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Z世代爱上了充满性缩力的玩意儿 ·  3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胡吃海塞的春节后,不出意外需要喝点熟普了 ·  3 天前  
新周刊  ·  最近这十年,谁在改变着人类生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你凭什么穷得那么心安理得?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8-12 20:30

正文

作者:狮小主

读者(ID:duzheweixin)


研二刚开学的时候,隔壁寝室的两个女孩儿小萱和方静因为奖学金的事闹翻了。


没有被选上的小萱气汹汹找到辅导员办公室,进门就问:“老师,为什么研一的时候申请助学金,就能考虑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到了奖学金就不行了?


我和方静的卷面分数一样,只是量化成绩比她低了几分,但我的成绩完全符合申请一级奖学金。她钢琴弹得好,歌也唱得好听,轻轻松松比别人拿更多量化分,还不是靠着家里有钱!她家条件那么好,还争这些干什么?”


“小萱,奖学金的考量标准,不是比谁家更穷,谁身世更可怜,照那样说,学校每年应该把这笔钱颁发给流浪汉和乞丐。一级奖学金的名额只有一个,只能授予最优秀的那个学生。


方静在担任班长期间,不仅为班级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同时成绩优异,而且这是大家投票的结果,不能因为她的家境优越就不把荣誉给人家。这不公平。再说了,荣誉不是天生就该属于某个人的。”


小萱听完羞愧不已。


有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将贫穷当成一块筹码,来换取世界的同情和怜悯,却忘了同情终有尽时,怜悯终有限度。


至此以后,小萱一改以往以可怜示人的形象。


她更加刻苦,同时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研三,她如愿拿到了国家一级奖学金,并且成为了院系三个省级优秀学生当中的一个。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她受邀上台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


演讲末尾,她说:“趁着我们还年轻,希望还没有磨灭,不必自怨自艾,因为无论你怎么抱怨,贫穷总是和富有为邻,愚笨总是和聪慧并肩,弱小总是和强大同行,我们无法改变家世和天赋,但绝不能让品格和操行也因此卑微蒙尘。


请相信贫穷只是一个过程,而远非结果。尽管这个过程可能甚为漫长,但漫漫旅途,寒冬过后,春暖花开,终有一达。”


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实习后,接触到的社会上的形色人等更多,愈发觉得当初发生在小萱身上的事情并非孤例。


我所在的单位有个女孩儿,每次月初发工资,月中购物,月底银行卡余额通知,她都要大肆哭穷一番。


大家就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小穷姑娘”。


有天,她私下在群里说:“我觉得主管总是针对我,就连组长都看我不顺眼,这些人,难道没看见我才是每天工作最累的那个人好不好,天天加班,还总挑我的刺儿!”


那段时间,公司选拔了一批年轻员工去对外经贸大学深造进修,她在的市场部是重点选拔范围,但是名额里面却并没有她,加上月初的选题会上,她的PPT中多处数字纰漏,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通,组长为此专门找她谈话,一连串的事情,让她觉得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那天中午午休,她照例一边吃零食,一边刷娱乐新闻。


忽然她一脸开心地跟我们说:“听说没!这批离岗去进修的人只能领40%的工资补助,大学四年还不学呢,短短一年能学到什么!浪费一年时间,北京房租这么贵,到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太不划算。幸好没选我,谁去谁是傻子!”


这时,部门领导刚好进来。


气氛一下子陷入空前的尴尬之中。


“你刚来面试的时候,听到部门有外贸业务,嚷着要学好口语,这一年多过去了,你口语学得怎么样?我看你买的那些书,有的连书封都没拆。倒是综艺节目一期不落。要不是你一边看娱乐视频,一边做PPT,选题会上能犯错吗?


别光埋怨加班,你怎么不想想,要是你工作的时候多用点心思,不拖拖拉拉,那点工作别人都能完成,怎么你就不行?


我之前给你们市场部报了一套6000多的精品课,后台唯独你没点开学习过一节课,倒是视频网站充会员的时候积极得很。老是哭穷,老是抱怨,怎么不想想你的工资为什么是部门最低的?为什么这次选拔人才没有你?”


领导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


后来我的实习期满,离开那家单位。


一年后这批员工回到公司,成为市场部的主力军,随着公司的业务向海外的拓展,他们所学的知识正逢其时,派上了大用场。


而“小穷姑娘”,则在三个月前,被辞退了。


前同事跟我说:“你可以觉得现状安逸不想改变,但别忘了,别人可不给你这样的机会。丛林法则,群狼环伺,最可怕的就是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贪图安逸和不思进取。一面喊穷哭穷,一面又心安理得。”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别人在针对你,很可能是你自己根本就没有努力的结果。与其整天抱怨和激愤,不如反问一句:“难道不是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候了么?”


而不是碎碎念:“为什么穷的人是我?”


我不相信有谁愿意给自己贴上一个“穷”的标签。


《诗经·大雅》中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可见勤劳致富自古就是一桩美德。


以穷自居而不图改变者,简直是对自己的犯罪。


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电影导演,他讲述了自己刚来北京当“北漂”的故事,那时他兜里只有37块5毛钱,后来打工、开公司,跟人合作第一部电影,中途遭遇投资方撤资,合伙人跑路,留下了一个空壳公司和一屁股债务。


“想躲出去,想跟制作公司的人解释,想把真相公诸于世,但有用吗?那些痛苦依旧加诸在你身上,你躲不掉。后来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理所应当地把这些原因都推到一边,你必须去解决它们。


穷不怕啊,我还能比刚来北京的时候还穷吗?可怕的是别人把你害得很惨,你还想当然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觉得成为一个失败者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多人在挣扎中突围,在低谷中攀登,在险路上通关,都不曾言弃。


看着那些地铁上伸手要钱的年轻乞讨者,我向来不会施以怜悯,你说你歌唱得好我可以为你的歌声买单,但你恰恰四肢健全,不给钱的时候还要底气十足跟人大吵一架。


就连地铁站门口的老阿姨都知道进点袜子帽子卖一卖养活自己,你好好一个人凭什么就只想着索取?


你凭什么心安理得活成一个穷人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