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司法行政
广东省司法厅新闻宣传、服务群众的平台,及时发布司法行政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提供政务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国防部:深感诧异、强烈不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司法行政

清远连山:探索“枫桥经验”新模式!化解省际边界矛盾纠纷

广东司法行政  · 公众号  · 法律 社会  · 2025-02-25 13: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广东首个省际边界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成功运行情况和典型案例。该工作站通过整合两地司法行政资源,积极探索弘扬‘枫桥经验’新模式,为两地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成功化解省际边界矛盾纠纷多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工作站成立背景及目的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是‘两广’山水相连的乡镇,通过搭建省际党建联盟,为两镇探索弘扬‘枫桥经验’新模式创造了契机。工作站的成立旨在整合两地司法行政资源,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省际边界矛盾纠纷。

关键观点2: 工作站的典型案件

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功调解了一起黄某与覃某之间的交通事故矛盾纠纷,通过村民代表、姓氏理事会、调解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关键观点3: 工作站的工作成效

自成立以来,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经受理法律咨询150多人次,解决省际边界矛盾纠纷15宗,涉案人数100多人。此外,工作站还开展了社区矫正联防联控、安全隐患排查、普法宣传走访等工作,并组建了法律援助服务网,将法律援助服务直接延伸至最基层、最前沿。


正文

“两广”边界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如何解决?两地企业产生经济纠纷该向哪个机构申请调解?……广东首个省际边界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自2023年7月在清远连山成立以来,成功化解省际边界矛盾纠纷15宗。该工作站积极探索弘扬“枫桥经验”新模式,有效整合两地司法行政资源,为两地各民族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两广”边界群众在工作站接受现场调解。通讯员供图

“两广”边界群众在工作站接受现场调解。通讯员供图

2024年10月,黄某驾驶小货车在广东福堂镇新联黄屋村渡船路口与骑车返回广西南乡途经该地的覃某发生碰撞,导致覃某的父亲受伤,双方就医疗赔偿费用未能达成一致,矛盾由此产生。在得知可在该工作站进行调解后,双方向该工作站提出调解申请。该工作站迅速响应,安排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经村民代表说事、姓氏理事会说情、调解员说理、律师释法,双方经多次协商,最终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黄某同意一次性支付覃某受伤的医疗费及后续相关费用共计38000元。

据悉,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是“两广”山水相连的乡镇,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相近的民俗、相通的语言为纽带所搭建的省际党建联盟,为两镇探索弘扬“枫桥经验”新模式创造了契机。

2023年7月,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正式成立运行。该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切实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作用,促进“两广”各民族群众团结,依托共同搭建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商共议、共抓共促,有效整合两地司法行政资源。通过统筹协调利用两地人才资源、积极运用联防联控共建共治工作机制、充分结合两地民族风俗习惯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等举措,不断推进两省边界城镇的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切实为两地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福堂镇省际边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受理法律咨询150多人次,解决省际边界矛盾纠纷15宗(两地联合调处4宗),涉案人数100多人,排查安全隐患30次,两地联合开展普法宣传走访6次,覆盖群众600多人。工作站开创了社区矫正联防联控新模式,对跨区域的社矫对象请假、医疗、经营性等外出行为进行联防联控,不断加强社矫管理能力、避免出现脱管、漏管的风险隐患。同时,以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龙头,组建了驻镇(村)法律顾问为骨干,各村小组法律明白人为补充的法律援助服务网,让法律援助服务直接延伸至最基层、最前沿。

来源丨清远日报( 记者 黄馨,通讯员 何桂榕




花了 · 来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