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首轮扩围,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将被纳入。水泥行业面临碳市场挑战,但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机遇。文章介绍了水泥行业应对碳市场扩围的策略,并列举了专注于水泥生产、销售及相关建材产品制造的上市公司。
全国碳市场启动首轮扩围,包括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水泥行业面临碳市场挑战,但同时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
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是行业内部问题,还涉及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及下游建筑企业对水泥产品的使用。专家建议企业应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制定清晰的转型目标和路径。
水泥作为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生产过程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生产一吨波特兰水泥可能产生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水泥生产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7%。
列举了一些专注于水泥生产、销售及相关建材产品制造的上市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首轮扩围,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行业将被纳入其中。近期,水泥行业的核算和核查指南已经发布,这一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泥行业即将进入全国碳市场的信号。面对这一变化,相关企业应该如何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虽然一些水泥企业可能会将碳市场的纳入视为额外负担,但从长远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实际上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问题,还涉及到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以及下游建筑企业对水泥产品的使用。专家建议,企业应尽早启动碳核算和碳盘查工作,彻底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制定清晰的转型目标和路径。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升还是其他减排措施,企业都应迅速行动,制定并实施减排计划。
在应对碳市场扩围的过程中,水泥行业需要考虑整体的“大账”,而企业则要精打细算“小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晓峰指出,水泥作为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生产一吨波特兰水泥可能产生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水泥生产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7%。在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可能高达总排放量的50%至85%,同时,水泥原料的开采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生态环境部最近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行业》为水泥行业提供了碳排放核算与核查的明确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碳市场挑战,推动行业走向绿色低碳的未来。
在建筑材料行业中,水泥作为基础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生产企业和相关建材公司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板块。以下是一些专注于水泥生产、销售及相关建材产品制造的上市公司,它们被市场普遍认为是水泥建材概念股的典型代表。
1. 海螺水泥(600585.SH):作为我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之一,海螺水泥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2. 华新水泥(600801.SH):华新水泥是我国水泥行业的重要一员,以其高品质的水泥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公司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中材国际(600985.SH):中材国际是一家集水泥技术装备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
4. 冀东水泥(000401.SZ):冀东水泥位于河北省,是该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的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5. 金隅集团(601992.SH):金隅集团不仅是一家水泥生产企业,还涉足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6. 青岛双星(000599.SZ):青岛双星主要从事水泥和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是行业内知名的建材供应商。
7. 浙江东方(600570.SH):浙江东方是一家集水泥、混凝土、建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在浙江省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