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养师顾中一  ·  睡很久还是累,这个原因你每天都做却不知道! ·  昨天  
丁香医生  ·  巧克力别放冰箱!好的保存方式其实是……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月经期间能喝咖啡吗?会伤身体吗? ·  3 天前  
丁香医生  ·  买雅顿金胶、粉胶前,劝你先看看这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真正阻止你变瘦的,可能是大脑里的这个小东西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24-09-11 12:01

正文


变瘦最难的是什么,那必须是管住嘴啊!


但是,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正在减肥的朋友,生活的主题就是一个字:吃。


  • 早上一到工位,就开始思考今天中午要点什么外卖;

  • 吃着午餐,就已经考虑晚上做什么菜;

  • 无聊时不是去找点事儿做,而是先找点吃的......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这不是 TA 嘴太馋,也不是自制力差,而是要怪大脑:


食物雷达太敏感了!


研究人员发现,这世界上就是有人会更容易捕捉到有关食物的一切信息(变瘦也就更难)。


就好比脑内有一台全年无休的转译机器,不受控制的把任何消息,都尝试转化为食物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真 · 满脑子都是吃。




食物雷达敏感的人

管住嘴真的好难


科学家早就发现,胖的人之所以相较于健康人群(瘦子)吃得更多,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食物线索反应(FCR)」,也就是「食物雷达」更敏感。


这群人在面对与食物有关的信息时,即便并不感到饥饿,也容易产生吃吃吃的冲动和欲望,生理性地分泌胰岛素和唾液,并不自觉把注意力更多分在食物上[1]


食物雷达是怎么一步步「让你想吃」的呢?


敏感的雷达超长待机,只要醒着就会想起吃。 


到点才想到吃饭的朋友可能很难理解,有些人的食物雷达,是全天候不分时段地开启的。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无论是在刷牙、逗猫、工作……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脑子里都会不受控制的,想到美味的食物。


可以说只要是醒着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思考「吃」还是「不吃」[2]



如果你看到这群人盯着手机突然开始若有所思,拿起又放下,眼神突然放光又突然黯淡,不要怀疑他是遇到了什么事。他大概率只是食物雷达开启了:此刻正在纠结点什么外卖呢。


没错,这个过程早中晚每天他们可以循环往复无数次,乐此不疲(哦,忘了,还有下午茶和夜宵,顿顿都不能落下!


更扎心的是,生活里的任何信息,都能被食物雷达捕捉后,翻译成「吃」。


气味、画面、情绪就不说了,雷达敏感的人,甚至只要看到一个色块,就能在大脑中自动与食物产生关联。


比如看到红黄配色,就会想到麦当劳;



看到红白配色,想到的不是也门国旗,而是肯德基;



哪怕是人物的一句台词,都会误触某个食物雷达的开关......



总之脑子非常擅长产生食物相关的联想,不论输入什么信息,都会自动激活「吃」的反应[4]



敏感的食物雷达,还会无限放大吃的快乐。


这类人,不仅能回忆起食物本身的口味,还能联想到上一次进食的场景以及带来美好的体验。


同样面对一瓶冰镇可乐,有些人只会想到是甜甜的气泡水,而食物雷达更敏感的人,可以想起某个夏天运动之后,喝到冰镇可乐瞬间的巅峰体验。


一旦想到,他们就会期待现在立刻马上就「开上一瓶」。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管它开心还是不开心,食物雷达敏感的人,真的都能想到吃:


加班累了应该吃个火锅;

和另一半吵架必须来一桶炸鸡;

今天天气太好得配一杯奶茶;


食物和解压、快乐那必须是强绑定的 cp 关系啊。


而且食物雷达更敏感的人,对于「吃饱」的反应往往更迟钝。


吃的时候不自主地往嘴里炫,经常是等到站起来了,才发现吃撑了。


这是大脑对美食反应过度,丰厚奖赏机制盖过了饱腹感的信号,越吃越开心,越开心越想吃,导致最终摄入超过真实需求的热量[6]


管不住嘴的结果嘛……当然是更容易胖。


科学家总结了 6 个可以用于衡量食物线索反应(FCR)的经典问题,可以作为自我对照的参考,分数越高,食物雷达越敏感。


快看看,你的雷达敏感吗?


测一测你的食物雷达有多敏感吧?

来自食物情绪反应量表翻译版(仅供参考)

请认真阅读以下描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句话的认同程度进行打分(非常不赞同 -2 分,不赞同 -1 分,中立 0 分,一般赞同 1 分,非常赞同 2 分)

1.面对我喜欢的会让人发胖的食物,我会特别想吃,至少得尝一下。

2.好吃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感到失控。

3.对于爱吃的食物,我没有自制力可言。

4.无论怎么努力,我都没办法停止想「吃」这件事。

5.渴望食物的念头让我陷入内耗。

6.我好像老想着吃东西。




食物雷达敏感

可能是天生的



灵敏的食物雷达,可能从我们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有研究发现,在幼儿阶段部分人群的食物线索反应(FCR)就会增高,并在整个儿童时期保持稳定。甚至有母亲报告了 3 个月大婴儿的食物雷达反应值(FCR),并正确预测 TA 之后反应增加情况[7]

