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月亮 来源公号:李月亮(ID:bymooneye)
中国人对哪个神话故事最耳熟能详?
也许正是《封神演义》。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感觉男女老少都能讲出几个喜欢的人物或者故事。
昨天下午我就去看了《封神2》,感觉巨好看。
纯正视觉盛宴。
绝对大片体验。
专属咱们中式神话的独特审美和想象力,太燃了。
而且,电影在各路神仙们的争斗背后,讲述了
权谋、背叛、复仇、救赎、执迷、守护
,这些深刻的人性哲学。
所以虽然拍的是神仙。
但归根到底,核心还是在探讨“人”。
探讨人在这个颠簸复杂的世界,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
而这一点,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01
纣王
(殷寿)
是个欲望爆棚的人。
他要得到天下人的膜拜,要掌控所有人的命运。
要尽享最奢靡的生活,要坐拥最好看的女人。
为了得到这些,他不惜杀忠臣,虐百姓,
杀父弑兄,杀妻灭子
。
是一个疯狂而蛮霸的王。
在《封神2》里,纣王的欲望再次升级。
他不但要“做全天下的王”,还要“做很久的王”。
为此,他虽然只剩半条命,依然下令讨伐西岐,夺回封神榜。
讨伐西岐,要杀戮。
稳固权力,要杀戮。
纣王
为了自己的欲望,残害了太多无辜,也引发了无尽的仇恨。
而这,也必然导致一个结果:
众人的仇恨汹涌反扑,纣王陷入了毁灭的绝境。
——如果你为了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那全天下都会与你为敌。
而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干过全天下。
被欲望掌控的人,最终都会被欲望反噬。
当然,不只纣王。
世间所有极致利己的人,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
做人不能太自私
”。
因为私欲爆棚真的会完蛋。
02
闻太师,是《封神2》里一个特别亮眼的形象。
他有智慧,有谋略,对国家忠心耿耿,是纣王的忠臣良将。
但,他是个坏人。
坏得十分悲壮。
因为闻仲心中的“为国忠义”,就是要无条件地效忠纣王。
他对纣王的忠诚,到了无可撼动的地步。
明知纣王暴虐无度,依然要誓死追随。
纣王让他灭了西岐。
他就毫无顾忌地想杀掉所有西岐百姓,“一个活人都不留”。
只可惜,为暴君效忠,仅有一腔赤诚还不够。
闻太师最后兵败,纣王还是下令取了他的人头。
这个迂腐的英雄,拿性命做了挽歌。
所以闻太师这个人就很有争议。
说他坏吧,他一把年纪了还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尽忠。
说他好吧,他可以杀光百姓,残害无辜。
当然不管是好是坏,他最后的结局都证明,他错了。
错在哪里了?
我想,他错在偏执,把愚昧的信念当成了死律。
他的信念是忠君报国,这本来很好。
但是他没想清楚,忠君报国的根本目的,是国家安泰。
国家安泰的根本目的,是百姓安乐。
如果没有“民安”,那“国泰”又有何意义?“忠君”又有何必要?
闻太师只盯着“忠君报国”四个字,看不到背后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百姓。
所以最后一介忠臣,成了百姓公敌。
也成了全片最可恨最可怜最可叹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错误的信念,会异化成一颗毒瘤,给人生带来沉重的灾难。
所以人一定不要陷入极端的偏执。
当你心怀某个信念时,要想清楚这信念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
要有反思意识。
有修正错误的能力。
千万不要一生拼尽全力,最后却活成一个笑话。
03
《封神2》里有个大热门人物,就是女将军邓婵玉。
她是三商总兵邓九公的女儿。
和父亲一样,武艺高强,胆识过人,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起初,她也像闻太师一样,一心忠君报国。
西岐
叛乱,
纣王想要讨伐,
她就主动请缨去为国征战
。
一开始,她狠厉无情。
对“反贼”姬发和西岐大军大下杀手。
她极力要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父亲的声誉。
但是仗打着打着,她感觉不对劲了。
她看到了纣王的残暴。
看到了百姓的悲惨无辜。
也看到了“反贼”姬发对百姓的守护。
她意识到,自己征战的目的,不是效忠纣王,而是保护百姓。
她重建了自己的信念。
从忠君报国、维护父亲荣誉,变成了保护百姓、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她高于闻太师的地方。
她从蒙昧的愚忠里醒了过来,看清了自己真正该追寻的目标。
这一次转变,让这个曾经一腔莽勇的女将军,最后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好的信念,不应是困住灵魂的枷锁,而该是照亮前路的明灯。
04
《封神2》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很赞——
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老百姓。
姜子牙、杨戬、哪吒、雷震子……都在为了保护西岐城的百姓尽心尽力。
主角姬发作为西岐的君主,更是如此。
在那个神魔满天飞的世界里,姬发作为一个没有奇技的人类,力量其实很薄弱。
但他选择了最正确的活法。
第一部里,妲己首次现身,有人说她是罪臣之女,该立杀无赦。
茫然中,是姬发率先捡起发簪,交还给她。
纣王要质子们杀掉生父、取而代之。
只有姬发,从未将剑刺向自己的父亲。
他的底色,一直都是善良悲悯、不嗜杀戮的。
在《封神演义》小说中,姬发是一个注定会推翻商纣的“天命之人”。
但电影里没有这么写,他更像是一个普通人。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一直在前进、在成长。
他有他的脆弱和挣扎。
第二部中,刚成为西岐少主的他,背负着城内所有人的命运。
看到西岐被攻打,他在护城中回望的瞬间,想到的是曾经的纣王如何屠戮了冀州。
影片末尾,他举剑扎向闻仲额中眼的那一瞬。
因为明白邓婵玉会死去,所以有所犹豫。
这个举动也许不够成熟,但也正是因为这点悲悯,让他成为姬发。
他想的从来都是怎么让所有人都活下来。
当邓婵玉进入西岐城,看到姬发和百姓一起围着篝火跳舞,高唱着“适此乐土,我居我处。”
她也就明白了姬发到底在守护什么。
甚至被他的仁爱触动,愿意和他一起守护。
人各有活法。
但大人物没得选,他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爱天下苍生”。
因为他们背负使命。
权力越大,使命越重。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