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读者的声音
回顾过往的精彩
1.
捍卫自由,还是国家至上?
▐ 人们之所以爱某个国家,是因为这个国家可以追求自由,体现良知,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文节选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显而易见,通常中国传媒和学者对肯尼迪这句爱国名言的解读和引用,是种相当片面的误解。肯尼迪的这句名言,同在美国之外一度流行的,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代表的,强调“集体至上”或“国家至上”的主张,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从大众对这句名言的错误理解及其广为流传,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以及对同一表述的不同解读方式。
编读互动
云友“土尔扈特”:不自由,毋宁死。正是对自由不懈追求,最大限度的维护自由,让年轻的美国很快强大起来并一直引领世界,美国的文明尤其是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结晶,正如布什总统所说:人类文明的最大成果,不是大师们的浩瀚杰作,而是实现了将权力关进了笼子里。美国就是我们学习的真正榜样,不承认这点,甚至谩骂的人要么居心叵测,别有用心,要么是蒙昧而无知之徒。
云友“张海波”:也反映出那些不加思考就广为引用这句名言的人,很缺乏严格追究和考据的习惯,而用习惯性思维去理解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表述。 不是不思考,不是不理解,和文化背景无关,是故意的。
云友“邓文泉”:自由在国之上!任何人都不应该借国之名剥夺人的自由权利(除非公正公开的司法审判剥夺之),人们要有这个自觉。
云友“四海兰陵王”:思想永不消失!说的真好,思想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再要让人民退回去走原始野蛮的道路,是不可能了。
云友“星光”:不逃避保卫自由的责任。若保卫自由的责任(如二战)只能经由自由的国家来实现,那么为尽责,牺牲是必须的手段。当国家还原了它作为保卫人的权力的工具这一本质时,自由与国家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云友“刘洋”:专制政体的领䄂上台与米国总统的上任,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拼命加强专制,后者再三强调自由!
2.
一场“政府割肉”的改革是怎么流产的
▐ 官僚阶层发现,如果改革成功,首先限制的是他们的权力,赚钱的机会少了,混日子也不方便了。
《岳阳楼图》(局部) [元]夏永 画
原文节选
改革失败后,范仲淹是什么样的心情,历史没有太多记载,只有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许恰好反映了他的内心。庆历新政作为北宋的第一次改革,也是最靠谱的改革,最终失败让人扼腕不已。如果这次改革成功,也许就不存在后来破坏性更大的王安石改革了。庆历新政也留下了一定的成果。皇帝偶尔想起来范仲淹的建议,就会对冗官进行一次清理,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决心裁掉一批,以减轻财政负担。但每次过后不久,新的冗官到来,再次使帝国财政恶化。
编读互动
云友“黄炳蔚”:官僚体质本身是存在经纪人思维的,只要涉及既得利益,都会让上下难堪。到现在也是。
3.
张赋宇|一个诺贝尔奖就够了
▐ 这些奖金超过或相当于诺贝尔奖的奖项,注定了它们不会和诺贝尔奖一样永恒。
原文节选
中国的企业家出来设奖,其心可嘉。但是,现在有无必要?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尤其部分科学奖,并不强调国际标准,只强调中国情怀,这于中国科学并不一定有利。科学一直都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国际标准,世界第一。高额奖金的奖项太多,于科学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把中国商业届的土豪习气传染给科学界,让本来已经很浮躁的中国科学界不良风气加剧。
编读互动
云友“马丁林”:俗话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我们不够资格或聪明过头拿不到诺奖,干脆非常“大度”地将诺奖让给美帝或倭寇,并竖起民族意淫的大旗:我们天朝多的是炎黄子孙他大爷奖!诺奖算个球?!
云友“若愚”:关键在于你想弄几个有积极意义的奖,但你有自由设置奖项的权利么?家财随时都会消失,谈什么永恒积极的奖?设个中国马屁奖,到有机会持续下去。
4.
中国人何以容易接纳“唯物论”?
