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欢迎您关注他们。
文|猫丝图
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很多城市之间的合并和重组在所难免。这种合并往往伴随着“一体化”之名,行的却是吞并之实。地区内的大型城市会趁机占小城市的便宜,让对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后花园。
广州和西南侧的佛山,不可避免地也会陷入这样的暗流中。但佛山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底力和经济模式,仍然在这个潮流中稳住阵脚不失,确实是一个奇迹。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广佛一体化中佛山的底气何在。
真正的佛山和人们印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干净的高楼、碧蓝的天空、通畅的街道,这里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来这是一座因佛而立的城市,多少带有一些仙气。
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两尊铜像来到此,开启了佛山和佛学之间长达千年的羁绊。法师走后,佛寺坍塌,人们逐渐遗忘了这里曾经的宗教盛况。重新发掘出佛像,已经是200多年后的事情了。
由于佛像埋藏地还带出了人们急需的泉水,让这些佛像顿时带上了神秘色彩,当地人于是将此地命名为“佛山”,纪念这次事件。
佛在中国与禅几乎相提并论,因此佛山又被称为“禅城”。这也是现在佛山市中心区的名称来历。这是佛山人都如数家珍的城市典故,也是佛山文化底色中最深层次的一笔。
除了和佛学的缘分,佛山还是粤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毕竟就在广府门前,佛山的文化地位在整个岭南都算得上崇高。
岭南文化中最得精髓的粤剧和舞狮,均发源于佛山。佛山祖庙内的万福台坐南向北,见证了粤剧几百年的兴衰。
不过真正让人们记住佛山的,恐怕还是这里深厚的武术根基。佛山武馆,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赫赫有名的金字招牌,从这里走出的武术大师通过后来香港电影的传播,在大众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佛山无影脚”这样的冠名功夫,更让佛山的号召力得到了提升。比起一般的城市,佛山城的文化感染力非同一般。
历数这些城市历史,很难不让人感叹,佛山竟然是一座几百年来就是以创新立根的城市。
深圳的年轻是因为涉世不深,佛山的年轻则是因为不断蜕变的城市文化,简直就是城市里的不老妖精。
于是今日的佛山,依靠的不是它的文化底蕴,而是一批具有前沿思维的民营经济,就不令人感到特别奇怪了。
现代的佛山其实是一个晚近的概念,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座用五个小城市拼起来的大城市。
北侧的三水和西侧的高明经济稍弱,也没有走出特别强势的民营企业,在佛山朋友圈里的存在感比较低;中间的禅城是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组成现代佛山市的核心,却不是最中坚的力量;顺德和南海将市中心从两侧包住,却对佛山这个概念缺乏认同感。
佛山是一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工业产值多年来都位列全国前茅。2014年,佛山GDP总量为7600亿元,其中工业的贡献超过4000亿元,是当仁不让的经济火车头。这些制造业企业,大多分布在顺德区和南海区,它们的傲娇也由此而来。
对大概念缺乏认同感的,往往是富庶地区。正如靠近上海的昆山人不认为自己的苏州人一样,顺德和南海也不太认同佛山。
这两个区是佛山乃至整个广东的隐形富人区。尤其是顺德,说不定就能在街上遇到一个中国民营500强的老总。
吓得我局的宝宝不敢去顺德了…
分分钟拉低成条街的嘅平均收入…
在顺德,诞生了以美的和格兰仕为代表的电子电器行业、以碧桂园为代表的中高档房地产业、以顺丰为代表的快运速递行业等一系列强势企业。
这些企业的名号,在全国都鼎鼎大名,也难怪顺德人会言语间选择性地遗忘自己也是佛山人。
这种经济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分离,让佛山在外地人面前经常受到“不团结”的指责。这个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但对佛山仍然显得不公平。
