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JPCAP)
中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计划(JPCAP)于2010年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发起,旨在促进建立地方间协作网络,共同改善空气质量。为响应该政策,各地区城市开始通过各种非正式和正式机制进行互动,如定期召开会议、分享空气质量信息、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共同落实政策措施等。
本研究样本包含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6个JPCAP地区的76个地方城市,这些地区在地理上有效代表中国城市,占全国人口的40%,占2019年GDP总量的53%,表1汇报了6个地区的地理规模、设立时间和其他网络信息。此外,区域网络内的城市具有等级不同的地位和权力。
表1 JPCAP计划中的六个区域试点网络的信息
2.2 协作流程、网络位置和行动者层面的网络绩效(Collaborative processes, network position, and actor-level network performance)
从个体参与者参与的角度来看,以过程为导向的协作流程存在三个关键要素:谈判、承诺和实施,根据现有文献,表2总结了三个要素的特点。
表2 先前理论框架和JPCAP网络中的协作过程
以往研究经常将网络视为一个整体。然而,协作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体参与者,他们参与网络以更好地实现其组织目标和利益。协作动态是由网络参与者的行为(例如,分配用于协作或执行指定任务的时间和精力)及其结构位置(例如网络中心性)塑造的。中心性(network centrality)是网络位置研究的核心概念。网络中心性确定了网络中节点相对结构的重要性。本研究关注一种常用的网络中心性度量:亲密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这是一种用来衡量某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亲密程度的网络分析指标。亲密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即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距离越短,亲密中心性越高。图2为理论框架。
图2 参与协作过程和网络地位对参与者层面环境绩效的影响
2.3 假设提出
第一,现有文献认为,面对面会议是网络中有效的沟通方式,故本研究假设:
H1:一个城市参加联席会议(joint meetings)越多,其空气质量越好。对于亲密中心度得分较低的外围城市,这种正相关关系更为强烈。
第二,地方间协议是最流行的协作工具之一。它可以是非正式的“握手”协议,也可以是一份详尽的正式合同。本研究重点关注正式记录和签署的协议,研究假设:
H2:一个城市加入的地方间协议(interlocal agreements)越多,其空气质量就越好。对于亲密中心度得分较低的外围城市,这种正相关关系更为强烈。
第三,共同设计协作计划后,继续监控联合实施过程至关重要。故本研究假设:
H3:一个城市参与的联合实施(joint implementations)越多,其空气质量就越好。如果权力失衡带来不平等或逃避责任,那么对于紧密度中心度得分较低的外围城市来说,这种正向关系会更强。此外,如果网络成员充分承担其共同责任,那么对于具有较高紧密度中心性得分的主导城市,这种正向关系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