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认为只有事业没有爱情的郎朗,
终于在37岁的时候,结婚了!
郎朗在微博官宣:我找到我的爱丽丝啦。
新娘Gina Alice美得不可方物,网友们感叹,这简直是神仙颜值。
她生于1994年,是德韩混血,更是德国新生代美女钢琴演奏家。
4岁学琴,15岁就举行了第一场钢琴独奏会,精通至少5国语言。
婚宴现场,郎朗和Alice即兴四手联弹。
现场跳动的不只是音符,还有网友们眼中对幸福的向往。
幸福的婚姻,其实无需过多陪衬,只在乎你我有共同语言;
我的一举一动,你都感同身受。
这样的婚姻,想不长久都难。
1
在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
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与婚姻无缘的样子。
Alice未出现的时候,郎朗在旁人看来,
就是一个一直单身的天才钢琴家。
鲁豫在节目里感慨:
做郎朗的老婆是不容易的,因为在郎朗的世界里她顶多排在第二,
前面至少还有音乐。
郎朗自己也说,他太忙了,
婚前从没有过和另一半住在一起的生活。
他还坦言,他也没经历过不能自拔的失恋。
再加上坊间一直传闻,
郎爸郎妈对儿媳妇的要求极高,
认为只有皇家女儿才配得上儿子。
在旁人眼里,郎朗的优秀被一层“傲慢与偏见”包裹着,
给婚姻幸福筑起一道高墙。
可是当一个同样的天才钢琴家降临的时候,
爱情不用预热,便炙热浓烈。
钢琴之于郎朗的意义,不用解释,Alice就能明白。
因为她也一样。
他们几年前相识于德国柏林,初次见面,
郎朗就对这个长相甜美又有才华的女生颇有好感。
同为音乐家,他们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这仿佛《李小龙传奇》里的场景:
菲律宾女孩质问李小龙,为什么你选择了琳达?明明我更爱你!
李小龙解释:
因为在琳达眼里,武术比我重要。
只有她理解武术对于我的意义。
不懂你的人,总会责怪你把事业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而懂你的人会明白,
事业,是你们相爱的催化剂。
2
精神契合,永远是最高级的门当户对;
它经得起贫富的考验,受得住时间的打磨。
直到现在,我们都感动于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婚姻。
感动于那句:
“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没想过和别人结婚。”
两人相识于离家千里的清华校园,
在那里,物质财富的作用,仅仅是给了他们踏入清华的经济条件。
当然这份条件很重要,否则,再美的爱情也无法相遇;
但是,它也只是基础。
因为即使有富可敌国的年轻男女加入,
杨钟还是会选择彼此。
只有他们彼此能明白,
“视文学如生命、视金钱如粪土”是发自内心的激情,
不是虚伪的清高,也不是孤芳自赏的矫情。
同样因相似的精神追求相互扶持的,还有梁思成和林徽因。
虽然二人同为大户出身,
但是后来家国遭变,他们落得贫病交加,
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彼此。
他们不仅相互鼓励,还在困苦中,开创出共同的辉煌事业。
他们的感情,至今感动着我们。
可是,现如今不一样的声音越来越多。
男人觉得女人只看口袋里的钱,女人觉得男人只看漂亮的脸;
普通人觉得,名人的结婚,更看重家世和利弊。
没错,这样的感情确实存在,
可这不是因为精神契合是空中楼阁,
而是因为浮躁的环境和现实压力面前,
很多人放弃了追求真实的幸福,选择了婚姻的空壳。
可是,无论旁观者的论调再怎么悲凉,
嫁给爱情的人始终相信:
有一种爱情,叫做有你足够;
有一种婚姻,叫做三观契合。
3
三观一致,是可以超越一切阶级与偏见的。
《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
就是因为它的爱情观,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一个贫穷的女青年伊丽莎白,
因为文艺,所以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她自带一种奇特的古怪和不屑一顾;
别人觉得她活得不切实际,可是有什么关系呢?
那个英俊富有,对所有人都冷漠傲慢的达西先生,
偏偏对她一见倾心。
在不断的冲突和碰撞中,
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并不是别人口中那般冷漠自私,
自己的误解,只源于过去认知的偏见;
达西也逐渐意识到,面对这样一位纯粹的姑娘,
他的财富和地位除了让他显得傲慢,给不了他任何帮助。
他们意识到:
“偏见让你无法接受我,傲慢让我无法爱上你。”
其实,无论是恋爱中的双方,还是关注恋情的旁观者,
有时,之所以会错过幸福,误解真爱,
不是因为对的人没有到来,
而是潜在的傲慢与偏见,
让你不敢追求,不敢信任。
4
时代在变,但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尤其在婚姻和爱情面前。
或许,我们的家境没有那么殷实,
拿着工薪阶层的薪水,每月匆忙地还着房贷。
但是,回到家里,始终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你加班到深夜的辛苦,
体谅你因为事业不得不做出的取舍,
安慰你坚持追求时的孤独与彷徨,
这样的婚姻,又有什么理由不值得骄傲呢?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相信:
能让爱情坚持到最后的,唯有兴趣相投、三观契合。
生活和事业的压力会让幸福来得更加艰难;
但是,只要还愿意相信精神的门当户对,
完美的婚姻就绝对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