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2025年沉浸式文旅核心趋势与实施路径解码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第十七次)理事代表大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演艺之都”风景线百花齐放,新空间撬动大可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资讯丨红色文化点燃文旅产业新引擎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23-04-09 10:57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随着旅游行业日渐复苏,红色旅游热度持续上升。红色旅游,既是红色精神教育的大课堂,又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各地充分认识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功能,努力打造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突出红色主题研学和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参观者以寓学于游的方式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


赓续红色基因

讲好治淮故事


实习记者  孔令晖  文/图


进入安徽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水利风景区,只见横排头枢纽工程横跨淠河,将河水一分为二,蔚为壮观。河岸边,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和淠史杭工程展览馆遥遥相望。横排头是淠史杭水利工程淠河灌区渠首枢纽,也是被刘伯承元帅称为“丰收之源”的地方。如今,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青山绿水红土地,人间奇迹淠史杭。1958年,淠史杭工程开建,从1958年到1972年,长达14年的治水实践,铸就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也诞生了伟大的淠史杭精神。工程惠及安徽、河南17个县区,每年灌溉良田1000余万亩,泽被2000万人。

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以旅兴水,以水助旅,坚持水利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在横排头水利风景区内新建了苏家埠战役纪念馆、苏家埠战役纪念碑、苏家埠战役指挥徐向前雕像;建设淠史杭工程纪念馆、淠史杭工程纪念碑;畅通横排头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市民红色观光、绿色休闲度假的理想旅游胜地。

2018年8月19日,淠史杭工程展览馆揭牌。六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建成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该馆既是展示淠史杭水利工程全貌的窗口,也是具有水利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展示基地。


游人在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前追忆红色历史


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布展面积1600多平方米。整体布局分为“亲水”“苦水”“治水”“乐水”4个部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音视频和场景再现等方式,全面展现了淠史杭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效益发挥的历史瞬间。

“展览馆已成为红色主题研学和实践教育活动的‘打卡地’,目前每天接待游客数百人次。”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讲解员姚宝林深有体会,展览馆通过VR展示和现场解说,展现了老区人民的巨大牺牲精神,游客每每参观,都会动容流泪。上海游客李笛参观后不禁感慨:“为了修建淠史杭,六安30万亩良田、30万亩山场被淹没,30万名群众舍弃故土、移民搬迁,做出了巨大牺牲,当地人民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资源集聚,业态多元,让横排头水利风景区变成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范例,突出了红色主题研学和实践教育活动,强化了仪式教育,引导参观者以寓学于游的方式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近日,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公布了《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首批上榜共50家,横排头水利风景区位列其中。

目前,六安市正规划打造淠史杭精神纪念基地。“红色是六安的文化底色,彰显出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品质。要积极做好项目策划谋划工作,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谋深谋实,努力打造惠及后世子孙的传世之作。”六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鸦片战争博物馆:

实物式情境式小组式研学

厚植家国情怀


记者  谭志红


为纪念1841年在虎门之战中保家卫国、浴血牺牲的爱国名将关天培及守台将士,前不久,鸦片战争博物馆在威远炮台旧址上举行了“粤港澳台青少年‘寻迹英雄’重走古战场——纪念虎门之战182周年主题活动”。广东东莞多所学校的师生参加了活动。鸦片战争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丁学志为大家讲解了“最杰出的元帅”关天培的故事,在重温历史、缅怀英雄中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虎门镇梅沙小学学生魏珩在给关天培爷爷的信中写道:“我们不会忘记,这没有战争和硝烟、没有炮火和劫掠的生活,正是无数像您这样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回的啊!”

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禁毒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该馆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利用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文物资源,重点围绕沙角海战、虎门海战等重大历史纪念日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策划举办“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沙角保卫战、纪念虎门海战等主题纪念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经过多年探索,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学体系,包括开展博物馆教育项目制、构建馆校共建和“线上+线下”博物馆研学机制、优化馆校合作项目、开发研学手册和校本课程、研学后评价等,让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展的“我们的缅怀”清明系列文化活动。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重走古战场之寻迹英雄”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研学项目之一,采用实物式、情境式、项目小组学习式等教学方法,为青少年提供校外实践服务。在开展研学活动前,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入校开展调研,根据师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结合本馆资源,精心设置研学课程和研学手册。在此基础上,根据“寻迹英雄”研学主题,精心绘制研学地图,设计“重走古战场”特色主题研学路线,在沙角炮台、威远炮台、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海战博物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

真实情境下的问题驱动以及项目小组制研学模式,是“重走古战场之寻迹英雄”主题研学项目的最大特色。研学导师引导同学们以项目小组制形式对英雄人物展开研究,五六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有的记录、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制作PPT、有的准备研学汇报。同学们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提升知识获取、社交、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研学项目还设计了以自我评价为主体,同学互评、老师点评为补充的多元评价形式。“希望通过研学,在同学们内心种下一粒面向未来学习方式的种子,并成长为参天大树,对同学们的终身成长提供帮助。”虎门中学副校长曾洪权说。