这是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集群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
制造业集群,主要依靠上下游产业链的集群,只要有限的几个相关产业配套完成就能开工上马。
现代物流快捷稳定,很多工业区甚至连这种产业集中度都可以放弃,直接和远方的低价供应商合作即可。
再加上制造业企业往往占地多、单位面积产出少,只能散布在一个相对广大的范围里。
作为一个专业的地理号
在这么严肃的讲解段落中插表情包
显得我们更专业了(迷之微笑)
好啦,这套表情的来由
广东省以外的同学应该get不到笑点
欢迎广东人民评论区讲解~
而服务业则要求高度差异化的集群。一个区域里,要求最大限度地集中各类服务业提供商,让客户能一站式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金融、保险、银行、零售等行业往往互相吸引,形成一个商业圈。这样的商圈长期演变,就会成为一座城市的经济绝对中心。
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纽约这些超级城市能被人叫得上号的城中心区,便是这个逻辑的产物。
主要产业是制造业的佛山,则只能忍受没有一个绝对中心的苦恼。禅城区虽然贵为市中心,却对顺德和南海的事务缺乏控制力,政策倾斜更加激化了这一情况。
上世纪末,顺德被选为现代化城市试点区,被赋予了一部分地级市的权限。当时的顺德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自由管理的权限,越过佛山直接向省政府汇报。
尝到甜头的顺德面对再想收回权限的佛山,就常常有些急眼。不过这样的矛盾还无关宏旨,佛山真正应该紧张的问题在广佛一体化上。
“广佛一体化”或者说“广佛同城”是一个早就被提出的计划。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粗略地提出了一个大广州的概念,让他钟爱的广州成为世界级的港口。这个计划此后不断被人改头换面地提出,但是至今还没有彻底落地。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广佛同城”在遥远的20世纪就提出了!
佛山确实离广州太近了,扼守住广州西南侧,逼得广州只能向东侧扩张。在东莞也崛起之后,广东的最大势力范围其实已经被两者彻底限定,也许对于一个大广州计划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靠着广州这么近,却还没有被无情地吞并,显然佛山是自有一套办法的。上一节提到的制造业实力,就是佛山通过经济自主的方式抗拒广州渗透的主要支柱。
和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后大多走上的国资和外资制造业的路线不同,佛山的制造业几乎全都是民营资本在运作。
由于民营企业思路活、对市场的感觉更敏锐,对政策扶持的需求就不高。作为政治中心的广州,在民企眼中,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在企业文化气质和经营理念上,这些大胆的企业家更和来自广州的国企文化格格不入。
广州引以为豪的经济渗透力,在佛山更是水泼不进。2014年,庞大广州的工业增加值只比小小佛山高出了15%左右,工业总产值甚至还没有佛山高。
已经把民营制造业做到极致的佛山,似乎根本也看不上广州的制造业基础。这样在广州面前,佛山当然更加硬气。
不过随着广佛地铁的修建,和两城出租车一体化的建设,人们估计某种意义上的“吞并”还是在所难免。这对于广州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加上佛山的GDP,大广州已经有了赶超北上两大佬的实力,更能按住蠢蠢欲动的深圳。可这样的一体化却可能给佛山带来人才和资本流失的悲剧。
但广佛同城十年过去了,外界的担心好像没有成真。佛山没有因为交通和通信上的合流而被广州吞没,反而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高速增长。民营资本对国资外资的基因抗性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实在的原因还是佛山独特的竞争策略。
不少广州人拿着广州的工资住在佛山,图的就是一个生活惬意。和广州忙忙碌碌的城市氛围比起来,佛山的生活节奏就要缓慢很多。
不仅如此,相对低廉的房价物价,和清爽干净的环境,也让人才在离开时要好好留恋一番。反正从佛山坐地铁进广州比从花都进城还方便,留在佛山何乐而不为呢?
在禅城喝喝茶,去顺德谈个生意,跑三水高明的生态园度个假,大概会成为越来越多忙碌广州人的真实生活吧。
至于佛山人自己,当然是偷偷跑到南海看靓妹,以免被广州人把走啦。
来源:地球知识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