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姜萍」这个名字感觉住在热搜上了,持续有关她的相关热搜词条挂在榜上。
消息刚出来的时候热搜讨论一两天无可厚非,毕竟中专学历的学生能同清北系列名校生「一较高下」,「
高手在民民间」
这类具有一定反差的新闻,
向来符合大家的好奇心理,从而引发热议。
刚开始了解到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挺好的。
以前我说过,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便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怀才不遇」的概率,身处这个时代,只要你有本事,有点才华在身上,那是金子总能发光并且被看见。这是好事,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高兴。
但
热搜不是想上就能上的,毫无铺垫的热搜且霸榜多日,基本上是人为推动的可能性很大。而
接连数日围绕姜同学展开的讨论里,不乏有数多新闻媒体们,在铺天盖地吹捧甚至颇有造神势头的趋势。对此,我觉得有点过了。
人家自个一开始就说了,她并没有把数学作为主要目标,那业余功夫能取得成绩,欣赏的就欣赏一下,质疑的就讨论一下,点到为
止就好了。没必要让这件事持续发酵乃至过度发酵。但现实是,早已有一堆人反复把她架在火上烤了,导致不少人开始对这件事感到反感,也没兴趣继续关注了。
这很正常,因为现在的姜同学,更像是成了一个「工具人」。
不少新闻媒体们把她捧得很高,主打一个赶热度跟风赚取流量收益
后,就拍拍屁股走人,概不负责其他,这种像不像完事后提起裤子走人的「渣男」?
他们没有考虑的是,如果她最后比赛结果不尽人意,那些捧她的会不会开始喷她?
如果她之后的一些选择不符合大众预期,网友们会不会上纲上线挖地三尺对其
进行网暴?
这些都是早有先例的。
不管结果如何,当一个人被推到大众聚光灯下,她的言行举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两极讨论,而这里边出于客观讨论的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想看人笑话,想赶流量
热度博取收益的,有的办身份搞留学的中介们还都借此夹带私货的,等等这些骚操作,早已偏离了最初宣扬她数学天赋和努力自学的初衷。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影响下,如果最终
被流量反噬,那
些无脑吹捧的新闻媒体,各路牛鬼蛇神们便一个个就不吭声了,反正他们流量收益赚到
了,至于什么结果责任则变成姜同学自己了,到了那时,谁还会真正关心她的处境呢?
倘若真要这么继续搞下去的话,说句直白的,建议她出来带货赚钱
好了,先赚上一笔,把钱赚够了,再随心研究她自己感兴趣的服装和数学好了。反正你们都把她架这么高了,人顺势赚一笔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