不要抱怨,员工抱怨老板,企业抱怨政府,政府抱怨专家,互相抱怨的情况在行业中比比皆是。
其实所有人都有责任,我们要停止抱怨,依靠自己。
万其见认为防控非洲猪瘟是可以“独善其身”的,以往大家对大环境的依赖性太大,客观讲得太多,主观就会被掩盖,经过仔细分析,都能找到原因和防控的办法。
万其见表示,非瘟确实是可防可控,但是前提是要做好全员防控。
打造生物安全体系说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要做好风险点排查。
公司所有人员对于防控都要入心入脑,不要交了学费却没学到东西。
同时猪场应该做到人性化,满足基本需求,让员工有合理的休假。
会议现场, 嘉宾为猪业复产点赞
非瘟的到来,使养猪业发生从里到外的变革。
万其见认为非瘟后产业需要思考很多问题,首先是做好选址和规划,包括区域、环境、专用道路、多层防疫屏障和内部设施等。
猪场的规模也将发生改变,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发展要求选择合适的规模。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发展区域产业链闭环,并且进行产业升级,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减少用人。
非瘟来了,
种猪场
该怎么办?
育种工作该如何进行?
万其见认为在引种时要考虑对来源场、隔离场以及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挑选、把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不要引种。
万其见介绍了分布式自繁育体系构建,双核心场可以实现分散保种,分布式繁育体系基因流和数据流整合。
分布式自繁育体系非常合理,每个商品场配置十分之一的纯正母猪进行种群更新,公猪站负责优质基因输送与遗传改良。
此外,万其见认为种猪场应加强集团信息化建设,所有猪场统一育种和生产管理系统,并通过远程监控管理猪场,在系统监控各猪场生产情况,使核心群到扩繁群商品群育种价值传递,同时做好联合育种。
参会嘉宾记录满满干货
发展集团信息化建设在万其见看来有诸多优势,在生产端可以建立详尽的数据档案,便于生产计划安排、场间比较、产量预测和关键指标监控等工作的进行,通过大数据分析深挖潜力可以不断促进生产改进。
对于育种工作,种猪档案更加完善,来源可追溯,便于集团化育种和联合遗传评估,达到智能信息化育种的先进水平。
非瘟复产,良种是基础,种猪场更是行业复兴的火种。
万其见认为种猪场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1.合理育种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合理制定育种规划;
2. 育种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大大加快遗传进展和选育效率;
3.持续投入资金,企业持续稳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是持续开展种猪选育的重要保障;
4. 建立结构合理、专业素养高、执行力强的育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