这说得不就是那个:小时候吃啥都麻麻香,随便一颗糖就能骗走的,枕头底下偷偷藏饼干,妈妈一说开饭跑得比谁都快的你我人嘛。


另一项关于肥胖行为易感性理论的研究发现,食物线索反应(FCR)从 3 岁开始就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应可能会显著增加一生中肥胖的风险[8]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食物雷达的灵敏度,还会在后天得到强化。


比如经常吃高脂高糖饮食,此后对于垃圾食品的雷达会更敏锐,渴望也会更强烈。


图片来源:文献加工


比如把吃东西和快乐、享乐等体验做关联,下一次感到压力大、沮丧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做出吃东西来补偿的选择。


还有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食品广告,食物雷达敏锐的人,每在身边、媒体上、聊天中接收到一次,就会引发吃的强烈渴望,并立刻下单[9]


图片来源:网络


雷达被训练的越来越敏感,脑子里像是有个大喇叭,时时刻刻在嚷嚷:






食物雷达敏锐的人

减肥需要一些技巧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敏锐的食物雷达,有助于人在资源匮乏时期生存,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握住任何补充能量的机会[4]


在远古时代,这是一项关乎生死的能力。


但在食品充足,热量过剩的现代社会,食物雷达敏感,反而变成了一种忍耐力挑战。


最头疼的就是减肥,是真的管不住啊。


计算卡路里、节食、吃减脂餐,都会很难坚持,因为这意味着与曾经带来快乐的行为做对抗。


这时候更关键的,不是计算吃了多少热量,而是要学着控制对食物的预期,戒掉「多余」的依赖。


不妨调整下思路,试试「正念饮食」。研究发现,当食物雷达敏感人群用这种方式对于减肥效果的保持更持久,不容易反弹。


第一,享受你吃的每一口食物,不要再想热量了,享受它!


正念饮食,即有意识地、时刻关注我们的食物,但不加以批判,目的不是减肥,而是帮助我们享受当下和食物,并鼓励全身心地投入到饮食体验中[10]


无论是哪种食物,都试着闻一闻它,观察一下它,慢慢品尝它,感受它在嘴巴里带给你的快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不用过度阻挡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向往,无论是正餐、零食、夜宵……可以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要吃它?是饿了还是为了快乐?

  • 如果为了获取快乐,是不是点一小份,也就够了?


例如想吃巧克力时,就去吃吧。不要为了减肥,绕过内心最想要的选择,用其他食物替代,最终反而吃了很多额外的食物。


图片来源:pinterest 翻译


第二,识别饱腹感,饱了、快乐够了就可以停下来了。


很多时候,不受控制的吃东西,并不是饿了,而是不自主地会把手伸向食物,机械地吃东西。比起算热量,食物雷达敏感的人,要更多地提醒自己:


「我饱了吗?再吃我还快乐吗?」


学习控制对食物线索的依赖和快乐预期,有意识地在吃饱时停下,你会发现,你在收获快乐食物的同时,热量自然就会少下去。


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先天优势:丰富的食物雷达,让我们能比其他人,更大程度地体验到美食带来的快乐呀。


不需要为此感到愧疚,这不过是你的大脑,帮我们筛选了一种以食物为中心的生活。


图片来源:《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作者:乔舒亚·巴克曼


一个小彩蛋:是谁看了封面图想点蛋挞吃了(评论区集合)。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van den Akker K, Stewart K, Antoniou E E, et al. Food cue reactivity, obesity, and impulsivity: are they associated?[J]. 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 2014, 1: 301-308.

[2] Mason A E, Vainik U, Acree M, et al. Improving assessment of the spectrum of reward-related eating: the RED-13[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 8: 795.

[3]https://www.neiduo.com/what-is-food-noise-and-how-to-eliminate-it.html

[4]Hayashi D, Edwards C, Emond J A, et al. What is food noise? A conceptual model of food cue reactivity[J]. Nutrients, 2023, 15(22): 4809.

[5]Sim D E K, Eichen D M, Strong D R,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ood cue responsivity scale[J]. Physiology & behavior, 2023, 258: 114028.

[6]Epel E S, Tomiyama A J, Mason A E, et al. The reward-based eating drive scale: a self-report index of reward-based eating[J]. PloS one, 2014, 9(6): e101350.

[7]Manzano M A, Strong D R, Rhee K E, et al. Discordance between assessments of food cue responsiveness: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in youth with overweight/obesity[J]. Appetite, 2023, 186: 106575.

[8]Carnell S, Wardle J. Appetite and adiposity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a behavioral susceptibility theory of obesit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8, 88(1): 22-29.

[9]Llewellyn C H, Fildes A. Behavioural susceptibility theory: Professor Jane Wardle and the role of appetite in genetic risk of obesity[J].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2017, 6: 38-45.

[10]Nelson J B. Mindful eating: The art of presence while you eat[J]. Diabetes spectrum: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7, 30(3): 171.

[11]Nummenmaa, L., Saanijoki, T., Tuominen, L. et al. μ-opioid receptor system mediates reward processing in humans. Nat Commun 9, 1500 (2018).


策划制作


合作作者:洋葱圈

策划:阿发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