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产团
专注分享知识产权热点资讯、政策动向及原创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锦缎  ·  市场充斥着“貌似正确”的错误判断 ·  15 小时前  
锦缎  ·  云南白药如何疗愈“炒股后遗症”? ·  15 小时前  
IPRdaily  ·  2024年IPR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产团

实习律师如何快速在一个案件中成长?

知产团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12-06 14:30

正文

如何快速在一个商标案件中成长?


作者:何俊  广东方图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律师


导读

2015年一个实习律师准备律协考核面试前,我问了一些基础的专业问题。但得到的答案却都很粗浅,完全没有独立理解的深度,这让我深深地为此忧虑。


实习律师常常有很多琐碎的工作,大家忙于应付各种做公证、打电话、复印装订证据,即使所内提供了数个专业培训,但大家也往往只是听听而已。很多时候,大家容易在琐碎的事务中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专业进步其实来自于个人对于案件的独立地学习、研究和思考。


近来准备一个著作权案件庭审,涉及很多从未遇见过的新颖法律问题,所以感觉上和一个新律师接触案件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数天的准备中,自己把著作权法,数个司法解释,还有很多平常较少接触的法律术语都学了个遍,案例看了过百篇,学术论文和书籍也看了数篇。几十个小时的研究下来,开始觉得模棱两可的观点经过数次打磨,终于都得论证,感觉收获巨大。


所以,如何快速在一个案件中成长? 我想啰嗦几句,抛砖引玉说几个观点。


用什么心态来对于案卷?


一个没有研究透彻的案件对于律师来说,就是一个迷宫中的宝藏。做原告用什么法律诉求可以达成委托人的目的?做被告用什么抗辩理由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委托人利益?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驱使着强烈的好奇心,希望弄个究竟。


行或者不行,都是答案。尤其是在最初看到案件时觉得很难办理,但是通过研究后发现了解决难点的路径时,那种成就感绝对是爆棚的。


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制作法律服务方案的过程,一边展开案情,一边研究案情,最后得出一个答案,这简直不输于读中学时解方程式得到答案的喜悦!


同时我们设定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又很像制作一个设计方案,在案件得以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间如果出现什么新的难点,又会随时进行调整和应对,有点像我做装修设计然后施工一样,超有意思。


即使不办案,看案卷也是有趣的


在参加律协实习面试的时候,一个上午常常可以翻阅大量的案卷。每个案卷都是我不熟悉的故事,我好奇的看每个案件中法律文书别人是怎么书写的、每个案件输赢的理由是什么,证据组织的逻辑顺序是否清晰等等。


看到别人做的好的地方自己会默默地记下来想想怎么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也会引为戒。


所以好奇心是对于案卷进行独立研究学习的源泉。好奇心驱使我们脑海中涌现很多问题,我们很想知道答案,知道答案后我们还想如何运用这些答案说服客户,说服法官。这个时候我们看案卷就不是一堆纸那么乏味了,它们简直比美味的食物更可爱。


用什么方式在一个案件中系统的学习研究?

肤浅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止步于别人教给你的理论和实践。


比如:

商标近似如何判断?简单的答案是从音、形、义来做整体观察和部分比对。但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答案。几乎我们代理的每一个商标案件中都会涉及到,但大家是不是只学到这个答案呢?


如果要学到更多,那么不妨在每一次认定这个问题的时候来做如下步骤的事情。


1、找出音、形、义判断的《商标审查标准》

什么情况下判断近似、什么情况下判断不近似,审查标准都有一些表述和举例,可以帮助理解,同时也可以引用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如果有些意见不能理解,那么不妨找出一些商标评审判例和司法判例来加深理解。


2、找出司法上判断商标近似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和有针对这个问题的专门解释条款。在司法解释中大家就会发现,这里会出现“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容易发生混淆误认”、“要考虑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的字眼。


如何理解“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容易发生混淆误认”、“显著性”、”知名度“,这里每一个法律术语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立法目的去独立思考和理解。这里不妨先自己理解,写出自己理解的含义。


然后再去针对一个个术语进行司法判例地检索阅读、论文书籍的学习,做到对于每一个术语的出处、含义、司法运用的尺度都有一个深入了解。


3、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并且写下判断的依据以及可能发生的争议点

每个案件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观点,即使主办律师或者合伙人已经告诉了他的判断结果。这个时候不妨自己静心思考,运用自己的学到的知识来得出自己对于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判断,并且这种判断不能只是一个直觉观点,而是要有充分的论据。之后可以把这个观点拿给比较资深的律师进行讨论,这是一个验证和修正知识点的过程。如果讨论发现观点相左,就不妨再回头深入思考和改进。


4、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并争取写成有深度的论文

写论文不同于写一般文章,规范的写作方法,常常要将自己阅读的大量法律法规、他人论著、司法判例,甚至国外的学说判例作为发表观点的依据。


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会让我们系统掌握整个业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我们再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结合目前的立法情况和司法实践得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让我们自己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总结


如果每一个案件我们都能按照上述的步骤来学习、研究,那么相信在一个案件中,一个人无论是主办律师还是助理,快速成长完全就不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


做专业跟做学问一样,最忌讳是浅尝辄止。不愿意深入学习思考做100个案件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而愿意在每个案件中深挖细耕的人,才能系统的打好专业的基础,从而有了厚积薄发的实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