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在经历了多方探讨和审慎考虑之后,美联储决定如期实施缩表计划。尽管美联储表示此次缩表进程较为温和,但这仍意味着美联储将全面收紧货币政策,该计划本身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可能对金融市场、美国本国乃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产生一系列影响。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2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召开FOMC货币政策会议。此次议息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
受决策影响,国际贵金属市场成交价格出现跳水,三大股指也应声下挫,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扬。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没有宣布加息。根据决定,2017年预计还将进行一次加息,也就是说,
在今年12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加息。
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在随后的发布会上重申渐进式加息步调。耶伦表示,联邦基金利率不会进一步大幅上升,以便抵达中性利率水平,
目前的经济状况仅支持循序渐进的加息进程。
她同时强调,
在利率路径上没有任何承诺,FOMC利率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联储官员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政策。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决议是美联储缩表计划终于敲定。
针对缩减资产负债表对整体经济可能造成的波动,
耶伦强调被动式缩表将是渐进和可预测的,
重启量化宽松(QE)的门槛会很高,除非经济遭到重大冲击、经济前景“实质性恶化”。同时,如果联邦基金利率不足以应对经济前景的改变,美联储也可能会停止缩表。
比起加息,人们对于缩表这个名词会感到很陌生。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挤一下由于量化宽松产生的流动性“水分”。
一般而言,国家针对经济低靡、流动性不足的经济隐患,主要采用降低银行利率的货币调控手段来解决。但
银行储户受利率的影响是单方面的
,利率提高,人们就更愿意存钱,利率降低,人们就更愿意采用其它手段理财,而
生产者对于借贷的需求则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如果存在市场环境差或者自身业务能力低下等情况,即使银行利率再低,企业也不会盲目扩张,因此,在流动性明显失衡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银行已经接近于“零利率”,而市场依旧冷清、流动性依旧不足的情况。
这时候,国家往往采用量化宽松的强经济刺激政策,给国家经济来上一支“强心针”。
所谓“量化宽松”,简称QE,是指各国央行或其它货币发行机构大规模印刷纸币,并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债券等形式,将纸币大量投入市场,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手段。
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目的,在于刺激市场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迫使人们大胆进行投资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仅将短期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但所谓“宽松如山倒,缩表如抽丝”。
大规模量化宽松为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在此后六年刺激美国经济走出阴影,也使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从2008年之前的不足9000亿美元,猛增到4.5万亿美元,其数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约6%升至24%。尽管这一规模正处于下降趋势,但也远远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如今的缩表可以被视为量化宽松的逆向操作,即减少流动性,降低风险。
这场缩表行动早已经出现在了美联储议事日程中,除了考虑到金融调控所涉内容的复杂性之外,
其中仍然牵扯到联邦机构的权力博弈。
本月6日,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宣布辞职,而此时离他的任期结束仅仅只有8个月了。他奉行“新凯恩斯主义”,曾出任过以色列央行行长,并带领以色列顺利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有评论认为他是美联储决策理事会中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而业内普遍认为,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最近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表态说明,明年2月她的任期结束之后,也不会继续留在美联储。
为什么美联储关键成员选择离开或打算离开?
有分析人士认为,耶伦和美联储同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金融监管等相关经济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
特朗普希望美联储继续稳定低利率,同时大幅度放松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这将有利于特朗普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实现总统复兴制造业的梦想。
但耶伦希望美国金融机构能够受到比危机爆发前更为严格的监管,从而保证经济平稳复苏。
从此番耶伦的表态上来看,耶伦更加倾向于缩表而非加息,她重申继续维持金融危机以来所实施的改革至关重要,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核心监管需要得到保留。
对于加息问题,耶伦则相对谨慎,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今年的通胀预期未达标。
但她也指出,通胀低迷并不意味着其将持续,通胀今年走低只是因为暂时性因素,预计通胀将提升并稳定在2%水平附近,同时她对于美国的经济复苏感到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美联储此次采用的是被动式缩表。
美联储6月表示,在启动缩表计划时,最初将允许一小部分债券到期,之后将不再续买。然后每季度小幅上调允许债券到期的数额,最终允许债券到期的最高数额达到一个上限。
业内人士认为,就美国如此庞大的资产总量来看,短期内每个月几十亿、上百亿缩减资产份额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即使如此,
缩表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对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也不容忽视。
如果缩表成功,美联储将会结束自2008年以来的超常规货币发行试验,其它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也会紧随美国的脚步。但缩表一旦出现问题,导致长期利率大幅度跃升,就会对美国经济复苏造成严重打击,缩表的外溢效应也可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带来麻烦,造成国际资本市场的恐慌式波动,甚至酿成新的危机。
一个让人揪心的事实是:流动性收紧意味着资产价格的提升,这可能会加速金融市场泡沫的破灭。
从美国历史上看,美联储缩表往往与经济疲软和大萧条同步而至,从1920年至今,美联储一共进行6次缩表,每次时间基本上持续1~2年,而在此期间,美国共发生11次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中国市场舆论则担忧,美国缩表可能会引发中国资本外流,甚至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大波动。但也有观点称,
此次美联储“缩表”前已经多次释放政策信号,市场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上美国税改和加息政策相互配合,应当不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大的影响。
中国正在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外管局对于资本外流也在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随着“逆周期因子”补入,人民币汇率非理性波动逐渐减弱,
人民币币值也将依据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调整,逐渐减少外部性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当期待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都能够收获成效,毕竟,那些与危机作伴的粗放式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