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不讨好 ·  昨天  
武志红  ·  婚姻的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  2 天前  
武志红  ·  你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解开的心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我会做得更好,这样,你会爱我吗?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9-25 12:00

正文




" 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能被爱了吗

在那一刻 当你看到你在做什么


为什么而做 你一定会有所不同


这就是我写在这里的意义 。"



很多时候, 我们的努力, 都是 为了,

得到父母的爱


不了解心理学的时候,我不知道, 以为自己“ 天生 ”就是一个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学习了心理学,开始做心理咨询师。 面对一个个来访者,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同样一种痛苦。 甚至以他人的故事为镜子,也照见了自己的内心。


才发现—— 原来如此多的人生,在如此长的时间。 我们做了如此多的事情,都是做给内在的那个父母


希望得到他们的肯定

被“内在父母”

肯定和爱的那一刻

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世界如此灿烂

我是好的

我才获得了高兴的理由。


原来并 没有 天生 ”这回事。






没有和父亲居住在一个城市,已经有十多年。 即使以前读书, 因为父母离异的关系,和父亲也并没有在一起生活很久。 12岁之后的岁月,一般是半个月或一个月见一次。 但是, 我很爱我爸爸, 和他的链接很深很深


爸爸也很爱我 但对我比较严厉 几乎不夸奖, 无论我做到多好, 他对我的期望都会更高 学了精神分析, 我知道,这个是 “反向形成” 一种表达方式。 就是:


我虽然很爱你

但是这种爱让我不适,无所适从,

所以

我用一种看上去 不爱

甚至 攻击你的方式

缓解我的这种潜意识不适感


爸爸爱我。 但是因为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形成的人格,这种对我的爱意之柔软让他感到不适。 他的意识无法察觉的情况下 ,他以一种 很严厉、要求很高、从不表扬的姿态 将我和他 隔开


他可以 在一种距离之外, 默默地 爱我。

这是 可以接受 的方式。

他, 必须、 只能,

以一个严厉的父亲的姿态。

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


我们不可能选择我们的潜意识,我爸爸也是。 所以 当我明白了一切 我也就接受了这一切




但是,


因为以“怪怪地”方式来“爱”我们的爸爸和妈妈, 让我们的人格形成、 我们对爱的理解 我们对自我的接纳和要求 造成了 巨大影响


小时候, 只有做得特别好 带了学校的好消息回家 才能看到父母的笑意 在这个笑意里、柔和的语气里,放松的氛围里, 感觉到自己并不是麻烦的存在 而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孩子 —— 这种模式 ,日复一日, 固化了我们的人格 形成了我们 内心的“内在父母


这种模式形成后, 使我们成为了那个

即便父母不在身边,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 无法停止 对自己的各种要 执着 觉得自己一定要达到一个目标 要做得比别人好

自己才是 好的状态。


这个渐渐地就变成了我们意识不到,也难以一下子改变的 人格的模式


我总是要对自己提出要求,

而我达到要求的那一刻,

我可以拥有对我这个

个体非常重要的体验:

我很好,我被喜欢和接纳。


接着我内在的父母

会对我提出下一个要求

我高兴不了多久,

一天?一周?

可能一周都没有。

我又会投入下一个目标



这种故事 很显然 不是“天生”的

这种故事,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身上上演。


会有人问,那我如何改变这种人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