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韶关家园  ·  降了!电影票重回19.9元!网友:还想要9.9元 ·  16 小时前  
姑苏晚报  ·  降了!重回19.9元! ·  昨天  
姑苏晚报  ·  降了!重回19.9元!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等待春节档的日子被喜剧包围|1月观影 ·  3 天前  
广电独家  ·  事业编!一市文广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现实主义不等于凑话题,立足现实才是真道理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7-26 22:10

正文

源丨文汇报   文丨张斌


近年来,电视剧艺术生产潮流发生了明显的转向,IP热退烧但对IP的优质开发愈加重视;古装玄幻热度骤减,现实主义电视剧则强势回归,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现象,即一些现实主义电视剧虽然题材极具话题性,但在开播后却往往口碑反转大跌。为何有着极高话题性的电视剧却不能赢得观众口碑?其中又折射出现实主义电视剧与话题性之间怎样的复杂关系?


《欢乐颂》


真话题是现实主义电视剧应有之义


话题是电视剧艺术作品社会效应的重要体现。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原则与创作方法,追求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摹写和当下百姓生活的深入刻画,提倡要有直面现实生活复杂性和矛盾尖锐度的勇气,其作品要能击中社会现实的敏感神经,从而引起鲁迅所言的“疗救的注意”。这“注意”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话题”。


作为一种美学精神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电视剧既可以反映当下现实生活,也可以讲述历史乃至奇幻故事。但在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上,用现实主义的审美精神和原则创作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始终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主流。


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无不反映了社会的真问题,从而在社会大众中激发了真话题。一部《渴望》导致国人皆谈刘慧芳,《外来妹》《北京人在纽约》引发对内部迁徙与出国移民的关注,《牵手》《中国式离婚》激起对婚外恋的讨论,《奋斗》《士兵突击》改变了中国社会对“80后”一代的认知,《虎妈猫爸》《二胎时代》引发育儿话题,《欢乐颂》《都挺好》引起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大雪无痕》《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等激发起大众对反腐话题高度关注……几乎每一部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优秀现实主义电视剧,都会产生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的社会话题。而从现实主义电视剧话题的变化,我们则可以见到中国社会的变迁。很显然,关注真问题,形成真话题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美学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显在标志


《北京人在纽约》


对于现实主义电视剧而言,要发现真话题并在观众的接受和媒体的传播中被认知并激发其参与讨论,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内容上的真实大胆与艺术上的大胆真实引发话题。真实大胆,指的是创作者的源动力来源于生活现实并敢于去表现这样的真实,能碰触社会现实矛盾和敏感问题;大胆真实,指的是创作者敢于突破既有艺术表达形成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艺术追求,审美地呈现了社会现实,赋予电视剧以强烈的艺术魅力。


《人民的名义》就是这两者较完美的结合。该剧一方面敢于描写当时尚处于电视剧表达“禁区”但社会大众又极其关注的腐败问题,触碰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同时,该剧一开场就以富有冲击力的画面揭开腐败分子的面目,配合演员的精彩表演,形成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表现,开播就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形成了多元解读的话题空间,并在后续的精彩故事中不断深化。


典型人物形象和独特人物角色聚焦话题。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电视剧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也是其聚焦话题的重要手段。人们可能不记得以前看过电视剧的具体情节,但一定会对其中的成功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如刘慧芳、王起明、张大民、许三多、达康书记、白嘉轩……这些人物本身承载了故事情节和时代价值的多重信息,其独特的个性又富有讨论甚至争议的可能,因而在媒介场域中很容易被聚焦形成话题。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一出场就以其颠覆性的父亲形象成为大众与媒体讨论的焦点,《破冰行动》中王劲松扮演的林耀东远远超出了以往缉毒剧的人物设定,《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也以其与众不同的官员形象让观众耳目一新。在青年亚文化场域中,倪大红和吴刚精彩的表演还被粉丝二次创作为表情包,进入二次元文化流通渠道中,进一步扩展了其话题的影响力。


