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中国动画电影、电影和游戏圈领域的多个爆款神作的主创非科班出身的现象,如《哪吒2》的导演饺子、《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以及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开发者冯骥等。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以其热爱与坚持,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还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时代背景、技术进步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因素。同时,本文提供了对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鼓励每个人勇敢追寻艺术梦想,并介绍了新大众文艺和技术的兴起对文娱圈传统格局的冲击。
如《哪吒2》的导演饺子、《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等,他们非科班出身,却凭借热爱与坚持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技术的飞跃创造了新产业和新需求,为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提供了更自由的职业和生活选择。
艺术院校需要思考是否仍应以艺术特长为重,是否应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向更多“学霸”敞开大门,并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不同领域的学科。
新大众文艺和技术的兴起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鼓励更多人参与文化创造,体验精神生活。
《哪吒2》改写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与创作格局,导演饺子也成为文娱圈的顶流,与他相关的新闻接连不断。药学专业出身的他竟然超越陈思诚、张艺谋,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导演,令人称奇。有人进而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最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游戏圈领域的多个爆款神作,主创也都非科班出身。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是学法律的,现象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开发者冯骥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
难怪有网友发问:
“为什么‘非科班’在拯救中国流行文化?”
其实,近年来的“非科班”主创中还可以加上一个——
方励
。
这位地球物理学家和海洋技术专家,却凭借《里斯本丸沉没》获得了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这座艺术殿堂是高不可攀的,既需要艺术天赋也需要专业训练,只有经过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或者美术学院的专业学习的人,才可以涉猎。然而,以饺子、郭帆、冯骥、方励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作者,如同一群“外来闯入者”,在中国影视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强大的内动力——热爱与坚持。
饺子(杨宇)从小就对动画和电影有浓厚兴趣,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一直自学动画制作,研究相关软件和技术,他将医学学习中培养的严谨、钻研精神融入了动画创作。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冯骥,曾是一名“网瘾少年”,后将个人爱好与游戏开发合二为一,那只横空出世的猴子火遍全世界。郭帆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因热爱电影而转行,凭借《流浪地球》系列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饺子、冯骥、郭帆也都是认准了目标不回头的人,身为80后的他们在影视、游戏领域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跋涉
,“虽九死其犹未悔”。
《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方励有些不同,出生于1953年的他早年在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技术领域都获得商业成功,50来岁投身电影行业,做过制片人、编剧。2013年,他在浙江省东极岛拍片时听说了这个故事,无法释怀,之后花了三年时间,利用声呐探测技术,独家定位和发现了里斯本丸的海底船骸,随后又历时7年,遍访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寻找事件当事人及其后人,最终将《里斯本丸沉没》搬上了大荧幕。
上述几位“闯入者”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
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飞跃创造了诸多新产业和庞大的新需求,整个社会也给予了他们更为自由的职业和生活选择,使他们能够踏上追梦圆梦的征途。德国诗人席勒说过:“艺术是自由的女儿。”无论是饺子、冯骥,还是郭帆、方励,心灵的自由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艺术领域的这群“外来闯入者”能量大得惊人,无论是动画电影、科幻电影、纪录片还是游戏,都可以说做到了极致,让人短期内难以超越。他们就像银幕上那个黑眼圈的三岁小孩,以一己之力,模糊了传统认知中的仙、妖、魔的界限。
“非科班”特别是“理科生”艺术家,为什么在艺术领域造就了难以逾越的高峰?这给文化产业发展以及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又带来什么启示?
启示之一,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由“艺术生”、学院派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正在被打破。
一方面,现在的电影工业化、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文娱产业之一的网游本身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产物,而理科生在这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同时,这些行业内部分工细、团队管理严,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几位“非科班”创作者都是才智过人的“学霸”,跨界投入艺术创作之中后,多年形成的严谨思维、严密逻辑和较真“死磕”的态度,让他们自带独特的眼光、见解和格局,他们对于最新技术的敏锐把握和研究运用,也可能是传统“艺术生”所不及的。
启示之二,“外来闯入者”的成功,也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课题。在文化产业、文娱行业、艺术领域对于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艺术院校的招生是否仍以艺术特长为重?
在“艺考”之外是否应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电影学院、戏剧学院能否向更多“学霸”敞开大门?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的艺术课程外,是否应增加不同领域的学科,如科学、技术、人工智能……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启示之三,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去追寻艺术梦想。
在人类所创造的众多物质和精神产品中,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存在。它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人类情感、自由、真理和道德的体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饺子、郭帆、方励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艺术创造。念念不忘,终有回响,艺术女神并非遥不可及。不久前公映的文艺片《最后的告别》就是一例,该片的导演、主演、制片人、出品人都曾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保安。导演张中臣老家在安徽农村,他技校毕业后,为追逐电影梦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边当保安边蹭课,随后考入北影继续教育学院学习。《最后的告别》在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时下,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一股新兴力量正强势冲击着文娱圈的传统格局。网络文学、微电影、短视频、微短剧都可归入新大众文艺的范畴,在网络平台助力传播下,这些新大众文艺已经成为人们参与文化创造、体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普及,图像编辑、音乐制作和视频剪辑软件,也让创作变得简单易行,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语),在这个时代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