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吴雅楠
摄影 | 余文森
执行编辑 | 范江燕
责任编辑 | 王鹤 杨鸣睿
如果仰望星空,你会看见什么?
王陈昊志说:“我看见那个45度角仰望星空的少年,那个永远坚守着爱,永远对星空心存畏惧的少年。”他喜欢仰望西北的星空,沉浸在漫天繁星的光辉中,闭紧双眼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在天地的和谐与宁静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王陈昊志是外国语学院2015级俄语专业的学生,2015-2016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助理、宣传部部长。在2017年的五四评优表彰中,他通过校级答辩,获评2016年度兰州大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学霸”、“才子”、“优秀”……这是他的朋友们给予他的评价,但少有人知的是,王陈昊志对祖国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家族情缘。
他来自南京,在高考结束后带着满心的期许,背起行囊,来到兰州,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我得知自己考上兰州大学后,我决定在这片父辈和祖辈曾奋斗过的土地上重新开始,走自己的路。”
谈起西北,王陈昊志诉说起家族的往事。据他介绍,他的祖辈在年轻时曾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过支援西部建设的有关工作。当时,他的祖父母主动报名加入支援西部的队伍,将工作从南京调至西北,在临夏的甘肃光学仪器厂工作了近20年,而王陈昊志的父亲也跟随自己的父母在临夏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光。
“我时刻以他们为荣。”王陈昊志说,“他们将青春献给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产出了在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这种'心系国家、不畏艰苦、锐意进取'的品质是一种家族精神的创造。如今我也来到甘肃求学,这或许是我们与西北缘分的延续,而我也必然要将家族的这一传统与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王陈昊志一入学便成功通过了大学的第一场选拔,顺利成为了2015级军训团记者排的一名文字记者。记者排的工作压力很大,除了要完成每日规定的训练任务外,还要完成固定的稿件任务。然而进入记者排的第二天,他便遇到了困难。
在每天的文字任务中,有一项是一篇800字的侧记,这种文体要求作者对各种事件有敏锐的洞察力。而最开始的几天,他始终不能掌握侧记的写作方法,稿件总是需要重写。“说实话,重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仅仅是军训的开始。要知道所有人都在前行,止步不前的人只会被退回原排。”王陈昊志担心道,“我开始畏惧,甚至怀疑自己,担心自己在未来的十几天军训里坚持不下来。”
这样的担心持续了几天,直到一天晚上,当他走在路上时,偶然间抬起头看到榆中的星空,也就在那一瞬,他被那点点星光所吸引。“以前在网上见过电脑制作的图片,也见过别人的摄影作品,但因为城市光污染的缘故,从来都没有亲眼看到过那么多星星。”在一片星光中,他感受到自己和自己所遇困难的渺小,回想起了祖辈和父辈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他决定拼一把,和面前的这个困难“死磕”——“要改多少次就改多少次,要写到多晚就写到多晚,直到达标为止。”
回忆起那段时光,王陈昊志笑着说:“我在军训期间改了多少次稿件,熬了多少个夜晚,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记得的就是当时每一天于我而言都是'挣扎',从早到晚的挣扎。《论语》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现在看来,可能挣扎着的坚持也是克服困难的一种方式。所以说,记者排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粒精神的种子,一种坚持自己,迎难而上,‘不信邪’的精神的种子。”
“他思维敏捷,刻苦努力,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王陈昊志的班主任——王天驹老师写给他的评语。“瓦夏(王陈昊志的俄文名字音译)是我们系的学霸。他上课总是很认真,只要他没课的时候你在昆仑堂总能看见他的。他的生活好像全部在那里一样,平时见到他,他总是会塞着耳机,听的一定是俄语相关的录音。”王陈昊志的同学这样评价他。
如今大二的他也在学弟学妹中也小有名气。“昊志学长就是我学习的榜样,遇到学习的困难,他肯定知道怎么解决并给你耐心讲解。第一次遇见他是在教室里面,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要造句的那个单词。学长耐心地给我讲单词的用法,我当时特别感谢这个陌生学长,后来才了解到他是我们系的大学霸。”2016级俄语系的王雨婷这样表示。
俄语是一门难以入门的语种,很多字母的读音不容易发准,单词也难以记忆。为了克服在入门时面临的困难,他曾把课本上的一句话反复朗读近十分钟,只为使自己能和录音一样读得快速、熟练;他也曾在冬日的清晨冒着大雪穿过黑暗的人行道去图书馆复习,一个人边走边在心里默背课文给自己壮胆、打气。
就在大一每日近乎重复的生活中,他逐渐习惯于每天“宿舍-图书馆-教学楼-食堂”这样的四点一线。他说:“现在回想起当时所做的一些事情,自己都觉得有些疯狂,但这确实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付出必有回报’。”
正如王陈昊志所言:“量变是漫长的,就好像成功前的等待,但那质变的一刻,则是给这等待最好的回报。”这就是他,在自己的努力中,默默地等待梦想的花开。
王陈昊志不希望将自己的定位仅仅停留在‘学霸’上,他不愿做一个整天待在图书馆只会学习的学霸,而希望在拥有漂亮成绩的同时也能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大一时,他曾在萃英在线任职,采访过各领域的佼佼者,也在学院团委新闻部做过文字记者。他的受访人之一——2015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李凡表示:“昊志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用心准备了专访,文采令我印象深刻。”在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他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责任编辑一栏,而他的部员也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成长,努力完成每一篇原创专题。他说:“在微信的排版、编辑上,我会放手给部员做,让他们积极向优秀媒体学习。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让部员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专题。”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得到它们,我知道我正在为了它们而努力。”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目标与梦想,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他喜欢的、擅长的事情上,王陈昊志都尽己所能去做到最好,就像他在西北大地上奋斗过的祖辈与父辈,就像那个在记者排跟侧记“死磕”的懵懂新生。
一路走来,王陈昊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全面、更优秀,在美丽的青春年华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那便是无限好的风景。
“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这些星星距离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甚至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光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而在此期间,它们本身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了。这些事实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有时候想想这些,就会知道什么叫微不足道。”这是英国插画家马克▪哈登的话,也是王陈昊志最喜欢的名言之一。不论何时何地,他心中那个仰望星空的少年都始终存在,正如他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不论何时,我都愿意继续做一个仰望星空的少年,永远保持着仰望的精神姿态,心怀理想,永远准备着,在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上做出成果,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