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民众科学素质和国内相对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为上海提供了创新的环境优势。近年来,随着各类创新政策的深入实施,上海创新创业环境有了明显的进一步改善,直接体现为创新创业行为的活跃。2015年,上海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指数达到168.5,比上年提高10.8点。
发展亮点
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2015年,人才20条、人才30条新政实施以来,上海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集聚支持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海外引才方面,截至2016年10月底,符合“人才20条”条件的市场化认定的184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成功领取永久居留证。截至2016年11月底,符合条件的147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领取了5年期人才类居留许可推荐函和人才签证(R字签证)推荐函。2015年下半年试点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沪就业以来,有 81名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就业。国内人才集聚方面,通过“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这“五类人才”绿色通道落户目前126人。
创业生态蓬勃发展。
上海新设立企业数比例从“十二五”前3年的15%左右迅猛上升到2014、2015年的20%左右。500余家众创空间孵化机构有九成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自贸区新设企业占比大大提高,2015年新设企业1.8万家,相当于25年来新设立企业总数的10%,以全市1/50的面积,创造了1/4的地区生产总值。信息化设施水平增速明显,用户可下载速率领跑全国,2016年第三季度达到13.54Mbit/s。
创新政策成效显著。
2015年,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税收减免额等合计269.7亿元,同比增加37.2%,增幅比例远超历年。两项减免税额相当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比例,从2010年的60%上升到2015年的97%。“多予”不如“少取”,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有效破解。2015年,上海落实推进《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加快修订。全市共计11所高校、科研院所已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初步取得一批成功案例。如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成功试点“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的成果转化路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全校知识产权许可数量与2014年相比增长231%、知识产权转让增长近2倍、技术转让及许可年收入增长420%。
04.
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