鸦片战争博物馆坐落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东莞市虎门镇,具有吸纳粤港澳中小学参与研学的地缘优势,拥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历史文物资源,以及以此为基础打造的优质陈列展览资源,具有深度研学的资源优势。2020年、2021年,该馆通过线下研学、线上课堂、入校巡展讲座等活动,共完成研学活动132场次,受益青少年达10余万人次。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研学项目顾问张建雄表示,该馆计划与学校共同探讨,由双方针对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使博物馆能够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从而实现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教育资源配送。


红色线路装满红色记忆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打造红色游纪实


记者  张建友


3月23日,酷爱红色文化的辽宁省朝阳市游客李忠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参观由红色交通站旧址、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等红色景观构成的红色精品旅游景点后,感慨地说:“没想到绥芬河的红色历史这么厚重,让人眼界大开并印象深刻。”

李忠是众多参观绥芬河红色景观游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绥芬河市以“地缘优势+红色禀赋”为导向,举全市之力,探索红色品牌兴城、提升品质惠民的旅游实践,全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绥芬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云霞说,通过红色游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绥芬河,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绥芬河拥有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市博物馆、中东铁路记忆馆等16座各具特色的红色展馆。当地依托富集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了“追边城百年,逐红色初心”“国防梦少年行”“重走抗联路”“红色追梦”为主题的4条红色旅游线路,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集观光游览、研学培训、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体系,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作为“追边城百年,逐红色初心”红色游线路上的一大亮点,包括走革命红路、颂龙江精神、观党史历程、听红色经典、悟六大贡献共五大板块的绥芬河市党史教育基地开门迎客,游客可以参观“龙江精神园”、观看“建党百年图片展”、倾听红色经典故事、感悟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游客李金山说,该基地记录了黑龙江几代人英勇不屈、拼搏奋斗的光辉历程,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超级震撼!


游客在绥芬河市博物馆参观图片展。绥芬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绥芬河市红色旅游线上的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国家安全教育展馆等重要场馆,依托文物实物、史料图片、动态视频、实景还原等形式,生动展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着力打造出特色红色研学游,近两年每年接待红色游、研学游游客10多万人次。青少年在中东铁路记忆馆、红花岭东北抗联小镇等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寻找红色记忆、提升红色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绥芬河市创建了由学生、教师、机关干部等来自不同领域的57人组成的红色经典志愿宣讲团,以演或讲的形式,推出了《特工爷爷赵兴东》《和平天使嘎丽娅》《赵一曼家书》《刑场上的婚礼》《半截皮带的故事》等上百个红色经典故事。宣讲团团长邵丹说,截至目前,宣讲团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团队1377个、10万多人,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等经典演出175场,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文旅融合是绥芬河市红色游的一大亮色,通过拍摄红色旅游宣传片、举办红色美术书法作品展、创作红色旅游歌曲、推出红色文艺晚会等形式,积极宣传红色游。特别是设计开发的红色铜版画系列、明信片系列、油画系列等富含红色历史意义的文创产品,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绥芬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张江介绍,绥芬河市每年都要开展群文活动进景区,通过巡演、会演、红色文艺小分队等方式,把红色文化送到游客面前,让广大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将红色景观留存内心。

绥芬河还在红色游推广营销上下功夫,先后走进全国各大城市,通过各种形式推介红色旅游。特别是借助“网红”进行线上营销,提高了绥芬河的红色游知名度。该市还精心培养了800多名小小讲解员,通过线上线下的宣讲,把该市红色游推送到千家万户,使得慕名参加红色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前3个月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刘云霞说,下一步,绥芬河市将在打造红色品牌游上加大力度,通过推出红色品牌线路、红色品牌景观、红色品牌旅游纪念品、红色品牌文创产品、红色品牌讲解员队伍、红色品牌文艺产品等多种红色品牌,传播绥芬河红色影响力,为绥芬河市的文旅建设提供助力。


红色热土上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记者  王慧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大青山深处,由于这里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险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的讲解员讲述着过去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烽火连天的故事。

像这样的红色旅游基地武川县有6个,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开发,当地在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传承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从而打造自己的红色旅游品牌。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旅游管理系主任姜海涛介绍,2019年6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在得胜沟乡蘑菇窑村正式建成,该基地占地近1.2万平方米,可同时接纳400人参加培训。教育基地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经历等方式,采取“1+6+N”的教学形式,以教学区和生活区为基础,围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井尔沟革命烈士陵园、郝区政府旧址等6个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是呼和浩特市打造的现场教育基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