▐ “唯物”和“唯心”,都是人类需要的,不存在“不共戴天”的问题,二者不仅可以互不排斥,而且可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原文节选
既有的人类历史已经表明,正常的国家,维系社会的主要纽带或者措施有三条,它们依序是——
首先靠信仰,也就是教堂寺庙,它从人的内心最大限度遏制人的动物性,同时最大限度舒张人的社会属性。
其次靠教育,亦即学校,它解决一个人的知识技艺和后天行为规范的习得。
最后靠法律,亦即监狱,它对极少数社会怙恶不悛的社会成员依法剥夺自由、财产乃至生命。
这三条不可偏废,尤其不可颠倒顺序。
编读互动
云友“智信一如”:陈先生的该篇文章,让我读后受益匪浅。对于辩证法对国人的伤害,已经有很多贤者做了系统的阐述,至于对于唯物论,尚没有读到一篇有力的文章,这篇让我欣喜不已。 唯一和陈先生商榷的是,先生对于佛法可能有一定误解。以“财神菩萨”为例,这的确是佛教中一位和财富相关的菩萨,但佛法绝不是说,你叩拜烧香了,就有财富了。有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说的是一位修行人和财神菩萨很有缘分,可以做到对话的境界,但自身仍然贫穷。原因很简单。佛法认为,财富是一个人的累世业力福报所致,并非简单的叩拜,“收买”菩萨就可以得到。而需自身经过正确的,如理如法的方式去获取。可能陈先生对这个佛法的基本原则接触不多。至于国人热衷于寺庙的叩拜祈求财富平安升官发财,这既是国人对佛法了解不多,也是我们的体制(宗教政策和控制手段)造成的,就不多展开了。
云友“錢霄羽”:不是政府倡导唯物论,这个国家家就只有唯物论了。不是课堂上只教授唯物论,这个社会就只有唯物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不是一個光谱。老百姓过日子,更不是依靠字面文字和理论知识的。作者显然只兩眼看书房经典,不听窗外雨声的。
云友“李浩然”:西方哲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唯物论是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即从本体性质上可分为唯心、唯物、中立、合一论等。 中国世俗化重,哲学思维稀薄,未上升至哲学意义上的唯物,还停留在身体器官阶段的唯物吧。
5.
美国公民持枪权的历史与现实迷雾
▐ 不管起源自何处,美国公民对持枪权的坚守,已经被赋予了保护自由的意涵,以及对权力的警惕和防范。
原文节选
控枪或拥枪,都根植于美国本土的历史与现实,各种理念、利益早已纠结交织,无法一下子理顺,更不能从立场上简单划分对错。美国并非完美国度,与其它国家一样,永远会存在各种不足和弊端,较为严重的枪支犯罪就是它独特的问题之一。对隔岸观火的我们来说,美国的一切当然都可以评论,包括批评,但也不应选择性忘记自己的身边,同样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和悲剧。
编读互动
云友“一片天地一壶茶”:让美国公民每人都持枪,我们要力挺,因为我们尊重美国式的人权与尊严。但中国有中国的文化,走自己的路。对于人家的枪击事件我们表示理解,但决不会放纵国内有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我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承受不起"枪击事件"带给我们的灾难。
云友“Hill”:枪击案再惨总好过菜刀实名制。
云友“琦”:中国达成了控枪下,罪犯与民众的平衡;而美国是在拥枪下的平衡。不要看现在美国枪击案多,如果要打破拥枪平衡,必然面过的是犯罪伤害的大增。
云友“闲敲棋子”:在一个公民没有持枪权的国家讨论持枪权问题是困难和可笑的,就像太监们讨论多久过一次性生活才不伤身体。不是说持枪权不是一个问题,它是一个很重要、很值得讨论的问题,但这只是对拥有持枪权的美国人而言。相信美国人民会做出符合他们利益的理智选择,用不着我们操心。
6.
张千帆|英国如何反分裂
▐ 和集权强力维持的统一相比,分权和谈判促成的统一更加艰难,但是一旦成功会更为稳固、持久与和平。
原文节选
英格兰与威尔士、爱尔兰(及苏格兰)的悲欢离合都证明,地方分权做得越彻底,国家统一越容易实现。道理很简单,一个地方该有的权利和权力都有了,它还要独立干什么?这就和一个家的道理一样,长辈子女各有自己的自由空间,过得很自在,还要分家干什么?但是如果长辈一定要把子女管起来,子女该有的自由得不到,那么他们就要想方设法离家出走。
编读互动
云友“绿色和平”:是啊,如果在家里过的舒心自由就不会分家,对于当权者来说虽然不愿放权,但总比强压下的、矛盾不断的表面强权要好。
云友“老丁”:英国一直都是那个能妥协的典范,输出了很多制度。
云友“傩送”:迷恋中央集权的人经常把统一和分裂说得比天还大,其实对老百姓而言,分分合合不过就是个利益选择,在一块儿过得下去就过,过不下去就分,哪里有那么严重。
本文所选文章均来自公众号思想的云
点击标题或图片可阅读原文
思想的云,创造中国的思想市场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思想的云”语音版
已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上线
免费订阅,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