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公众号是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并运营的高中语文学科账号,是国内最大的高中语文学习平台,运营人于老师致力于为全国广大高中生提供最优质的高中语文学科内容以及精品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11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下),期末考试高分必备,建议收藏、打印

高中语文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7-05-15 05:41

正文

大哥哥于老师说


话说昨日我们讲到了诗歌鉴赏的第七种题型,今天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种题型讲完。虽然我讲完了,但是你还是要多看看多吸收答题套路,还要配合题目练习,才能把这些技巧掌握的差不多。还是那句话,干货太多,建议收藏、打印~


八、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


1、概念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九、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暌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十、一词(句)领全诗类


(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三)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十一、篇章结构类


提问常见用语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


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


1、感情脉络


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


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


①确定结构思路;

②结合诗句解说;

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设问方式】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思路】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2)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分析思路】


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来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2008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设问方式】


(1)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3)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示例】


【例题1】(200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小尾


明天就要上班了呢,好高兴~你今天上学高兴吗?


编辑丨大哥哥于老师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白书


公众号高中语文隶属于三好网,是国内最大的高中语文学习平台。大哥哥于老师,高中语文账号运营者,致力于为广大高中生打造一个长期高效语文学习的平台,每天都会有干货放送给各位小伙伴,我们交给青春最好的成绩,是成长。

精选干货  (点蓝色字就能看)

作文 写作素材|议论文套路样板作文 |  标题技巧

阅读题   阅读答题公式 | 人物传记阅读

文言文   文言文虚词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答题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基础  成语题 |句式变换病句

高考  新考纲样题 |最新考试大纲


高中语文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和大哥哥于老师一起学好高中语文


于老师qq:2714886501


高中语文qq交流群:276834278


微信公众号中回复下列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干货


1:能提分的写作方法

2:作文素材、美句美段、名人语录


3: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古代文化常识

4:古诗鉴赏答题套路和方法

5: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6:基础知识

7:学霸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