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是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独家合作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我们专注于关注三个方面:1、基于科学的发现;2、真正的科技创新;3、深科技应用的创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DeepTech深科技

植物是如何交谈的,它们也会哭喊么?

DeepTech深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25 16:09

正文



去年5月,资深护林员沃莱本(Wohlleben)出版了一本书,意外走红,名为《树的隐秘生活》。这本书声称树木可以相互交谈。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简单地说,植物也像昆虫等动物一样,能与其他个体或其他物种交流信息。


仔细想象一下新收割的草或粉碎的鼠尾草的气味,组成这些香味的化学物质会告诉其他植物做好准备以抵抗攻击或召唤掠夺性的昆虫来保护它们。这些耐人寻味的气味可被视为警告的呼喊或寻求帮助的哭喊。



《The Happening》讲述了一个在全球自然环境危机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中一家人求生的故事。


当植物被感染或者被吃掉时,它们会释放一系列挥发性分子到周围的空气中。附近同一物种植物,甚至其他物种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之后,将不那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通过产生毒素或其他物质使其变得难以消化。这些变化通常不会马上发生,但在必要时,相应的基因将更快速地做出反应。


也有证据表明,不同地方的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着微妙的区别。因此,如果植物之间在交谈,那么它们甚至有独特的语言或至少有区域性口音。


植物在交谈吗?


但是这种沟通,与人类所了解的一致吗?目前,我们还不明确植物是否有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的途径向其他植物传递信息。例如,在油炸洋葱时,我们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刺激到眼睛,但这并不意味着洋葱在跟我们说话。所以,这些到底是确实的消息,或只是机会主义者所利用的化学信息?

 

似乎更可能的是,这些信号的触发不是为了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的树木或植物,而是为了快速且高效地从个体其他部位获得消息。有害生物或细菌病毒往往会从树的一个树杈跳转到最靠近它的另一个分支。但是,向这些分支发出迫在眉睫的攻击警告可能需要经过树的大部分部位,如果该信息必须在植物体内传递,它将会被备份。对于一棵大树来说,信息传递可能是几十米的旅程。


信号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同时,也可以直接传递到最接近攻击部位的分支。然而,这些挥发性信号可以被化学物质所到达的任何植物“偷听”。因此,其他非信息目标树木也可以通过响应加强它们的防御能力,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信号,是沟通还是窃听呢?


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也许内部的信息系统选择帮助附近的植物,这些在信息源附近的植物往往与信息源有亲缘关系,它们能“听”到信息,“亲属选择”是进化的经典范例。然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是不加选择的,其他植物和微生物都可以利用。有时,这些化学物质“信息”可以吸引害虫或寄生虫,导致自身受到攻击。例如,粉碎鼠尾草的味道没有保护它免受人类的破坏,反而促进了人类对它的攻击。



地下的信息传递


并非所有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空气来完成的。绝大多数植物与土壤真菌存在共生关系。通常,我们倾向于认为森林真菌指的是地面的蘑菇和毒菌,但其实只有经过有性繁殖后这些蘑菇和毒菌才会冒出来。真正的真菌是一个细长的细胞,通过森林地表进行传播。



真菌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树木为真菌提供糖分,而真菌帮助树收集水分和土壤养分。许多植物都可以通过同一株真菌的细胞在地下形成沟通网络。有时,当一个植物遭受损害时,通过土壤真菌与它相连的其他植物将保护自己免受未来的攻击;而其他在相同距离内,但没有与之相连的植物则不会接收到警告。这种真菌网络是信息的另一种载体,一个真正的树木万维网。


但是,是谁在控制这个万维网呢?这些消息由真菌转达,也许它是信息的真正掌控者,从它的一个寄主植物中收集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其他寄主,以保护自己的“收入”。真菌帮助植物进行沟通,可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们可能会优先帮助其最优秀的养分供给寄主,无论这些寄主是否与发送消息的植物有关系。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的信息可能会最终被传递给不相关的第三方,这是为了使信息载体从中获利。在这种方式中,真菌有点像一个社交媒体公司,听取并从它的用户信息中受益。


因此,我们回到这个问题,这些实例是否是我们所定义的通信。任何促使人们更多地思考植物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也许正是让树木看上去更像我们人类的潜意识,使我们忽略了它们的本质。作为一个略带嬉皮士气息的学生,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呢?是树木及其他植物流畅地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方式。

 

也许,植物只是利用它们所接收到的化学物质来塑造它们的适应能力,这是它们适应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我在思索,树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更加关注我们人类的活动而不是它们自身。


编辑:宋杨




招聘

编辑、视觉设计、实习生(编译)

地点:北京

联系:[email protected]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唯一版权合作方,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及翻译。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