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刷屏了。
居家旅行必备、工艺精尖、堪称人间良心的保温杯又双叒叕背锅了。这一次背的是“中年危机”的锅。
事情源于一条朋友圈:
一个中年谢顶的摄影师朋友,年轻时玩过摇滚。前段时间他去给黑豹拍照,回来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这个拿着保温杯的人是赵明义,黑豹乐队的鼓手。事后,他本人很有自嘲精神地发了一条微博:
但保温杯却因此成为了中年危机的标志,一个时代老去的隐喻。保温杯真的是中年人的标配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发布的《2017全球不锈钢保温杯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数据显示,全球不锈钢保温杯市场规模2016年为35.94亿美元,增速保持在4%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不锈钢保温杯主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也是全球不锈钢保温杯消费水平最高的市场,
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是购买保温杯的主力人群。
今天,我们想要通过追溯杯子的发展史来告诉那些一言不合就吐槽的人——你们错了!
1.战汉时期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
汉代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西周原始青瓷杯属原始瓷器,敛口,扁鼓形腹,上窄下宽,平底微内凹,器形满饰拍印方格纹,肩部一侧饰一衔环,另一侧饰一扁带状如意形弯曲把柄,施青釉,器形小巧别致。
西周青瓷杯
汉代青瓷杯
2.隋唐时期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唐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越窑盏多配有盏托,其托常常设计成荷叶卷边状,上托莲瓣状茶盏,颇为精巧。越窑盏胎质细腻,釉层均匀,釉色青绿,被称为上品。
隋代青釉杯
越窑荷叶卷边茶盏
3.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宋代斗茶之风大盛,因便于观察茶沫白色的缘故,所以特别崇尚建窑和永和窑的黑釉盏。宋时盏型大致有两种:一为小浅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种为撇口,如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字样。宋杯则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
宋代黑窑茶盏
宋代撇口茶盏
元代黑釉茶盏相对减少,多见青白釉制品,茶盏多直口、胎体较为厚重。元杯胎骨同样较为厚重,杯内心则常印有小花草为饰。
元代青釉茶盏
4. 明清时期
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明代以宣德白釉盏制作最为精美,成化、嘉靖青花盏次之。明代盏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阔下窄、圈足较浅,装饰上多绘釉上青花图案,亦有斗彩、五彩和单色釉装饰。明杯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明代宣德白釉
明代永乐压手杯
清代茶盏的器形、装饰手法、制作工艺均胜过前朝,其粉彩和珐琅彩绘画装饰的小盏更是精美绝伦。基本器形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后期相对低、小、浅,皆修制规整。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清代粉彩昆虫花卉瓜棱茶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杯的产生在先,盏在后,杯多用以饮酒,盏多用以饮茶,杯的器形较小,盏的器形较大,杯多高脚,盏多圈足,杯的纹饰简约,盏的纹饰繁杂。
5. 现代时期
① 塑料水杯
常用材质有太空玻璃和AS塑料两种。太空玻璃又称PC工程塑料,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材料,主要成分是聚碳酸酯。这种材料质轻、耐用,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延伸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寒性。但硬度不足,较容易刮花。
② 一次性杯
一次性产品因其方便、卫生的特性被广泛使用。
③ 不锈钢保温杯
保温杯从保温瓶发展而来,保温原理相同,只是更为方便。
保温杯的热力传播有三种途径:辐射、对流和传递。保温杯内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而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能阻止热对流,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我们将保温杯的发展历程整理成如下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