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更食堂
每晚一个睡前暖心故事,陪你说一世晚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码头青年  ·  大S离世,千禧年回忆骤然褪色 ·  2 天前  
新周刊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最懂省钱的年轻人,瞄上了去澳门“0元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更食堂

女人为什么要买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二更食堂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5-08 21:59

正文

文 | 李筱懿

来源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ID:lixiaoyilhyxqdnz)



出钱装修婚房,但不加名

你愿意吗?


“男友家付首付买了房子,要我出装修的钱,但是不同意加我名字。”


罗伊在群里苦恼地说。家里长辈呢,也是两种观点:爸爸说就妥协吧,别还没结婚就为了点钱影响感情;妈妈说,出这个装修的钱,还不如再添点儿,去付个小房子的首付。


“姐姐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办?”罗伊左右摇摆。


底下一群姐姐们都炸了:“当然是自己再买一套啦!”


罗伊和男友在一起2年了。前年年初,男方家父母出钱,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罗伊第一次见男方父母,他们说:“嫁到我们家不会受苦的,房子我们都安排好了。”


这会儿,谈婚论嫁,男方家人很现实,房子是有的住,但不会加她的名字。


他们的考虑是,自家买了房子,是儿子的婚前财产。而且,男方出彩礼,女方来装修,花的还不是男方的钱。想加名字?也可以,装修拿15万,再拿30万来提前还贷。


“这也太不平等了吧?”群里,一堆人整齐划一。


“可是,他们家也说了,拿20万彩礼。也就是说,我们家出25万,就算房子是共有财产。算钱的话,也没啥不公平,就是心里不舒服。”


算计到这份上,不管男方是不是出了更多的钱,其实都稍显鸡贼。


“相信我,别傻傻地攒钱指望做嫁妆带去婆家撑腰,或者补贴婚房装修,带房出嫁绝对在婚恋市场上更有优势。”群里的大姐头林林说。


林林姐说了一个身边的事例,一个好朋友,女方家砸锅卖铁在上海给她买了个小两室,想让男方出钱装修,就不要彩礼了。可是,男方一听不加名字,果断跑昆山去买了一套婚前房,首付也靠借,婚后还。同时婚后也住女方在上海的房,但是他自己有房在手底气也足啊。


婚姻不能太算计。可若真算计起来,男方比女方现实。大多数时候,女方总觉得“谈钱伤感情”,将将就就的也就嫁了,可男人未必这么想。


“所以,千万别不好意思。”


遗憾的是,现在房价涨得厉害,很多姑娘没得选,也只能按照男方说的做。


后来,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跟父母借了一点儿,付了50万首付,在婚前买了一套两居室。男方家婚房装修她没出钱,当然彩礼也没要。


罗伊说:“还好这几年工作比较拼,攒了点儿钱,不然这种节骨眼儿的时候,心里不甘又没办法。”


林林姐说了金句:“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出钱装修还是自己买房,做一个有能力选择的人就行。”

 



走投无路,大都是因为缺钱


林林姐自己也受过煎熬。


她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就是掏心掏肺掏口袋地付出。


男方家是独子,公公婆婆家条件不错。当年的林林,一怀孕就辞职了,一心在家相夫教子。那会儿,丈夫常年出差,公公婆婆也没空带孩子,林林其实很辛苦,但并没人体谅。


有一天晚上,家里保险丝断了,陷入黑暗,儿子才1岁,哭个不停,她把儿子用围巾绑在背上,嘴里叼着手电筒,站在凳子上修保险丝,眼睛流着泪,还要含糊地哼着歌哄儿子……


难免抱怨和吵架,夫妻感情也渐渐磨没了。


她想提离婚,可是不敢。那会儿新婚姻法还没出来,但除了这套房子,她和老公也并没有什么共同财产。没有工作,没人带孩子,她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后来,她狠心把孩子交给娘家妈妈来带,出去找工作,从采购助理做起,多少次被年龄小的姑娘骂到脸红,多少次加班到深夜,曾经一个月就回家陪孩子吃一顿饭……熬了3年,孩子都上幼儿园中班了,她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果断离婚,争取到了孩子。离婚之后的人生,反而开挂,加盟了一个餐饮品牌,主业副业都红红火火,还在工作里邂逅了第二段感情。


最大的是整个人精神面貌的改变。以前的她,超级不自信,失眠,总觉得自己抑郁。现在的她,手中有钱心中不慌。现任丈夫,就是被她的独立和洒脱吸引。


第二段感情里,她和丈夫始终保持着经济上的独立,凡事有商有量,反而没有那么多摩擦。


“夫妻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是说所有人都现实,也并不是说双方经济条件一定要相当,但是都得有一定的经济头脑,才能平衡。在最坏的情况下,那些走投无路的女人,大都是因为缺钱。”


钱,是女人的底气,也是女人的选择权利。

 



经济自由

是在渴望范围内有选择的自由


女性成长进步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早地懂得了“选择自由”的重要性。


比如说,林林姐经过一段失败婚姻才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姑娘早早地就懂得了。


读者群里,90后的姑娘玫瑰说:


“我毕业7年,换过3份工作,现在一边上班一边和朋友合伙投资个奶茶店,二线城市,每年收入至少40万。去年过年,老家阿姨给我介绍对象,得意地说对方有房有车,意思是让我别眼光那么高。我故作惊讶地说,我也有房有车啊!当时的感觉,爽爆了!”


后面一排90后的姑娘一边打Call一边说自己的工作状况。超过80%的姑娘,在8小时工作之外,要么学习要么兼职,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公有隔双手——这是小时候,我奶奶总在我耳边念叨的话。


凭着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挣能挣到的钱,不是拜金,而是自重和自爱。


什么是“经济自由”呢?我想啊,并不是挣得了万贯家财,下半辈子都可以不上班、不挣钱;也不是成了霸道总裁,大叔和小鲜肉想撩谁撩谁——


而是,在自己的渴望范围内,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或许不会每个包包都是大牌,但是也有能力在生日时送自己一只LV;我们或许做不到永不缺钱,但起码在向朋友借钱应急时,他们相信我们能还得起;我们不可能没有怂的时候,但客观条件再难,我们也依然有底气。


在婚姻里,越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就越容易起摩擦。那些有能力挣得好生活的年轻人,即使裸婚,也底气十足;若过得不好,有能力去离婚,也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