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明天,金融市场就要开市了,想想都刺激。
这个假期,安慰人的鸡汤你们已经听了很多了,我这里就不说了。
我今天这篇文章既不是来带节奏,也不是来做预言家,只是来说一些我的真实想法,有关于疫情的走向,有关于金融市场。
我说的这些“想法”可能都是错的,请大家保持独立思考。
本文将讨论的问题如下:
1.疫情和股市、经济的关系
2.关于本次疫情最近的数据分析——是否迎来拐点了?
3.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有多久?
4.意淫节后开盘的走势
5.如果要买,买什么方向?
开篇先说两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结论:
1.疫情数据可能在下周就将出现实质性拐点
2.A股大概率会在节后一周的极端行情中一次性定价完成。
1
疫情和股市、经济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历史。
我这两天在家集中读了数十份关于2003年
SARS病毒时期对于各行各业基本面的影响以及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报告。
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概括起来,无外乎一下几点:
(1)由于物流和交通系统被阻断,
对于大部分的行业均有负面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同。
(2)其中影响最大的行业包括
旅游业、航空、机场、餐饮业等于居民出行高度相关的行业,2003年收入平均下降幅度为30%-50%。
(3)国内的北京、广东、江苏、天津、湖北等主要省份、直辖市被世卫组织宣布的SARS“疫区”,但事后看来并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其次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疫情的走向与股市的关系。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述,我画了一张图:
稍微解释下这个图
1.2003年春节后先是走出了一波“红包行情”,从1311点涨到了1649点,最高涨幅25%。(
Ps:与本次武汉肺炎爆发前A股的走势非常相似,但在上涨幅度上本次明显要小于2003年那次。
)
2.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并没有扩散出去,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单位刻意瞒报以外,当年的互联网设施、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效率也远非今日可比,因此没有引起全国的重视,所以这段时间的股市,同样没有任何反应。
在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引起全国恐慌,股市的持续下跌也随之而来。
此后几个月全国一心抗击非典,在各种措施的强力出台下,该隔离的隔离,加上随着夏天的到来
,
病毒活性降低,很快在5月疫情就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指数又一路阴跌了几个月,于11月的1307点见底,从高点累计下跌20%。
从2003年底开始由于情绪转变,大盘走出了一轮涨幅高达35%的大行情。
这意味着:
进而,我们能推论出:
与其去预测股市节后开盘会怎么走,不如多分析疫情的数据,提前预判疫情的大致走向。
重点说一
下,在非典集中爆发和得到控制后各大行业的市场表现,其中在非典集中爆发导致的大盘下跌期间,医药生物行业表现靠前,而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跌幅较大,平均跌幅在15%左右。
而事实上,生物医药的表现事后被证明只是昙花一现,到了2003年底那波涨幅35%的行情中,生物医药板块全部跑输大盘,风水轮流转,涨幅居前的都是前期下跌较深的消费、科技行业。——
相信有觉悟的老铁已经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这对节后的抄底策略具有显著的指导性意义!
