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配备外教的双语幼儿园比比皆是
太羡慕了,由于近年来整个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育理念的变化,00后所拥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真的已经和我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唯一让人有点焦虑的是,我们必须和比我们更年轻的人在同一个体系内竞争。
我曾经询问过一个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做HR的朋友,为什么看似和英文无关的工作岗位也要求英语水平。
他说,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上升空间很大,要接触的项目非常多也非常杂,需要员工处在一个时刻准备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而很多的学习资料都是没有中文版的。
更有一种说法称,在外企,英语口语往往是HR用来砍价的大杀器。
一个敢于主动和HR用英语对话的人,比一个缺乏起码口语能力的人在面试阶段的起薪差别大到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因为在一个优秀的外企,不管你是什么岗位,都随时有可能要和来自外国的客户甚至同事沟通。
语言象征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以前我们也许连自己的文化都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把视野拓宽到了国际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很多顶级的文献是用英语书写的,相当数量的影视巨作和文学名著也都来自国外。
我有很多研习其他语种的朋友都说,当可以毫无障碍地看懂原版文学作品的时候,才发现即使是最好的译本,也无法取代自己读懂每一个单词之后所体会到的美感,更无法准确地传达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境和措辞上微妙的差异。
更有一些英美影视作品爱好者说,中文配音听着会有明显的出戏感,如果盯着字幕又会忽视画面。而能够毫无阻碍地听懂英文原声的感觉,简直爽爆了。
无论是哪个角度,重视语言学习,都是为了给自己拓宽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3 太好了,教育终于被商业化了
除了语言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外,我还看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教育开始互联网化,开始变成商品。
我一向不认为对于一个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来说,把它变成商品会是一件坏事。
商品是有商业价值的,是被广泛需求的,而教育行业的互联网化让满足这一需求的门槛相对降低,让教育变得更加亲民。
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每年TOP10的高校只招收数量极其有限的学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其他成本亲临高校的课堂去旁听名师课程。
而互联网教育平台就是让那些从前必须通过严酷的高考进入著名高校,或是费很大周折去高校旁听才能学习到的课程,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购买来实现线上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