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神磊磊读金庸  ·  ​最近看烂片的痛,被《哗变》一把治愈了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刚刚解放,上海一公安局的处长强奸一国民党军官 ...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破格进入黄埔军校,演讲天才,23岁牺牲,毛 ...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堕了么”金牌接单员的称号是冤枉万贵妃了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会议: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的中古中国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0-22 21:10

正文

文本性与物 质性 的中古中国

中古研究新前沿国

NEW FRONTIERS IN THE STUDY OF MEDIEVAL CHINA:

T EXTUALITY AND MATERIALITY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2日

会议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历史系

会议主旨说明:

近年由于新材料的大量出现和新视角的采用,中古史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繁荣状态。新一代的学人也开始承担起前沿的学术工作,研究者们彼此间的学术互动日益频繁、国际学界间的合作也日益普遍。这些情况以中国大陆最为突出,相应的学术会议也十分频繁,如何使这次会议对中古中国特别是唐代的研究作出某些实质性的推进,是我们主办者着重思考的问题。鉴于近年来学界对新发现的中古时期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广泛关注,我们希望能将这次会议的重点放在中古中国历史资料中的文本性和物质性的关系上,以此来重新评估5到10世纪文本与物质性关联中体现出来的中古世界的特色。这一评估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展开(艺术、经济、历史、文学以及宗教),尤其希望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中古的文本性与物质性

对于中古的书写与物质遗存,我们需要通过何种途经去界定和分析其文本性和物质性?比如碑志的书写和其它文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对应关系,而在中古社会实践中,物质性和文本性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取得联系?

2. 文本性与物质性的交错

一种文本的物质层面,或者此种文本在物质环境中所居于的位置,如何造就或改变我们对这些文本的认知,在这里文本可以是一篇墓志,也可以是墓葬中的一组图像,甚至可以是一个唐代陶瓶上的五言绝句。

3. 文本与物质制作的多重目的

文本与物质资料的制作背景与过程将如何造就我们对它们的目的和价值的认知?比如宫廷或家族制作的纪念性文本或物品会有何些区别?文本的作者、书写者、镌刻者和主题如何影响他人对逝者形象的认知?一种文本的制作是否蕴涵多重目的,比如具有多重身份的士大夫官僚,在其制作文本时,所面对的不同阅读对象是如何影响其书写的?

4. 文本与物质的消费实践

当中古文本(比如碑铭)以物质的形式进入后世的视野和收藏,并且以不同于制作意图的方式得到展现(比如以拓片等方式成为法帖的一个部分,博物馆的陈列等等),这样的消费实践对这些文本的文本性和物质性产生了何种影响?文本性和物质性又是如何在后人的不同利用中获得重组和再造的(比如碑石被移作他用)。

以上这些是我们提供给会议参加者参考的议题,当然文本性和物质性的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层面,有许多拓展的空间,对于中古研究而言,我们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固然是尝试性的,但却也关涉到未来中古中国研究的方向,因此我们也十分期待参会者能在上述可能的议题之外阐发新见。

11 月/1日(周三)上午

8:30-9:00 会议致辞与主旨说明

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陆扬、叶炜(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9:00-10:20 (第一组)主持人:罗新(北京大学)

罗丰(宁夏考古研究所)

一个王字传统的建构与流行:集王圣教序碑的历史考古学考察

朱玉麒(北京大学)

鄎国长公主碑——御书刻石与集本流传

胡鸿(武汉大学 )

从马援铜柱到溪州铜柱——文本与物质的交错互动

10:40-12:00(第二组)主持人:刘后滨(中国人民大学)

徐冲(复旦大学)

北奔琅邪王氏与北魏洛阳时代的墓志文化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

崔万石墓志与崔万石鱼符

Xin Wen 文欣(Princeton University)

Life Re-Written: Reading Double Muzhiming in Tang China(重写的生命:唐代双墓志解读)

11 月/1日(周三)下午:

2:00-3:20(第三组)主持人:孟宪实

叶炜(北京大学)

试析北朝隋唐墓志中的不书志主名字现象

黄正建(中国社会科学院 )

唐人文集中墓志与石刻墓志异同小议

Alexei Ditter 狄磊 (Reed College)

Orality, Textuality, and Materiality in Self-Authored Entombed Epitaphs of the Tang Dynasty (唐代自撰墓志中的口传性、文本性和物质性)

3:40-5:00(第四组)主持人:侯旭东(清华大学)

刘屹(首都师范大学)

佛灭之后:中国佛教末法思想的兴起

Stephen R. Bokenkamp 柏夷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玉釜遗香:墓志铭中的唐代金丹资料初探

孙英刚(浙江大学)

长安的钟声:宗教信仰、寺院生活和城市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