此外,需要明白,2003年和如今还有一点不同就是,2003年时还是散户市场,如今虽然A股的散户比例仍然很高,但已经渐渐转变为机构力量主导的以价值投资为主的市场,定价更加充分和有效。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节后的第一周大概率会“一步到位”的原因之一。
2
前两天推送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我个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极有可能已经走到了高峰,随后会迎来拐点,最后强调了需要连续两天的新增数据朝着同一趋势边际下滑来最终确认拐点是否形成。
当时我人还在国外,写得比较粗糙,逻辑也有明显的瑕疵,最后也很遗憾,并没有如期出现我假设的拐点情况(原因后面我会说)。
本次我打算从更多的维度,以最近官方公布的更全面的数据,再来谈谈我个人对这场疫情的看法。
这张是我今天动手整理的由卫生部发布的全国最新疫情数据。
第二张是我单独把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增确诊数据给拎了出来。
我先解释一下以上数据的逻辑:
(1)这里面最重要的数据有3个,第一个是确诊人数、第二个是疑似人数,第三个是死亡人数。
它们的逻辑关系为:
疑似人数是确证人数的前瞻指标,在疑似人群中超过50%都会在接下来的几天被确认为新增确诊人数——也就是说如果疑似人数增长的斜率仍然超过确诊人数,就意味着确诊人数还会继续不断加速增长。
反之,如果疑似人数提前见顶并走入下降通道,确诊人数也会迎来拐点。
(2)根据图2,我们很容易发现1月27日的数据非常怪异,武汉的新增确诊人数增长了10倍,直接从80跳升倒接近900,1月28日又迅速下降。
武汉本地未公布每天的新增疑似数据,所以我只能凭常识猜测,会出现这种诡异一幕的原因不外乎是:
第一,武汉当地政府在前期存在瞒报的行为,后来发现捂不住了,就集中一次报了上来,就像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样,呵呵。
第二,23日封城后,大量恐慌群众一窝蜂涌入了医院,大量原本只是正常感冒的人在医院里与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所以感染人数一下子冲向一个高峰。
第三,或由于医院的应对能力不足,又或者是诊断试剂盒在24-26日期间出现大面积断货,大量可能已经感染的群众也得不到确诊。
再结合,最近《财经》的一篇深度报道
《统计数字之外的人:
他们死于“普通肺炎”?
》显示由
于大量的发热病人被医院拒绝收治,因此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确诊、死亡病例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这次疫情的全貌。
无论以上的哪一点成立,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的疫情数据都是严重失真的!武汉的真实情况,可能要再过至少一周才能完全的显露出来(火神山也造好了)
但生叔认为,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其余数据应该较为准确,所以,只要把武汉剔除出去,看武汉以外的情况来作为判断肺炎的拐点还是相对靠谱的。
搞清楚了以上这些大前提后,客观理性地说,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拐点或许已经出现,最快未来一周内,我们就能看到新增疑似数据和新增确诊数据双双拐头向下!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
(1)湖北省外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1月30日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并已连续两天下降,2月1日的数据只有669人.
(2)更为重要的是,前瞻性指标——全国新增疑似人数(不是净增人数的那个,不要搞错了),29日新增了700人,而30日只略增加了200人,不出预料,今天早上我非常欣慰的看到,它出现首次下降!
按照下降趋势的成立条件,需要连续两个数据来确认。
如果明天公布的数据继续延续这种向下趋势,那么新增疑似病例有望迎来拐点,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就会出现新增确诊人数出现加速下降的情形。
(3)理解了第(1)点和第(2)点的意义后,我们就知道全国的数据大概率较武汉提前许多出现拐点,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反推出,全国受到感染的人群A,大部分都是与去过武汉,或者武汉出来的人群B有过有过亲密接触而被感染的,而这些A人群里面,极少出现再次传播给人群C、D、E的案例!
这其实与
公开报道出来的那极少数的几例“人传人再传人”的事实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这个推论实在太重要了!这意味着,一旦在政府第一时间封城后,在全国居民自上而下重视起来,人人戴上口罩,人人自觉呆在家“隔离”的措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已经丧失了再大幅扩散大幅传染的能力了!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话,病毒一般潜伏期7天以内,最长不超过14天,今天正好是封城第十天。前面数据爆发很正常,只要等到了下周,新增疑似人数极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4)最后说一点医药这个行业内部的共识,媒体反复宣称这种病毒传染病根本无药可治。事实上,最大的根源是在经济效益上,而不是技术上,因为一般一个新药开发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级的资金搞研发,还要走过漫长的临床时间,等药物开发出来后,疫情早已经消失了,对于开发药物的企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业内通常的做法是拿用来治疗其他疾病的“老药”尝试治疗新的病毒。
全球抗病毒最牛的企业吉利德科学,他们有一个药物叫做remdesivir。本身是用来尝试治疗埃博拉病毒,好消息是他们在尝试用它治疗冠状病毒的重症患者时,昨天这个患者被奇迹般的治好了!
