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90后”苏铧烨,当选市长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雨雨雨持续到啥时候?未来一周海南天气→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荐书 | “三纲六纪”是对孔子之道的扭曲!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10-27 17:25

正文

△ 点击购买 王炎平签名《孔子之道》



王炎平教授讲学现场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伤叹:“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天下后世哉?”孔子所欲“自见于天下后世”的,就是孔子修齐治平安人安天下之道。


《汉书·艺文志》载作者班固感慨:“仲尼没(歿)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违)!” 则是孔子及门七十贤弟子死,孔子之道“大义”即乖。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销沉沦丧于不知觉间。”这是说由于近代中国在外患凌逼下发生的历史变局,中国传统“三纲”文化因而失去社会基础,故不能不归于“销沉沦丧”。


一代硕学陈寅恪认为历朝专治政权将孔子仁民文化改造为忠君文化,扭曲了孔子之道


陈寅恪以“三纲六纪”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义”,是自汉至清,两千余年间,历朝专治政权改造孔子仁民文化为忠君文化的结果。足见孔子之道扭曲既久,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变质腐化,此为传统中国国运及文运沉沦之重要内因。故复兴中华文化之第一要务,就不能不是去伪存真以正确认识孔子之道,就不能不是孔子之道重光于天下后世。


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新汉学,皆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宗师仲尼之学。可是,汉学今文、古文之争,宋学理学、心学之争,以及宋学之非汉学,清代新汉学之非宋学,纷纷纭纭,莫衷一是。究竟谁传孔子之道真义呢?


中国古代学者,主要以注疏《五经》《论语》《孝经》的方式,阐发孔子之道。不但有是有非,而且始终未能建构起孔子之道的理论体系。二十世纪新儒学家,以西方文化论证孔子之道。其在孔子之道已经边缘化的历史条件下,为传承孔子之道于不断,可谓用心良苦。但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即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故不能改变孔子之道在中国社会的边缘化地位,不能胜任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孔子之道,尘埋久矣!


王夫之:“《六经》借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在明亡以后,慷慨誓志:“《六经》借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他置生死于不顾,决心重建华夏文化精神,以期复兴华夏国运。


自晚清以来,我民族在反抗西方侵略中开展的复兴中华事业,迄今已近两百年矣。总结近两百年奋斗之经验与教训,深知欲求中华之复兴,不但要学习域外先进文化,而且更要传承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今之世,为孔学开生面,以复兴中华文化,正其时也。


然而,刮垢磨光事业,谈何容易!笔者唯有勉力为之而已。


兹编之作,盖欲以爝火之微光,迎来朝日之东升也。


世之仁人君子,其有意乎!


盼读者不吝赐教!


(以上内容节选自《孔子之道·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