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在“微改造、精提升”上坚持数实融汇,积极改进场馆设施,
让博物馆在“常看常新”中实现老馆换新颜,使博物馆展示效果显著提升。
室内设施改造
方面,工美馆着眼
展品和布局
做提升。
2023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三楼的民间工艺展区及教育活动区迎来了新的改造提升,全新打造青少年专属体验区“
小小工美馆
”;展区以馆藏展品陈列为基础,
更新配套设施
,提升展品观赏性。
改造后的民间工艺展区
伞博物馆的两期改造,通过巧妙地
打通并串联原有展厅
,打造既宽敞又富有多样性的展示空间;
展品方面的更新和补充
也有效美化室内场馆的面貌。
工美馆还通过改造场馆,
有效发挥展览的对外展示与教育功能
,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1号楼打造成常看常新的主题展览展厅。为迎接华诞,“天工雅韵.国石风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青田石雕展于2024年9月底至10月底在1号楼展出,并在国庆长假期间延长开放至晚上八点。
除了游客能明显捕捉到的公共区域变化,工美馆在
藏品管理设施层面也做了调整优化
。2023年,工美馆对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库房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外围门窗、消防管道、吊顶、地面进行了全面提升,为博物馆库房藏品存放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室外改造
方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及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10周年,工美馆群正门广场上的立体花坛“欢渡”拔地而起;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与中国伞博物馆的运河入口处的门头经过精心设计,更加凸显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历史意义。
数智化手段的采用
极大程度地提高观众体验感,使传统文化“零距离”,打造趣味性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用
投影和交互技术
清晰
展现古画场景、伞的不同种类和用途
,触摸查询屏更拉近观众与文化的距离。“伞与文化”区域的大伞顶部利用
穹顶投影技术
展示
伞面形状及构造
,地面采用
人体感应技术
,呈现闪烁的星宿图案。
欣赏剑舞诗歌动画、参与体感击剑互动、寻找古画中的刀剑、与IP人物互动问答……2023年年底,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也充分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陈列展示效果、提升公众服务空间
,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氛围、多样化交互体验。
中国扇博物馆升级后利用虚实相间的
投影艺术、3D技术
,还原
古扇的画中情景、材质、使用场景
,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王星记扇庄引入
空中成像技术
,观众动动手指便能在空中屏幕上自由操作,独特的文化体验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
信息化技术
为
无障碍观展
提供支持,提升参观体验的便利性。工美馆在数字IP形象基础上引入了两台
智能接待机器人
“御剑”和“婳伞”;
手语导览服务
使机器人通过手语手势交互技术提供展品的介绍和解说;接入的
智慧无障碍引导系统
能够为特殊人群提供多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