目前吉利德公司已经宣布和中国展开合作,直接在中国开展临床实验,现在根本不缺报名临床的患者,再加上事急从权,如果临床中一切顺利,相信最快一个月后就能报批了!
除了remdesivir以外,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明确规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也叫克力芝)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治疗,这款药物原本是用于艾滋病的患者身上。更早前的报道,1 月 23 日,被确诊感染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服用克力芝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只是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它的药效。
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种疫情根本就不可能长期存在。
如果长期存在,那么一定会有牛逼药企搞出来特效药来消灭它,大不了将过去的抗病毒药物一个一个去试,一旦首例成功了,就马上开展临床试验。
3
在春节放假前最后一篇推文中,我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叫做“逆向投资”,事实上,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我已经调整了一点仓位到一个已经跌幅接近20%的旅游行业相关个股上去。
投资做了十几年,我深深体会到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而逆向投资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
人弃我取。
投资领域的集大成者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
索罗斯说:凡是都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
邓普顿说:行情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死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查理芒格说:倒过来想,一定要倒过来想。
卡尔伊坎说: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
概括起来,基于事件的逆向投资,其核心条件大致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判断事件影响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该事件到底是已经是指发生,还是大概率只是谣言、猜测、以及被媒体放大后的小事件,这决定了事件引发的股价波动属于情绪性下跌,还是对事件的实际演绎。
我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公开数据作出的判断,显然低估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程度,在之后一周的发展中,有三个方面是超出我的预期的:
①人数,武汉当地政府在一开始就隐瞒了真实数据,直接导致后面几天疑似和确诊人数的双双飙升,同时我原本预计本次肺炎最终的确诊人数最多略超过2003年非典时期的确诊人数,很显然,在传播性角度,本次病毒药远超新型冠状病毒
②各地陆续变相的“封城”+延长假期
③全国各地的餐饮、酒店、零售相继大面积暂时关闭
毫无疑问,②、③给本来就刚刚开始恢复的经济一记重拳
很多人不理解,节前两天,为什么和人的出行直接相关的消费类的股票在跌,科技类也在跌,甚至连房地产也在跌。
因为如今的年代,经济关联也更加紧密。
你可能需要这个月的工资来还房贷,而你还的房贷构成了银行这个月发放给某个电子元器件贷款中的一颗水滴,企业有了钱过后可以让工人加班加点忙起来,而这家企业生产出来的元器件又被马上安装到了新款Iphone里,Iphone门店的销售员拿着这个月的提升给孩子报了培训班,而你正好是这个培训机构里的老师。
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各个模块,他们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远超你的认知,任何行业的停滞,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蝴蝶效应。
所以,在这种灾难面前,也仅仅只有极少数的行业可以做到全身而退,不受影响。
问题二:判断影响的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事件带来影响的时间,会持续多久?黑天鹅对某个行业/个股存在的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
对应到股市上,就是市场对该事件一次性定价完成,还是持续的阴跌。
比如,同样都是突发事件,中美毛衣摩擦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有何区别?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当初中美毛衣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要远超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因为中美发生毛衣摩擦后,这件事本身会持续多久,即使是最高领导层,都说不准!再加上后期川普态度的反反复复,更为这种不确定性披上了一层乌云。所以,它的影响极有可能就是长期存在的。
但是,回到武汉肺炎本身,我定义为这是个短期事件,无论是从常识出发,还是2003年那场病毒的经验,或者是疫情数据变化的角度去分析,它带来的影响都是有明确的时间线的,乐观情况下,2月疫情数据就会出现重大转折,信心也会修复,即使最悲观的情况下,再延续两个月,那么整个的一个影响也就是一个季度的经济进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长期没影响。而且未来不会存在不确定性。
以上这些影响,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常年在市场中博弈的那些大机构已经全部知道了,我甚至听说我上海这里有一家私募在节前最后一天收盘时通知所有已经请假回家的研究员直接做头等舱回到上海的总统套房里,机票报销,年终奖翻倍,利用这7天时间全力研究节后的抄底策略。
这也是另一个我认为节后的第一周大概率会“一步到位”的重要原因。
问题三:学会区分企业是中枪还是躺枪
当一个公司出现黑天鹅式的下跌时,我们要想:这到底是一个行业性问题还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否可以经过改善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种危机会真的影响行业中某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吗?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行业性的黑天事件并不少见,当这些事件出现时,我每一次都视为是市场给我送钱,但是原则上,我只抄躺枪的企业,非不是中枪的。
比如,瘦肉精事件中,躺枪的双汇,三聚氰胺事件中躺枪的伊利,塑化剂事件中躺枪的茅台。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中躺枪的智飞、华兰。以及911事件中躺枪的各家航空公司。
凡是在以上事件中敢于重仓介入的投资者,即使它没有抄到价格底部,即使他在买入后甚至要仍然长达1年以上的等待期,但毫无疑问,这些人最后都获利颇丰,远远超过市场上的平均收益水平。
4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是:节后到底怎么走?
