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经营者在经营企业时需要持有的哲学和理念,阐述了成功企业经营背后的原理原则。内容包括遵循哲学行事的重要性、坚持经营原则面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用企业家的意志“做核算”、以及盛和塾的作用和意义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哲学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强调,经营者必须持有明确而坚定的哲学,这种哲学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经营的原则是不变的。
关键观点2: 遵循哲学行事过程中的痛苦和损失。
按照哲学行事需要律己,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中间伴随着许多痛苦,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但长期来看,正确的哲学指导下的行为,绝不会带来损失。
关键观点3: 企业经营中核算的重要性。
企业家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提高销售额,削减成本经费,从而使核算结果发生变化的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
关键观点4: 盛和塾的作用和意义。
盛和塾是一个学习原理原则的场所,通过学习和实践,经营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心性,拓展经营,为社会、员工、顾客做出贡献。
正文
认真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哲学,按这种哲学办,就能促使事业成功,给人生带来硕果。
——稻盛和夫#盛和塾
认真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哲学,按这种哲学办,就能促使事业成功,给人生带来硕果。但这过程绝非轻松愉快。
依哲学行事需要律己,需要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中间伴随着许多痛苦,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要经历一段苦难的路程。
当你彷徨时,我劝你摆脱一己的私利,选择那条“本来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勇敢地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
不过用长远的目光看,正确的哲学指导下的行为,绝不会带来损失,即使有一时的损失,后面必有回报,而且可以避免大错。
只有额头流汗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在巨额暴利的引诱下,要不起贪念
举例来说,现在日本还没有完全摆脱泡沫经济的阴影。当初,许多企业争先恐后参与不动产投机。
只要将土地转卖就能让资产升值,预期行情还会上涨,从银行贷来巨额资金,继续投资不动产——许多企业都这么干。
房产只要持有就能升值,从经济原则看,这未免可笑。这种违背原则的行为大行其道,被认为理所当然。
但是泡沫一旦破裂,可望增值的资产转眼间变为负资产,不少企业落下一身债务。
你是事后诸葛亮,泡沫破灭后才说风凉话——有人或许这么说。然而,
只要你懂得原理原则,只要你持有正确的哲学,不管出现什么潮流,你都能做出正确判断。
当时,京瓷靠多年辛苦积累,已拥有巨额现金存款。许多人劝导我投资不动产。
其中还有银行的人,他们见我“不开窍”,还恳切地教我如何赚钱的奥秘。
但我认为,只把土地从左手转到右手就能赚大钱,天下没有那样的好事。就算来钱,那也是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去得快。
“只有额头流汗,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我的信念就这么单纯。这来自做人的正确的原理原则。
所以在巨额暴利的引诱面前,我能告诫自己“不起贪念”。我内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由此可见,即使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循的哲学,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觉悟——自己心中有没有这种哲学和觉悟,这就是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
不管世间如何变化,经营的原则是不变的。经营者对于事业经营,必须持有明确而坚定的“哲学”。
传媒和经济评论家众口一词,即:“在低增长时代,需要这样做,需要那样做。”这种论调一时很盛行。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从经济现象来说,表面上看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生变化。但是,我认为经营企业本身,却不能跟随形势的变化亦步亦趋、附和雷同。
如果仅仅依靠方法论,即依照管理学所教的那套东西经营企业,就会认为“经营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会把经营仅仅当作方法论和战略战术。
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就会随波逐流。但是,经营者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变化,都应该以最根本的经营哲学为根基,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
我们的公司实现了自有资本比例高达74%的无借款经营,因此被称赞“在低增长时代,没有利息负担,很了不起”。
很多地方把我们当作案例引用,很多人都说“应该像京瓷那样经营企业”。
但是,并不是说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经营模式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模仿成功。
我从1959年创办公司到现在,为偿还贷款拼命工作。
我不希望一边拼命还债,一边又不断再去借款,所以我老老实实地将所得利润储存在银行。
现在因为自有资本比例高的无贷款经营而受到赞赏,是当初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归根到底,我只是抱有一种信念:“经营企业本来就应该这样做。”
*摘自
《赌在技术开发上》曹寓刚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所谓“做核算”,听起来像是“做假账”“掩盖坏账”的粉饰行为,但其实并非如此。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核算结果取决于企业家的意志”。
很多人可能会心生疑惑,“核算”是事业奋斗的结果,是自然产生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企业经营必须以“天”为单位,每天脚踏实地地奋斗。但如果只知埋头努力,核算结果总会有“随波逐流”的倾向。
明明在凭着自己的意志努力经营,可核算结果却是“听天由命”的一串数字,并没有体现出企业家的意志。
经营活动必须源于企业家的意志。以豆腐店为例,之前每天早上做50块豆腐,但为了提高产量,于是暗下决心——“今天要加把劲,做60块豆腐,所以得比平时早起一小时”。
同理,为了控制成本,企业家可以积极思考如何改良榨豆浆的方法——“以前都是用手挤,如果改用老虎钳夹的话,不但出浆率更高,还能节约大豆用量”。
“做核算”绝非胡乱地人为篡改数字,而是企业家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提高销售额,削减成本经费,从而使核算结果发生变化的行为。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上个月的结算结果非常不理想,没有产生利润”,则完全可以归咎于企业家所开展的经营活动。
即便企业家为自己开脱——“我可是非常努力的,可不知为何,竟会出现这种结果”,也是毫无意义的。
不管核算的结果是好是坏,都是企业家意志的体现。在铁一般的数字面前,一切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摘自
《京瓷哲学》 周征文 译 、 曹岫云 译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盛和塾是一个学习原理原则的场所,这种原理原则引导企业经营走向成功
盛和塾归根到底是一个学习原理原则的场所,这种原理原则引导企业经营走向成功,而且让成功长期持续。
不过,这种原理原则与世间一般的经营常识不同,它指的是做人应有的心灵的状态。
经营者必须经常逼问自己“人生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来提高自己的心性,同时拓展经营。
经营者应致力于人生和经营,让仅有一次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不但为员工及其家族,而且为社会、为世界、为地球做出贡献。
这就是所谓“一灯照隅”。我认为,不管企业多么微小,我们应该通过经营企业为社会为世人尽力,让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地球上留下足迹。
在盛和塾学习的中小中坚企业的经营者们,今天依然志向坚定,通过反复钻研、提升心性,不仅让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为了实现员工幸福,每日都在不懈努力、勤奋工作。
*摘自
《敬天爱人》 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