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彩虹计划”
比往年早了两个月
今天是教师节
我们在贵州的深山里
挖到了第一批老师和孩子的故事
“汇聚爱心,成就梦想”,由浙商银行、浙江电视台6频道、浙江省阳光圆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
大型公益助学行动“浙商银行彩虹计划”
,在今年教师节的前夕,悄然启动。我们浙商银行的志愿者和
记者一起,奔赴贵州、湖北、湖南、四川,寻访家庭困难、坚强有梦的山区学子。
彩虹计划寻访的第一站,名字很长: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大田乡茶马镇兵务小学,兵务小学在
茶马镇兵务村最高处。
和记者一起深入贵州山区的,是浙商银行员工志愿者刘渊,这些天,他从山里发来了一些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故事。
晴隆县距离贵阳市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兵务小学距离县城还有两个多小时崎岖的山区公路,因为山路陡峭和路面塌方,车速只能保持在40KM/H以下。
学校没有规整的运动场,男孩子最爱的游戏是掷纸飞机,女孩子玩着最原始的橡皮筋。
小学经常停电,用货车的轮毂敲上下课铃。
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独立性很强。
她叫王小张,六年级,她要照顾弟妹,还有病重的奶奶。家里距离学校有1小时山路,由木头和稻草搭建而成。
志愿者刘渊告诉我们,他感受最深的是:
当一名乡村教师反哺家乡——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种精神传承。
“很多年轻老师,都是本地或者附近的原住民,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曾经的老师,就是这样培养了他们。”
何校长告诉我们
何校长2013年到兵务小学就职。因为学校海拔2000米左右,水资源电资源常年匮乏,缺水停电时有发生。“留守学生的寝室,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安装热水器,孩子常年到室外打一大桶水,用冷水洗澡,冬天实在太冷,很多孩子一个学期都没机会洗澡。”
目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90后居多,随着一些年轻大学生来到这里从教,孩子们的课程,从最初只有主科课程,到现在已开设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副科课程。
下午放学后,计算机老师们,会帮助住校的留守学生与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视频通话。音乐老师会带着孩子做律动操。
学校的师生规模,从最初的学生人数286人,教师13人,到本学期学生人数346人,教师19人。
计算机老师李仕
芬
90后
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回来教书。
计算机老师李仕芬和英语老师胡静,都是90后,大学毕业后返乡任教。
“大学还没毕业时,我就常常回想家乡曾经就读的学校,残破的课桌椅,稀缺的水资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语文、数学,这种种回忆让我魂牵梦绕,我知道家乡的教育需要我,所以我回到了这里,给山区的孩子带来的计算机课。”
教务主任洪利
90后,在这里教书4年
她展示了一些学生制作的小礼物,其中有封信,让人印象深刻。
“这封信是一个留守孩子写给我的,我每隔一个月就去孩子家家访一次,要走一小时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