虽然A股春节假期停盘,但是外盘还在交易,比如港股和新加坡A50指数在这段期间都暴跌了7%以上,对于我们推测A股的表现,有一定的参考性。
因此,我认为明天开盘大概率会直接低开5%,甚至更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低开过后怎么走?预测这种问题,毫无意义,这是算命先生的本事。
在下周前三天一步到位定价完成后,接下来再怎么走完全取决于:新的边际信息,这也是我一直反复强调的:
(1)股价的走势与大家已经知道的,历史的信息无关。
(2)股价的走势,说到底是取决于市场上无数交易者预期的变化,因此它只与未来的信息相关。
基于这样的核心逻辑,我们来看一下未来会出现哪些利好/利空的情况:
先说坏的方面,无外乎是疫情超预期地继续扩大,特别是在节假日结束后返程的过程中发生的二次传播,甚至最终完全失控。(我认为这种概率不大)
其次,是好的方面。
第一,现在大家都知道一季度宏观经济已经瘫痪,GPD增速基本上会破6,今年是小康之年收官之战,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刺激来对冲,比如大幅的降息,甚至不排除再来一次定向降税,力求在疫情过去之后让相关受损行业加速复苏,达到之前的结构性平衡。
事实上,在昨天14:27分,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已经表示:
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后,人民银行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特别是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和延期开市的双重影响,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第二,市场目前可能存在超过疫情本身的担心,如果正如我在前面所判断的那样,全国疫情数据从下周开始出现实质性拐点,证明没有那么糟,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善目前市场的悲观预期,就会出现报复性上涨。
因此目前的重点不是预测明天、下周、这个月最终指数会跌多少,而是
筛选出那种那种长期非常看好的公司,目前的市场早已变成了一个大机构、外资主导的市场,它是足够聪明的,非常高效的,这也意味着
等到你发现肺炎控制住了,市场早就反弹一大半了。
总体来讲,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整体A股市场向下调整,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黄金坑,如果手里还有钱,敢于抄底的投资者,在前2天就可以出手了,保守的投资者下周可以观察一周,少被市场情绪左右,频繁交易操作。
因为这些公司长期不断上涨的趋势不可能被一个短期因素所打断。
5
2019年春节后的第一周,你在电脑前抢购双黄连,他在手机上抢购优质的股票,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现在问题来了,我该买什么?
对于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几类股票里,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下周过后是存在很大的逆向投资机会的(其他一些影响较清却被错杀的,我就不提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把它们分为正向逻辑和逆向逻辑:
(1)正向逻辑
①互联网
如果要说在疫情中哪个行业反而是可能收益的,我觉得应该是互联网。
毫无疑问,在2020年春节的特殊情况下,大部分人只能窝在家里刷手机、玩游戏、看剧。
这些行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视频行业的受益幅度应该不如游戏之大,这是由两者的商业模式差别(内购付费VS广告或包月付费)导致的。
比如,2020年春节期间,腾讯的《王者荣耀》过于热门,甚至导致了服务器卡顿,有些人无法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