情感诉求与价值传递的比附衍生延伸话题。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由于比较深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其情感诉求往往能引发观众的多元反响,剧中复杂现实生活所传递出的价值选择,也可能在受众接受和媒介场域中被放大延伸,形成与电视剧看似无甚关联实则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欢乐颂》引发了观众对阶层的关注,《我的前半生》引发大众对“新时代娜娜走后会怎样”的讨论,军旅剧《士兵突击》引起对兄弟情与事业心的热议等等。


《士兵突击》


凑话题是现实主义电视剧艺术之殇


现实主义电视剧要发现真问题,形成真话题,前提是创作者首先要潜沉到现实生活深处,发现究竟什么内容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观众同声相应,这样方能让观众从中获得共情并进而引发热议。


然而,当下许多现实主义电视剧中,虽然以一些让人乍一听怦然心动的话题为标签,却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的生活、情节、人物和精神,而是为了迎合泛媒介传播时代  “注意力经济”通过短暂的刺激性话题快速形成注意焦点的需求,采用了以现实作为药引,最终要吊出收视率高汤的电视剧生产模式。由于缺乏真正现实生活的重量支撑,它们往往成为轻飘飘的“悬浮剧”,难以持续维持  “话题”的热度。


“凑话题”在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有下面几种典型体现。


其一是电视剧叙事跑偏让话题失焦,从而无法让话题的讨论深入发展。这种情况,甚至在十年前的《蜗居》里就有鲜明体现。该剧第一次将大都市高房价对年轻人生活造成的巨大压力,进而产生的种种房奴心态摆在观众面前,其直面现实的勇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响应。然而,该剧叙事的主线最后却走向了妹妹海藻为了房子甘愿放弃男友,成为高官的第三者,从而将话题焦点导向对秘闻的猜测和人物的道德评价,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该话题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蜗居》


其二是电视剧艺术安排与话题不相协调,导致话题成为缝合其它内容的包裹。前段时间播出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即是如此。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一些父母陪孩子海外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电视剧选择这一题材是有眼光的,本身是可以形成大众共鸣的话题。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发现留学只是这部剧的一个噱头,故事核心变成了几对男女在异国他乡离奇的情感生活,本该成为主角的留学生活变成了虚无缥缈的背景。话题焦点不断转移,电视剧话题热而不沸,最终口碑大跌。


其三是电视剧营销宣传过度寻找和制造话题,导致话题与观众观剧体验反差悖逆,话题反而成为观众弃剧的因素由于目前电视剧艺术创作生产与传播消费已经处于多媒体多平台链条之中,通过“找话题”配合电视剧营销宣传,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这些话题的设置能和电视剧本身形成良性互动,则会真正扩展电视剧的社会影响,甚至让观众“路转粉”。比如《琅琊榜》播出时,对胡歌曾经遭遇车祸康复后又顽强追求艺术的故事进行大规模传播,这与剧中其所饰演的角色梅长苏的人生形成了呼应对照,引发了观众的移情,就是一个较好的延伸话题。但如果营销宣传找到的话题仅仅是刺激观众和媒体的关注,要将本身只是温吞水甚至是冰水的电视剧强行吊成高汤,则必定会被话题自身所反噬。


《琅琊榜》


高话题性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典型表征,但这些话题的捕捉、生产、传递、延伸,必须基于电视剧本身对现实主义美学精神和创作原则的遵循,勇于直面现实,大胆艺术创造,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进行有机统一,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媒体传播与市场营销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满足话题在电视剧故事吸引力、价值导向力、市场传播力方面的需求,为新时代的现实生活鼓与呼,书写真正具有时代价值的中国故事。如果只是一味“凑话题”,艺术创作漂浮在生活的表面,终究行之不远,难以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作者:张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责编 | 李雅婷


>>>编剧帮现诚邀特约撰稿人,如果您对编剧行业、影视产业有真知灼见,或想向行业吐露心声、分享心得,亦或擅长影评剧评,都欢迎您微信联系我们:bianjubang002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网络大电影编剧编剧个税计算教程

第二届编剧嘉年华围读剧本

创投新人扶植计划汇总编剧合同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