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第三轮压轴大戏,万众瞩目的双红会以曼联三球完败收场——实际上在比赛过程中,相信不少球迷产生过“哇,感觉三个球打不住啊”之类的想法,开始期待(或者担忧)会不会复刻去年的安菲尔德惨案。从气势到场面、从场面到结果,利物浦反客为主压制了曼联。主队被导进了客队的节奏,由此引发了比赛天平的倾斜。
概括讲,利物浦本场三个进球的模式几乎完全一致:
·在后场和中场线结合部(俗称的后腰区域)完成断球;
·在中线往前的位置发起进攻直面曼联防线;
·致命一传将球打进。
俗话说人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利物浦就靠着一招“在对手的半场发起防守反击”,让主场作战的曼联连吃三记闷棍,最终被KO。斯洛特的比赛策略非常清晰,利物浦球员们也在场上完成了出色的执行(跑量、压迫时机、压迫强度和整体的纪律性),给曼联的守转攻环节制造巨大压力,一步步将对手带进了自己的节奏。
上半场还没结束,“卡塞米罗”这个关键词就已经在英国本地的社交媒体实时热度榜上登顶(俗称的热搜第一)。下半场我们没有在场上看到卡塞米罗,
滕哈赫选择让名不见经传的科利尔上演英超首秀,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梅努扔进了火坑——回撤接球、被利物浦抢断导致丢球的人从卡塞米罗变成了他
。
卡塞米罗的失误确实扎眼,但他在短短7分钟内的连续两次失误不是曼联输掉比赛的原因,而是两队攻防博弈、互相制造压力引出的结果
。第一个进球出现之前,两队已经打了接近十几分钟的开放式比赛,都打出了一些快速推进、给对手后防线出难题的回合。高速转换、大量折返跑、要在针对性高强度压迫下完成处理球,这对于老迈的卡塞米罗来说本身就是很不友好的比赛状态,利物浦主导进行的“压力测试”之下,他这个对比赛环境最不适应的环节率先爆了。
卡塞米罗把球传丢之前,小将科比·梅努明明已经转头看向了准备传球的队友,却并没有做出接球的准备(这球很明显是传给他的)。这个回合里,曼联的两名拖后中场之间有很清晰的配合问题。第二个失球,萨拉赫传中之前,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已经连续两次转头看顾迪亚斯的前插,他是“在视野之内的进攻球员”……然后利马就眼睁睁看着萨拉赫的传中从自己面前穿了过去。人看似在位置上做出了反应,实际上没有起到什么防守作用。
比赛是整体的比赛,问题也往往是整体的问题。利物浦并没有仅仅抓着卡塞米罗一个人抢,他被换下之后曼联照样出现了丢球。上一轮我们已经通过佩德罗的绝杀看到了曼联的后场并不坚固,
包括拉什福德、以及他所代表的进攻平衡问题在这场双红会当中也依然存在——拉什福德这场首发踢到结束,0射门
。赛季前三场踢了二百多分钟比赛时间,没有射门,没有进球。所以问题不是突然爆发,而是被延续到了这场焦点大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